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趣味事物小班社会教案

有趣的春游

一、设计思路:

最后,希望去春游!孩子们背着各种可爱的动物包,整装待发,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这次春游会出现哪些新的话题?于是,我早早准备好相机,跟着孩子们。

记录1:

玲姐拎着可爱的kitty猫包,轩拎着可爱的小熊包。玲姐对宣萱说:“我的小猫咪书包是我妈妈新买的。妈妈说小猫要和我一起去春游。”宣萱转头看着她的包说:“小猫跟你去春游,小熊跟我去春游。”玲姐接着话题四下看了看,然后指着背着大象包的雷蕾说:“大象跟雷蕾去春游了!”“于是,孩子们跟着他们,开始观察对方肩上的小包。“小动物带着孩子去春游”的话题一下子就开了。

记录2:

我看到我们1班的孩子坐的车窗户上贴着“1”这个数字。

菲菲说:“我们坐的车1。”我开导地问她:“我们为什么坐1的公交车?我们回头看看小(2)坐的是什么车!”通过一番观察和摸索,聪明的菲菲知道了:小(2)班坐“2”车,小(3)班坐“3”车。原来的车号和班号。坐在车里,他们两个把这个惊喜的发现告诉了身边的孩子。孩子们伸长脖子,透过玻璃窗,看着身后车上贴的数字标签,以及车上其他班级的孩子。又一个焦点话题开始了。

《指南》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喜爱、感兴趣的事物和偶然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儿童的探索爱好,尊重儿童的自主活动,关注活动的过程,支持儿童的发展。”

春游期间,孩子们不断产生各种有趣的话题。那么,除了以接纳的态度倾听孩子,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教师如何利用各种教育形式或方法,合理有效地整合这些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整体影响,从而提升孩子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呢?

在春游中捕捉到孩子们的优秀瞬间后,一场师生共建的主题活动“春游”自然应运而生。在开展这次主题活动中,我对课程改革的第二阶段“以整合为特征的课程观”——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整合各种教学内容做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尝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开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这种观察和理解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这次春游,在孩子们讨论的话题中,不断闪现一个又一个爱好,涉及不同领域的教育内容。这些爱好以儿歌、歌曲、模拟动作、数学概念等形式呈现。同时,语言场、艺术场、健康场、数学场与《趣味春游》的剧情线相互渗透融合,而不是大拼凑,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融合。

活动名称:趣味春游(小班)

活动目标:

1,能数1-6,尽量以数取物,以数取物。

2.能够大胆地表达对春游中各种有趣事物的感受。

活动准备:

1、课件2、老师操作板3、小朋友春游视频4、难度不同的三种车卡5、小动物图片6、音乐

活动流程:

说话和移动-做和玩-唱歌和跳舞

活动的亮点和难点:

理解把握对应,以数取物,以数取物。

活动流程:首先说说。

1.前几天春游老师和小朋友都玩了什么?

2.孩子们读儿歌,跟着视频剪辑做模拟动作。

第二,做吧,玩得开心

1,手指计数:计数小动物(第一张幻灯片)

2.明白游戏中如何尝试以数取物,如何以数取物。(第二张幻灯片)

3、集体* * *带思维,请个别孩子操作(在棋盘上)。

4.教师示范

5、儿童操作:

(1)根据车号选择相应数量的小动物。

(2)根据小动物的数量,选择相应的车号。

(3)根据公交车上标注的座位数,选择相应的动物和车号。

6.交流、分享和测试

第三,唱歌跳舞

师生一起表演“郊游”。

第四,反思

二期课改力求突出“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表现为形式与方法的融合。除了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整合,还要在实际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整合。

1,关注活动过程的活跃度和体验。

二期课改强调活动与体验,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强调活动的过程体验,强调教与学方式的优化。活泼有趣的儿歌结合简单可爱的模拟动作,让孩子们重温春游的精彩瞬间,在感动和思考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春游的乐趣。

2.注意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整合课程内容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让孩子“当小司机,邀请小动物坐自己的车去春游”的游戏,其实就是让孩子通过对应、按物取数、按数取物,把之前理解的数字概念知识反映到实际操作中去。充分尊重孩子玩游戏的权利,鼓励孩子在游戏中生活,体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注意个体差异

活动形式和方法的融合,首先需要了解儿童的经验水平,洞察儿童的活动水平。第三,根据幼儿的发展和支持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不仅要适合孩子现有的水平,还要有挑战性。对于小班的孩子,一般只要求掌握小于5的概念。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我知道我班大部分孩子的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整,有意识地将幼儿数的概念的学习范围扩大到6。在给孩子提供操作资料时,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水平,把孩子的操作资料设计成三种难度不同的车卡:第一种:按号取物。第二种:按对象取号。第三种:对应结合以数取物或以数取物。让每个孩子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体验。适应了孩子的个体差异,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