从Jrpg和日本幻想看日本对西方的文化崇拜
所以今天就从Jrpg和所谓的“日本幻想”说起,说说日本几个世纪以来对西方的文化崇拜。
近年来铺天盖地的《异世界》就是文化崇拜的外在表现。
如果要探究日本崇拜西方的根源,或许需要回到19世纪的第一页。当时的日本在幕府的统治下闭关锁国,试图避免外界的文化和精神对其统治的影响。但19世纪,美、英、法等大国崛起,对外扩张。他们自然不会对日本这个东亚的“桥头堡”视而不见。于是在1854,在日本江户湾作业的渔民,远远的就看到了几艘军舰的靠近和军舰火炮耀眼的火光。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派瑞用一门大船炮撬开了日本的大门。这一被称为“黑船事件”的历史事件不仅加速了幕府的垮台,也给日本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黑船事件)
翻开历史书不难看到一个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场景:在黑船事件导致日本签订不平等的《日美友好条约》后,日本不仅没有进行任何系统的抵抗,甚至在文化层面开始了全面彻底的去日本化运动。整个大正时期,日本的平民和贵族都以西方文化为荣。这股席卷全国的文化浪潮在每一个日本人心中留下了对西方文化崇拜的种子,使日本正式成为亚洲国家中对西方文化接受程度最高的国家,也使日本从此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种崇拜和向往。
(大正时代的日本)
这种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使得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向西方靠拢,而我们今天的主题Jrpg和日本幻想就是这种文化崇拜的产物。
龙与地下城(地下城
《龙族》(以下简称DND)是一款以剑与魔法世界为背景的桌面游戏,由美国人加里·盖克斯于1974年在奇幻史诗《《指环王》》的影响下创作。DND本身就是一套有完整规则和基本世界观的桌面游戏,可以让玩家自由创作故事和冒险。《魔兽世界》、《上古卷轴》等知名欧美游戏,在世界观的塑造上都受到了DND的影响。DND在欧美的影响力已经如此之大,对于大洋彼岸的日本自然可想而知。
就主题Jrpg而言,日本国民Jrpg作品《勇者斗恶龙》的世界观基本遵循了DND的基本设定,但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很多日本人对它的理解。《最终幻想》的第一个开发者坂口博信在玩了《巫术》和《创世纪》等基于DND的游戏后,萌生了制作类似游戏的想法。
(指环王)
(龙与地下城)
两大始祖级Jrpg《最终幻想》和《勇者斗恶龙》对DND世界观的解构和再创造,不仅为后来的Jrpg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借鉴的世界观框架,也让剑魔永远成为日本奇幻故事的主基调。
(《最终幻想》第一代)
众所周知,日本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与日本玄幻故事的基调颇为一致,这使得它在日本拥有非常广泛的受众。此外,日本七八十年代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的失败,让几乎整整一代年轻人丧失了在现实中寻求出路和改变的意志。而是选择逃向幻想,试图用自己的想象力在虚幻的架空世界中寻求所谓的胜利。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游戏、动漫、动画自然是最好的“避风港”。
当时的日本充斥着席卷几乎所有学生的学生运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上世纪末开始,日本的文化创作就朝着西方奇幻世界的方向走了。在《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等名著的影响下,在日本上演的文化作品越来越少,长耳朵的精灵、金发贵族、持法杖的魔法师成为主流。而且不仅仅是游戏,小说、漫画、动画、电影等领域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罗德岛之战》、《幽灵马达拉之战》等以西方奇幻为基本背景的作品。
今天,我们很难说西方眼中的“幻想”和日本眼中的“幻想”是一回事,除了基本的建筑脉络之外,它们之间几乎没有* * *相似性,但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日本自19世纪以来对外来文化的否定态度和近乎狂热的崇拜。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否认,“日本幻想”已经成为日本文化输出的利器,也为我们对外传播文化和思想的方式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谁能想到这两者的来历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