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5号是怎么来的?

来源和分布

该品种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从天然杂种桑树中选育的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属于如桑种。分布在安徽江淮各地。

特性

树形稍展开,枝粗长直,果皮灰褐色,节间稍弯,节距3.5cm,叶序2/5,皮孔小而圆,12 /cm2。冬芽正三角形,浅褐色,尖,次生芽小而少。叶心形,中间有扭曲的海螺形叶,偶有裂叶,深绿色,头状尖,叶缘有乳突齿,叶基心形。叶长22.5cm,叶宽19cm,叶肉厚,叶面光滑起皱,光泽强,叶稍下垂,叶柄粗长。雌花,少而小,紫黑色(板块93)。

特点

栽培于安徽合肥,发芽期为3月28日至4月2日,开叶期为4月4日至6月5438+03日。发芽率为81%,生长芽率为15%,成熟期为5月6日至6月12。这是一个中熟品种。9月中旬秋叶硬化期,发条数量适中,倒枝数量少。每米叶片产量春季140g,秋季120g,每公斤叶片数春季475片,秋季250片。叶约占条、枝、叶、果总重量的52%,亩产叶1600kg。叶质中等,含粗蛋白22.37%,可溶性糖12.16%。据养蚕鉴定,万头茧层春季4.9kg,秋季4.3kg,壮蚕100kg叶产茧量春季5.8kg,秋季6.0kg。中度抗褪绿萎缩,叶黑粉病和白粉病。抗风能力强。

栽培特性

宜发展中低干型树种。适当密植,每亩种植1000株,在栽培条件好的地方种植,早春适当修剪,加强肥料管理,可充分发挥其高产性能。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