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是你的玩法是什么?

网页链接

如果《baba is you》是一款推箱游戏,那么这款游戏的场景全部由被推的“箱子”组成。在某些关卡中,你甚至可以把所有的场景都变成盒子(但这不会通过)。

你可以打破规则,但为了过关,你必须掌握规则,而为了掌握规则,你必须只掌握规则,不去补规则——我们在开关卡的时候,总喜欢把巴巴或者柯柯当成“我”(主角),棋子当成“胜利”,“墙”,“门”默认为“密不透风”。比如你可以把门变成钥匙,然后把墙变成封闭的,再用钥匙打开墙,最后赋予钥匙胜利的属性,就可以过关了。但这一关之前的门都有“停止”属性,这是开发商布下的陷阱。当玩家运用自己的聪明时,就会落入陷阱。

游戏关卡设计的非常巧妙。前几关带你认识baba、Is、you、win等关键词,认知后的关卡是颠覆玩家对句子的固定印象,比如用一面遥不可及的旗帜引导玩家使用Baba Is Win &;在巴巴是你的语序中,不可移动的非推是用来引导玩家尝试非非,用来告诉玩家肯定(或抵消)连续的否定词。每出现一个新的名词或动词,经过几个教程级别,就会有一个级别告诉你这个词还可以这样用。

从一开始,这个游戏的所有设定都摆在玩家面前,但大多数玩家永远也不会理解。比如几秒钟后游戏会弹出退出或者重赛的提示,玩家可能会觉得在游戏中让xx是你是不可行的。但是仔细想想,当时为什么不销毁弹出的提示呢?因为只要你破坏了之后还能恢复,游戏还是可以继续的。如果你理解了这个设定,你可以做很多猥琐的操作来打通!

比如,让xx是你横:

比如移动xx就是你:

比如利用“死神”只对主角有效的设定,让“你”先不定义,通过“死神”设定的障碍后再合成“xx就是你”:

这些想法和操作都在游戏规则之内。当卡关闭的时候,当玩家跳出自己的认知框架,接受这个规则的时候,他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像打败了不能被打败的老板。这里的老板不是这个水平,而是让你无法改变习惯性思维,跳出基础设定,走出舒适区的思维惯性。

总的来说,这个游戏好玩的地方就是每次过关后的感叹——“啊哈,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