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后从家里带走的最难忘的东西是什么?
过年后,从家里带走最难忘的就是腊肉。
提起我的家乡桂林,很多人往往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但如果问外地的桂林人“家乡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腊肉应该是重要的回忆之一,尤其是每年春节前,腊肉往往会勾起很多乡愁。
小时候老家穷,平时吃肉不多。只有过年的时候,我才能敞开肚子吃一顿饭。正因为如此,杀猪烤腊肉成了我家乡的一种习俗。每当过年的气氛开始洋溢的时候,村民们都在忙着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家乡的腊肉是用米壳烤的,每一块都是金黄通透的。看着就能让人流口水。吃一块在嘴里滑而不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家庭的腊肉数量往往代表着那个家庭的经济繁荣。
老家冬天很冷,腊肉保存的很好,第二年五一开春就可以吃了。
每次有客人来,切一块腊肉煮了吃,就是最隆重的待客之道。除了美食,在经济贫困之前,腊肉是桂林农村探亲必不可少的礼物。
记得在我12岁的时候,父亲讲过一个真实的笑话:“一年的正月,从我们家带了一块腊肉,在亲戚家‘旅行’了一趟后,它居然又回到了我们家。只是那块培根很惨,而且进行的很好。当它回来的时候,经过多次不同的包装,它已经满身伤痕。尽管如此,自己制作和拆封的腊肉有几个特别的标记,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哈哈……”
大约10年前,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春节走亲访友,腊肉带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红包。“提起一块腊肉,走了千家万户”的现象,正在逐渐埋藏在桂林人的记忆里,成为一个难忘的故事,偶尔被提起,被回忆,被珍惜。
不过对于很少回老家过年的我来说,带点腊肉回厦门是必不可少的。
前几天去姨妈家拜年。我送了厦门派和姜母鸭换回了20多块腊肉。如果不是老婆提醒我坐飞机会超重,我会改变更多-?因为那些腊肉不仅仅是美味,更是回忆和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