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舞蹈的基本训练方法

形体舞蹈基础训练方法1 1。腿部力量和柔韧性的锻炼。

(1)跪压脚背。

(2)直角坐在地毯上,勾伸双脚练习,挺胸收腹。

(3)双手面对手柄,练习提跟和落跟。

(4)双手双膝伸直,练习向前直屈。

(5)以直角坐在地毯上,练习腿向前压,伸直膝盖。

(6)双腿宽坐在地毯上,练习向前侧压腿,膝盖伸直,上身尽量贴近地面。

(7)面向杆子,向前站立,进行压腿练习。挺胸收腹,挺腰背。压腿时,腹部要尽量靠近大腿。

(8)左右车把站在侧面,向后压腿练习。回到压腿的时候抬头。

(9)仰卧,在地上向前踢腿。

(10)躺在地上,侧身踢腿。

(11)在地上向后踢。

(12)双手撑地,手臂伸直,下跪,双腿向后侧踢。

每个练习重复6 ~ 8次。

2.锻炼腰部力量和柔韧性

(1)跪姿,下背,下胸腰,抬头挺胸。

(2)倒飞:趴在地毯上,伸直头和腿,尽量向上抬起。

(3)坐在地毯上,双手放在肩膀上,从左向右扭动腰部。

(4)侧卧在地毯上,膝盖向前弯曲收拢双腿,包括胸部,双腿向后伸展,展开胸部。

(5)双膝跪地抱胸,低头,弯腰,挺胸,抬头,踩腰。

每个练习重复6 ~ 8次。

3.胸部和腹部力量练习

(1)俯卧撑

(2)斜撑

(3)仰卧起坐

(4)从两端:双手向上平躺在地毯上,上身和双腿同时向上抬起。

(5)减腹切腿:仰卧,双腿微抬离地,双腿上下交替练习。

(6)仰卧,平躺在地上,模拟骑车练习。

4.肩部力量和柔韧性练习

(1)练习双臂绕圈摆动。

(2)压肩韧带:面向肋骨,双臂伸直放在肋骨上,肩部向前压。抬头挺胸,收腰。

(3)背对肋骨站立,双手在体后握住肋骨,肩膀向前拉练习。

(4)双手持一根木棍,双肩前后转动练习。

舞蹈教学中的常用术语

1,基础训练

指的是舞蹈演员或者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如发展全身各部位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灵活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稳定性,跳跃、转身、转体等。

2、主腿

指在动作过程中或形成姿势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条腿,称为主腿。

3.动力腿

与主腿相比,没有重心支撑的腿是力量腿,可以做屈、伸、摆动等各种动作。

4,来自泛儿童

舞蹈谚语指的是动作前的准备姿势和技巧前的准备动作,都叫“打盘儿”

5.Faer

指的是舞蹈是否正确,即动作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韵味。

6.节奏

指舞蹈动作中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产生的左先右后欲、竖先欲和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的辩证规律,形成舞蹈动作的节奏。

7、图

指演员在舞台表演或训练中各种舞蹈的肢体动作的统称。从最简单的比划手势,到复杂的武术技巧,如坐、卧、行、走、甩袖、出镜,都称之为身法。

8.形式

指演员的体型。概括性常用于戏剧,尤其是戏剧和电影中。戏剧电影演员的形体训练和舞蹈训练叫做:形体训练,这类课程叫做:形体课。

9.舞蹈动作

指经过提炼和美化的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10,建模

是塑造人物外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在舞蹈中,人们把雕塑般的姿态称为“造型”。

11,出道

是指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有时用于结尾)或一次舞蹈时,武打结束后,在短暂停顿中所作的手势,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程序化动作。

12,控制

这里指的是一种舞蹈培训班。即使舞蹈还是一个动作,训练四肢的控制力量和能力。

13,体韵

也就是舞蹈的“姿势与节奏”。它的基本动作要素是举、沉、冲、靠、含、举、动。它是中国舞蹈中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古典舞风格的特点。

14,中级培训

就是站在训练场中间做操。它是相对于“手练”而言的。

15,留着脑袋折腾吧。

当身体开始转动,头部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时,称为“离头”。头部从一个方向快速转向另一个方向被称为“摇头”。比如“转身”“翻身”,旋转开始时“留头”,身体旋转180°左右时,快速360°摇头,控制旋转方向,增强力量。摇头也是出现时的常见动作。

形体舞蹈的基本训练方法是2 1。节奏感差,动作与节奏不合拍。

舞蹈方面有这个问题的同学,大多缺乏节奏意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选择节奏感明显的音乐,先教学生如何喊和打,然后跟着节拍慢慢做动作,动作熟练同步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速度。实践证明,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只要学生养成心中呐喊的习惯。平时学生要经常听不同节奏的音乐,用最简单的肢体动作跟着节奏走,或者做一些节奏练习,会大大提高人的内心节奏。

2.动作软弱无力。

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内功支撑的意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只手握一个重约2公斤的物体,然后放在不同的手臂位置,感受手和手臂在不同位置所施加的力,最后将物体拿开,做同样的没有实物的练习,让学生慢慢找到握实物时的发力感,认识到力的来源,逐渐形成内力支撑的意识。

3.身体笨拙,动作僵硬。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找不到正确的用力点或用力过猛。这时候老师就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身体部位的训练,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逐步达到自如操作自己脊柱各个部位和肌肉的目的,然后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找到身体放松和放松的感觉和状态。

4.动作不到位。

这种情况的学生大多缺乏动作的延伸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训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做拉伸练习和对抗练习,在稍慢的动作过程中感受四肢的伸展感和内部对抗力,实现动作力量和气息控制的配合,从而逐步解决动作不充分的问题。

5.动作呆板,毫无表情。

这是因为学生缺乏与行动相结合的内心感受。这时,教师要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内心感受的体验。在舞蹈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心中哼唱音乐的旋律,逐渐将身心融入音乐情境中,慢慢打开心灵想象的大门。

这些都是体能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普通学校,尤其是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学生中,有时会同时出现很多问题。体能训练不是外在技能的模仿。机械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内心的意识、气息和力量合理地控制肢体,逐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