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毕加索简介?
全名: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罗让尼波穆奇诺圣蒂西马特立尼达路易斯毕加索。
巴勃罗·迭戈·何塞·圣地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内波穆切诺
出生和死亡:1881 10 10月25日—1973 4月8日。
描述:画家、剧作家和诗人
出生地:西班牙
西班牙画家和雕塑家。法国* * *生产党党员。他是现代艺术(抽象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从小就有非凡的艺术天赋。父亲是美术老师,在美院接受过严格的绘画训练,造型能力扎实。
[编辑此段]人生大事记
帕布罗?巴勃罗·毕加索(1881 ~ 1973)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他是当代西方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1881—1900童年
1881 10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完成第一幅油画《斗牛士》;
1894首展;
1895进入巴塞罗那龙哈艺术学校;
1897年进入马德里皇家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的油画《科学与慈善》曾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获马拉加金奖。
1900—1903蓝色期
1902完成了“蓝色自拍”;
1903,他完成了人生,用浓重的蓝色调表达了贫穷、老年、孤独的苦难;毕加索的一生
1904—1906玫瑰期(粉红期)
1904开始落户巴黎的“洗衣船”始于玫瑰时期。遇见费尔南德·奥里维,一起生活;
1905年,他用烟斗写了《男孩》,被慈善家约翰·海西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巨款买下。拿着烟斗的男孩
1906,认识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画了美国作家、收藏家常楚斯坦的肖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遇到布拉克,开始创作立体派风格,创作了《阿维尼翁的少女》;
1909解析立体主义开始;创作《弗尔南多的头》;
1912将粘好的纸粘贴在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
1917—1924古典时期
1917在意大利认识了舞蹈家奥尔加·科克洛娃,创作了奥尔加肖像;
1918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办联展;
1920手绘珊瑚版《三角帽》;
1922创作了两个海边奔跑的女人;
1925-1932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我认识了年仅17岁的玛丽·特雷莎·沃尔基,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玛吉;
1929他和雕塑家龚·萨勒斯一起创作了雕塑和铁丝结构。制作以女性头像为主题的攻击性系列画,展现婚姻危机,认识大理;
1932—1945变态期
1932创作了《红色扶手椅里的女人》;
1933创作以雕塑家工作室为主题的蚀刻画。
[1]1934创作了以斗牛为题材的作品;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认识朵拉。玛尔,并创作了多拉·玛尔的肖像;
格尔尼卡创作于1937;
1942创作了版画《自然的故事》
1943,认识了22岁的弗朗索瓦·吉罗;
1944年加入法国* * *产党;
1945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田园时期
1947儿子克劳德出生了。他在陶工哈米尔的工作室制作陶器,用1948 * * *,制作了2000件陶器艺术品;
1948为世界和平大会制作了《和平鸽》《贡戈拉二十首诗》海报;
1949创作了卡门系列;
1950获得列宁和平勋章;
1953,在马都拉陶瓷工坊认识杰奎琳·洛克;
1954年开始创作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利亚女性》变奏曲系列;
1956年,电影《神秘的毕加索》上映,有克鲁佐* * *;
1957年,毕加索75周年画展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创作了版画《斗牛系列》。
1958毕加索为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创作壁画《伊卡洛斯的陨落》;
1959创造了一系列模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的变奏曲;
1961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庆祝毕加索80岁生日;
1963中的彩绘画家和模特;
1966年,巴黎大皇宫和小皇宫举办毕加索大型回顾展。流沙系列创作;
1968创作了《天青石》和《可笑的人》系列版画;
1970年,西班牙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给巴塞罗那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毕加索诞辰90周年回顾展。
1973,92岁,4月8日在坎城附近的詹姆市去世。4月10日葬于福文纳居别墅花园。
毕加索是一位多产的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共计近37000件,其中油画1,885件,素描7089件,版画20000件,石版画61件。
毕加索的一生是辉煌的。他是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画家。在法国一家报纸2月份的民意调查中,1999,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十大最伟大的画家。关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都包含着我的血液,这是我绘画的意义。”在全球拍卖价最高的前10幅画作中,毕加索的作品占据了四幅。
毕加索的绘画和风格在他的一生中已经改变了几次。也许是因为对世事无常和家境贫寒的敏感和早熟,毕加索早期的作品充满了早熟的忧郁,他早期的绘画近似表现主义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学习学术技巧和传统主题,创作了以宗教主题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如《第一次圣餐》。德加的柔和色彩和罗特列克所追求的上流社会主题也是毕加索早期研究的对象。在《加勒特的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会看到声光浮动的幻影被罗特莱克操作,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悲伤。毕加索十四岁时随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新的艺术和思想。然而,就在他跃跃欲试的时候,却遭遇了当时西班牙殖民战争的失败。剧烈的政局变动导致民众的惨状,巴塞罗那作为重镇,首当其冲。也许正是这种兴奋和绝望的双重刺激,让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了蓝色时期的忧郁力量。
搬到巴黎的毕加索穷困潦倒,住在一个陌生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里,那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集地。也是在这个时候,青春十七岁的奥莉芙在一个雨天走进了毕加索的生活。于是爱情的滋养和甜蜜软化了他本来就倔强而压抑的对生活的心,他笔下沉郁痛苦的蓝色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小心翼翼地慢慢烧掉旧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都在扩大幸福的温柔和情感亲近的喜悦。
在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中,虽然人物表情依然冷漠,但已经注重了和谐的美感和微妙的人文关怀。除了色彩的丰富,整体已经脱离了之前蓝色时期的无望深渊。抛弃贫穷和疾病这种悲伤而没有生气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兴趣、关心和信心。在女人的衬衣里,一件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温柔地勾勒出董从黑暗中浮现的身体,坚定地延伸着,透露着年轻女性的傲慢与自信。有一种如鬼魅般流动的细腻淡淡的美感。整体氛围以柔和细致的方式传达,让神秘的身体怜惜着氤氲中的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要原因,源于毕加索渴望突破空间的限制,是神来之笔的产物。其实拼贴并不是毕加索首创的,在19世纪的民间工艺中就有,只是毕加索把它带到了画面上,脱离了工艺的地位。1913第一幅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和《吉他》是拼贴对立体主义最好的诠释。
后来的画侧重于原始艺术,简化了形象。1915-1920,画风一度转向写实。1930明显倾向于超现实主义。二战期间,毕加索画了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城镇格尔尼卡的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于一身的抽象画。其暴力变形、扭曲夸张的笔触、几何色块堆积、抽象造型,表现了痛苦、苦难和动物性,表达了毕加索复杂的情感。后期创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艺作品,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毕加索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从事艺术活动。毕加索是整个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影响很大。
毕加索是千变万化的艺术手法的寻求者,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吸收,重新选作自己的风格。他的才华在于,在各种变奏风格中保持着自己粗犷有力的个性,在各种技法的运用中能达到内在的统一与和谐。他已经登峰造极,他的作品,无论是陶瓷、版画还是雕塑,都像是幼稚的游戏。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一个具体的老师,没有一个具体的孩子,但是没有一个活跃在二十世纪的画家能够完全绕过毕加索所开辟的道路。
1973年,他悄然离去,如他所愿,长命93岁。
阿维尼翁女孩
这幅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的重大转折,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阿维尼翁的少女》始于1906,完成于1907,期间多次修改。在这幅画中,五个裸体女人和一组静物构成了一个正式的构图。这幅画的标题是毕加索的朋友安德鲁·塞尔曼加的。据说毕加索本人也不喜欢。但无论如何,这只是作品的名字。在现代艺术中,标题与作品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画家往往有意识地不用标题来解释作品的内容。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姑娘》一定也是如此。画的初衷是以性传播疾病的讽喻为题,取名为《罪的赏赐》,在原素描中一目了然;小品里有一个手里拿着骷髅的男人,让人想起一句古老的西班牙道德格言:“一切都是虚空”。但在这幅画的正式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或隐含的细节都被画家去除了。它的终极震撼力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描写,而是来自其绘画语言的感人力量。
这幅画是第一幅立体派作品。画面左边三个裸女的形象,明显是古典人体的僵硬变形;右边两个裸女粗糙异常的脸和姿势,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征,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和大洋洲雕塑的原始魅力,并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摧毁古典美学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中,不仅比例,而且人体的有机整体性和连续性都被否定了。所以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就像碎玻璃”。在这里,毕加索毁灭了很多东西,但在毁灭的过程中,他收获了什么?当我们从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时,我们开始发现破坏是相当有序的:一切,无论是图像还是背景,都被分解成有角的几何块。我们注意到,这些碎片并不是平面的,它们有一种三维空间的感觉,因为它们是有阴影的。我们并不总是确定它们是凹的还是凸的;其中一些看起来像固体块,而另一些看起来像透明体的碎片。这些不寻常的区块让画面有了一些整体性和连续性。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在塞尚的绘画中最早就已经被采用。我们看到图片中央的两个图像的脸是正面的,但是他们的鼻子被画成了侧面;头部在图像的左侧,但眼睛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频组合在同一个图像中。这种所谓的“同步视频”语言,更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侧的蹲式图像上。这张背部四分之三的图像,由于分解和拼接,与脊柱的中轴线分离。它的腿和胳膊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延伸;头被翻过来盯着观众。毕加索在将各个角度的图像合成为这幅图像之前,似乎在图像周围圈了180度。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500年间透视法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试图让这幅画保持平整。画中的许多块虽然有凹凸感,但并不是深凹或高凸。屏幕上显示的空间实际上非常浅,以至于这幅画看起来像一幅浮雕图像。画家刻意消除了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试图让画面的各个部分都显示在同一个面上。如果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右边背景中的蓝色块,就能发现艺术家的独创性。蓝色,通常在视觉上有后退的效果。为了消除这种效果,毕加索用耀眼的白色边缘勾住了这些蓝色块,所以它们看起来拼命地突出。
阿维尼翁的少女其实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不去管外界。它在乎的是由自己的形状和颜色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描绘出浴少女的不朽作品。它以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形成了一个纯粹的绘画结构。
卡斯乐享
《卡斯勒肖像》,毕加索,1910年,油画,100 × 61.5cm,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
毕加索1909-1911“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表现出对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作品中的形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使观者对其不甚了解。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找到与标题相关的对象。那些分解后的形状和背景相互融合,让整个画面布满了各种竖、斜、横线交织的不同形状的块。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图像只是缓慢浮现,却可以立即溶解在复杂的块中。颜色的作用在这里被最小化了。画中似乎只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棕。其实画家想表现的只是线、形、形构成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所散发出的张力。
这幅卡斯勒的画像清楚地展示了毕加索是如何将这种分析性的立体主义绘画语言应用于特定人物的塑造。令人费解的是,毕加索在这种分解形象、抛弃色彩的极其抽象的描绘中,始终没有放弃对模型的借鉴。为了画这幅画,他让他的老朋友凯斯勒先生耐心地坐在他面前坐了二十次。他不厌其烦地对形体进行细致的分解,从而获得了一个似乎是由层层重叠的透明色块构成的画面结构。画中的颜色只有蓝色、赭色和灰紫色。颜色在这里只起次要作用。虽然在线条和方块的交错中仍能隐约看到坎维勒先生形象的轮廓,但人们很难判断其与真人的相似性。最著名的毕加索研究专家罗兰·彭罗斯(Roland Penrose)曾在看过这幅画后评价说:“每一次一张脸的分离,都有一个平面从相邻的部分分离出来,不断向后移动,不断产生直接的感觉,让人想起水面上的层层涟漪。视线在这些涟漪中游走,你可以在这里那里捕捉到一些迹象,比如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些梳理整齐的头发,一个手镯,一双交叉的手。但是,当视线从这一点转到那一点时,它会不断地感受到在一些表面上游来游去的快感,因为这些表面以其相似的外观令人信服...看到这样的画面,会产生想象;这个画面虽然模棱两可,但似乎是真实的,在这个新现实的对称和谐的生命的推动下,它会带着喜悦做出自己的解释。”
瓶子、玻璃和小提琴
1890 —1892,油画,45×57厘米,在巴黎奥赛博物馆。
从1912开始,毕加索转向了他的“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绘画实验。他开始拼贴创作。这幅名为《瓶子、玻璃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展示了这种新风格。
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根据普通的实物区分出几个人物:一个瓶子,一个玻璃杯和一把小提琴。都是以剪报为代表。在这里,画家关注的焦点其实还是基本形式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此时是以全新的态度来对待的。在立体主义的分析中,意象被还原为它的基本元素,即被分解成许多小块。毕加索以这些积木为元素,在他的绘画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物体和空间秩序。他用短而粗的笔触将那些块块并置连接起来,获得了清晰的画面结构,体现了严谨而理性的绘画程序。现在,在综合立体主义的作品中,他只是采取了相反的程序。他不再以真实的物象为出发点,将物象向基本元素分解,而是以基本元素为出发点,将基本的形状和块转化为客观物象的图形。也就是说,在他展示瓶子、杯子和小提琴之前,他已经组织和安排了一个抽象的画面结构。通过放弃绘画和笔法,他甚至获得了更客观的真实。他用报纸、墙纸、木纹纸和其他类似的材料来拼贴不同形状的积木。这些块一方面展示了画外的世界,另一方面又以它们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画自身世界的统一性和独立性。难怪他的画商兼好友卡恩·魏勒评价他说:“即使没有玩画笔的能力,他也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这幅拼贴画中,左边的一张报纸代表一个瓶子,印有木纹的纸张代表一把小提琴。而用炭笔画出的几条强烈的线条,让这种转变成为现实,把那些不相干的拼贴素材带入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拼贴艺术语言可谓是立体派绘画的主要标志。毕加索曾说:“即使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人们也可以偏爱立体主义。但纸糊才是我们发现的真正核心。”在这种拼贴语言的运用上,毕加索显然比其他立体派画家(如布拉克、格莱斯)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其他画家在整理不同的纸张时,要考虑到是否符合现实逻辑的问题。他们总是将木纹纸限制在代表木材的物体上(比如桌子和吉他)。毕加索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在他的画作中,可以用一张有图案的壁纸来代表桌面,也可以用一张报纸剪贴成小提琴。毕加索曾在与弗朗索瓦·吉罗的对话中阐述了他对拼贴的看法:
“用纸糊的目的是指出不同的物质可以引入构图,在屏幕上成为与自然相媲美的现实。我们试图摆脱透视,找到错视的精神。报纸碎片从来不用来代表报纸。我们用它们来描绘一个瓶子、一架钢琴或一张脸。我们从来不根据材料的字面意义来使用材料,而是脱离它的习惯背景,从而造成原始视觉形象与其新的最终定义之间的冲突。如果报纸碎片能变成一个瓶子,会让人思考报纸和瓶子的好处。物体被移位,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格格不入的世界。我们只是想让人们思考这种陌生感,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独自生活在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世界中。”(弗朗索瓦·吉罗等译《情人作品中的毕加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第60页)。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毕加索,1937,布面油画,305.5× 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具有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杰作。这幅画是受西班牙政府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创作的。这幅画展示了1937年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镇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这种野蛮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他只用了几个星期就完成了这部杰作,作为对法西斯暴行的谴责和抗议。
尽管毕加索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现实的表达。他说:“我不是超现实主义者,也从来没有脱离现实。我总是停留在现实的真实情境中。”这可能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他的绘画对现实的表达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完全不同。他绘画中丰富的象征意义是普通现实主义作品中很难发现的。毕加索自己解释了这幅画的象征意义,说公牛象征暴力,受伤的马象征苦难的西班牙,闪耀的灯光象征光明和希望。当然,画中也描绘了许多现实场景。在这幅画的右边,一个女人抱着死去的婴儿对着天空哭泣。在她下面是一个士兵,他倒在地上,手里拿着花,断箭伸出双臂。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双手举在空中,对着天空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弯腰逃跑的女人慌张得好像后腿在后面。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中轰炸中受害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许多意象反映了画家对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的形象似乎来自圣母哀悼基督的传统;拿着油灯的女人让人想起了自由女神像的形状。双手在空中尖叫的形象,类似戈雅画中爱国者垂死的姿势。伸开双臂倒在地上的士兵的形象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一些战争绘画中的形象有姻亲关系。可见,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大胆创新者,也是一位尊重并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一看,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和构图的安排上都很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有点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惊恐的混乱气氛相吻合。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幅画时,我们发现在这个漫长的画面空间中,所有的形状和意象的安排都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和推敲,有着严格统一的秩序。虽然许多图像是动态的,但它们的织物形式显然透露出一些古典意义。我们看到,在画面中央,不同的亮像相互重叠,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线正好把整个条状画面分成两个正方形。而且屏幕左右两端的图像是如此的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的金字塔式构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另外,整幅画从左到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公牛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上面刺眼的电灯看起来像受惊孤独的眼睛;在第三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自由女神像”举着一盏灯,把头伸出窗外。在第四段中,受到惊吓的男子双臂伸向天空的形象立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他绝望的姿态让人难以忘怀。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充满动感和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统一有序地表现出来,既刻画了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和强调了重点,显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力。
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然而绘画中的剪贴视觉效果并不是通过真实的剪贴手段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手绘来实现的。一张张叠加在另一张上的“剪贴式”人物,仅限于黑、白、灰三种颜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和恐怖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