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安利《战争论》:最后一个魔兽世界RPG的生存之道
war3RPG的完美移植
与其他手游相比,本作的优势不仅仅在于高质量的PV、乐高风格和烧脑玩法,更重要的是,《战记》改编自13发布的同名反魔兽RPG地图,五年间改了100多个版本。目前每个月都有几十万玩家在各种平台玩游戏。受限于移动设备,《战魂》手游大幅改变了模式,兵种和法术略有阉割。幸运的是,游戏性得到了真实的还原。减少到什么程度?简单来说,一个war3“战对战”玩家可以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轻松碾压积分。
《战争论》的玩法和《皇家冲突》类似,但操作更复杂,战术性更强。游戏兵种的护甲克制继承war3系统,魔法征服重甲,穿刺轻甲。玩家可以随时布置自己的兵营,每隔一段时间自动刷部队,突破对方防守还能获得额外奖励。
法术的巧妙运用和冲锋布阵的时机是制胜的关键。突破对方传送门的部队会被送到中央战场,先杀BOSS的一方获胜。
游戏外写。
毕业后,笔者很少接触war3,或者说PC游戏。现在作为一个出局的看客,在写这篇文章的标题时,心里默默的生出一股粗鄙。笔者不禁要问,魔兽RPG真的“out”了吗?
这里要提一下国内玩家流传的“游戏鄙视链”:
游戏鄙视链无非是以下几个特点:1,大众游戏总是被鄙视;2.商业化的普遍影响;3.不同规则下的身份差异。
说到这里,笔者分享一个亲身经历的有趣故事。在我大学期间,我是一个著名的war3团队的领导者。有一天,我突然被抢购了。弹出来的家伙宣称“SKY推荐我来的”“我是半专业的”。听到这里,笔者惊呆了,大呼这家伙是自然选择。快点靠近。后来这家伙拿了世界冠军,收我做跟班。他每天洗衣服,擦键盘,接活动,在淘宝上卖肉松饼,挣钱。
和往常一样,笔者从百度的一波年轻QQ开始,没有弹出任何关于魔兽的消息,更糟糕的是。这个年轻人仍然是世界上的专家。作者干脆跳过了繁琐的个人介绍、账号截图等步骤,故意刁难,察言观色的环节全部通过,马上安排考试。
进入游戏后,笔者玩了7、8年魔兽,还是第一次这么豪放的开局。在随后的十分钟里,作者在一名士兵死亡之前解决了这场战斗。游戏结束,作者迅速下了QQ,完美避开了预期的新一波弹窗。
第二天一早,小伙子在QQ空间连续状态:“CN war3被LYN残忍谋杀,我将亲自出战165438+10月的比赛,为中国夺冠。”“对于明晚的比赛,教练只说了一句话:以XXX(男孩的名字)现在的状态,夺冠并不难!”
过了一会儿,“我决定去看心理医生。我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痛苦。因为我的离开,一群追梦少年放弃了梦想。”“匿名女粉丝的留言:XXX陪伴了我的青春,希望你坚持下去。”
在写这篇安利文章之前,我又搜了一遍他的空间。“好大,还没我妖姬的腿大!””“XXX作为重庆最强美杜莎,在国际比赛中不断上演1V5的神话!“原来小伙子不仅是世界高手,还是个全能型选手,很不容易。
脱颖而出的最好方法就是与众不同。但是,第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是天才,第二个与众不同的人是人才,第三个与众不同的人是追随者。这样的跟随者往往是各自领域的初学者。就像我游戏生涯中鄙视游戏链的人,大部分都分布在各自游戏的人机区或者鱼塘区。真正的核心玩家通常不屑于在各种消息和评论中与他人争论。
可悲的是,一个游戏和它的玩家都会被它鱼塘边上的玩家的言行无形中影响,以至于LOLer看到SC2er,第一时间脑子里就会跳出:这样的人看不起LOL玩家。而那些叫嚣LOL技术含量低,sc2玩家随便称王的人,却经常被war3和sc2辱骂,LOL也很沮丧。
总之,笔者认为国产游戏中的鄙视链现象并不严重,但大多数单纯享受游戏乐趣的人,在少数被个人优越感困扰的边缘玩家的影响下,陷入了“站队”的境地。我希望这种现象有一天会结束。
回顾过去:
1,节奏地牢不住摇头。
2.“我一点都不好吃!”小黄鸡从来不放假!
3.不赌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4.“不是不是”在这里你甚至可以左右逢源。
5.“巨人”半砖工作室的创意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