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为什么火了
最近,蛙的旅行火了,姑娘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家蛙的动态:今天给呱呱买了吃的,可是它坐在家里看了一天的书;今天呱儿子出去浪了一天,回来打着瞌睡也要学习。
通常一个东西能火,往往满足三个条件:环境附着力,本身传播性和足够的信息密度。这些在蛙的旅行上都可以看到。
环境附着力
我们现在需要一款无压力的游戏。不管是“丧文化”还是“佛系”,都是现在年轻一代对于负能量的宣泄。
生活太难,到处都充满了竞争的压力,未来未知,到处都充满了不确定的变化。这些已经让人喘不过气来,又何必找一个让自己肝的累死累活的游戏呢?
养只蛙,只需要偶尔拔拔四叶草,准备点行李。不需要没日没夜的爆肝,不需要小心翼翼的提防着LYB,出不出去随便,去哪儿随心,何时回来随缘,宛如佛教的无欲无求,一切无常,不如享受当下。
本身传播性
蛙的萌点很多,看书的时候会打瞌睡。
游戏里的场景也很良心,很多明信片取自实景。
足够的传播密度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就是一个产品如果足够的好,用户就会自发的传播,然后这个产品就会火。但是这个年代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一部电影,宣传费用占据大头;一档综艺,请几百个公众号写软文,都是常事。
只有朋友圈里的人都说好,才是真的好。
一旦传播密度达到某个临界点,就会发现有一堆猪猪男孩、猪猪女孩自动入场。年轻人都喜欢表达自己,他们会给产品重新赋予内涵,蛙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谈资,一种对于生活情趣的体现。这些推动着网上的流行潮。
百晓生去收四叶草了,喜欢请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