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疲力尽
这类孩子沉迷游戏导致很多不良后果的新闻报道并不少见。孩子专心游戏,荒废学业,身心健康面临巨大威胁。
很多家长反馈:孩子看到手机比看到自己的妈妈更亲密。有空的时候就用手机玩游戏。我苦口婆心地劝孩子左耳进右耳出。如果你拿走手机,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就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用不吃饭来“威胁”父母。不吃硬不吃软,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让家长担心。
游戏有那么吸引人吗?其实,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父母也占有一席之地。
1,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
现在每个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要求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孩子无法释放太大的压力,而这个时候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泄口,孩子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胜利获得成就感。也是为了赢,不断在游戏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这就成了一个循环,久而久之,孩子就沉迷于游戏。
1,父母过度控制
很多家长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一票否决所有游戏。对孩子玩游戏过度抵触,会让孩子充满好奇心,背着父母偷偷接触游戏。
由于缺乏对游戏的合理引导和良性认知,很容易一下子被游戏有趣的体验和新鲜感所吸引,很可能会沉迷游戏而不能自拔。
3.孩子们从游戏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当孩子性格内向时,往往很难主动交朋友。他们感受不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会感到孤独。通过游戏的角色合作和团队协作,让孩子找到归属感,消除内心的孤独感。
或者是这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优势的孩子,在游戏中一步步升级,一次次成功,能让他们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满足了他们在现实中对认可和赞美的渴望。
适当地玩游戏有助于我们放松,获得满足感。但是,当孩子一发不可收拾地沉迷游戏时,就会产生很多有害的危害。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孩子的视觉冲击。当孩子们整天盯着电子屏幕时,这对他们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要保护好视力。
其次,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发散。孩子全神贯注于游戏,只想着什么时候可以玩游戏,想着游戏“自由”。大脑已经被游戏填满,无法接受其他新事物,也不会主动去思考和发现。思维不发散,伴随学习能力下降。
父母很头疼孩子沉迷游戏,但软硬兼施的方法都没有效果。这里建议尝试“逆向管理法”。
逆向管理是日本引进的一种新的育儿方法。家长将“试图抵制孩子玩游戏”的传统观念,转化为“允许孩子玩游戏,却让孩子主动厌倦游戏”的方法。
第一,让孩子守规矩,玩游戏。
在逆向管理法下玩游戏,需要孩子认真、恰当地玩游戏。对于玩游戏,有特别具体的要求。
首先玩游戏要有正确的坐姿,不能驼背。要挺拔,双手放在桌子上,东倒西歪,趴着玩就更不允许了。
其次,严格规定孩子开始玩游戏的时间,一定要按时参加打游戏的活动,一分钟都不能迟到。堪比高考的时间标准。
可想而知,孩子在学习中不遵守坐姿和抬头挺胸的仪式感,时间观念并不差。但是,玩游戏有那么多规则。孩子也许能坚持一天一周,但是他们长期对游戏的热情应该会被这么多的约束耗尽。
第二,要求孩子完成设定的游戏进度目标。
孩子喜欢自由,严格的约束是我们的天性。面对学习任务时,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安排详细的计划,设定目标,孩子往往在短暂的配合后就失败了。
这是因为孩子不想被要求。当孩子没有完成某件事情的主动性时,他们很难有按照别人的计划去实施的热情。
所以家长反其道而行之,为游戏设定每天的进度和详细的目标。比如小孩子喜欢玩王者荣耀,这样半个月就能达到青铜级,一个月就能升到黄金位置,半年就能达到称王的目标。让孩子今天解锁几个英雄,一段时间内必须获得多少皮肤等等。
让它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游戏的目标,孩子一开始可能会觉得简单新奇。但是日复一日,孩子会觉得累赘,觉得受限。
第三,当孩子没有实现目标时,质疑他们。
如果孩子没有按时按量完成计划,家长会质疑:“你不是很喜欢玩游戏吗?游戏不是给你很多成就感吗?”你为什么不这么做?"
这样孩子对游戏的热爱就更加大打折扣,这个游戏让我在父母面前很没面子。
第四,让孩子设计补救方案。
让我们有意识地为未实现的目标设计一个补救计划。计划需要巧妙地表达,目标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如何向目标前进。
这时,孩子在父母的逆向管理下,可能会觉得任务比学习多,比玩游戏多。对游戏的热情大多转化为对计划的苦恼。
主动让孩子玩游戏在逆向管理法下,实际上孩子不再主动控制游戏,注意力被规则和众多的计划带走了,玩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压制了,游戏也就不再“可爱”了。
家长想改善孩子对游戏的沉迷,先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不应该强行阻止它。相反,可以尝试“逆向管理法”。合理引导让孩子主动厌倦游戏,比家长严加防范更激进!
(这里是@丫丫丫丫丫丫丫,这里有最温暖的育儿知识。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多多关注,多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