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前期如何开展音乐活动

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孩子有喜形于色、情绪外露的特点。由于自身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儿童有时很难在口头表达中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但相比之下,音乐中强烈的情感对比和生动的描写,更能表达内心的感受。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起舞。小班前期,孩子处于分离焦虑期。“断奶”阶段的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往往会产生“抗拒”反应,但各种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却能让孩子焕发出勃勃生机。小班前期如何把握音乐活动的独特优势,开展好音乐活动?1合理掌握典型的年龄特征小班前期,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对音乐天生的热爱和向往,帮助我确认了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的信念。如果老师不考虑孩子刚入园的特殊时期,很可能会让孩子“被现场感动”。面对这些哭闹的孩子,老师要学会让音乐起到稳定孩子情绪的作用,让孩子在无助中依靠音乐,进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根据多年的实践,幼儿在入园初期或多或少会有“恋母”和“依赖”心理。所以,对于那些容易让孩子“触景生情”的歌曲,尽量放到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去。记得刚从事幼教的时候,是小班教音乐的。按照教学计划,我在入园的第二周教唱了《母亲的眼睛》。歌中唱道:“妈妈的眼睛像镜子,你在镜子里,我在镜子里,妈妈的眼睛像星星……”在教唱歌的过程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刚唱了一遍,孩子们就张嘴哭了:“妈妈...找妈妈...妈妈”。可见,老师要学会总结,善于发现孩子的一些特点,避免一些容易打开自己和孩子之间感情的歌曲。培养师生感情和互动的歌舞,要提前进行。比如唱《好老师》、《早上好》、《我爱幼儿园》等,前期可以做,直到达到缓和师幼感情的目的。宝宝听音乐、宝宝学跳舞、小指挥家、宝宝学拍手等节奏,可以让老师和孩子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肩并肩,一会儿手拉手转圈,让孩子从良好的氛围中忘记“找妈妈”“叫奶奶”。2为儿童音乐艺术的培养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首先要给孩子一个音乐环境,这是发展才华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引导孩子多听音乐,提供多听音乐的机会,保证充足的时间。听音乐和引导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多注意大人的发音是一样的,都是基础的,也是重要的第一步。孩子只有多听多看,才会懂得欣赏和体会音乐的情感,才会逐渐有唱歌的欲望,才会唱得好。听音乐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心情,让孩子吃得香甜,玩得开心,睡得舒服,利用孩子无意识记忆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从而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也可以配合孩子的日常生活活动进行音乐熏陶。早上孩子入园,可以为他们播放一些轻快的童谣和合唱歌曲。如赛船会、儿童组歌、好朋友来了、小画家等。,建国后,好老师、拔萝卜、找朋友、丢手绢、摔哩之类的孩子都熟悉它,容易接受,投入其中。而且旋律舒缓的古典音乐能让孩子吃得开心。适合的民谣有《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二泉映月》、《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欣赏时间要随机把握。如果孩子在饭前从事户外活动,欣赏音乐的时间应该提前,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尽快稳定下来,暴饮暴食的现象也会相对避免。孩子睡觉前也要注意让孩子多听音乐,比如睡前放一些摇篮曲,睡觉时尽量把声音调低,大多数孩子睡着后就不放了。以上只是让孩子在无意中感受和享受音乐。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西方音乐在小班开始时也值得欣赏。如果老师合理引导,一定会为培养和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们最喜欢的曲子有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德彪西的《儿童乐园》、柴可夫斯基的《为歌而作的行板》、老歌《天鹅湖》、舒曼的《童年场景》、莫扎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月光》。老师可以反复播放这些歌曲,满足孩子对音乐的心理需求,从而稳定孩子的情绪。3用创新的内容吸引小班的孩子。孩子上学期刚入园,自控水平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灵活安排各种活动的进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合理制定。刚走出摇篮的孩子,往往更喜欢自己熟悉的故事、广告、漫画等歌曲。孩子之所以比较喜欢他们,是因为平时在家和他们接触过,有亲切感。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来创作音乐,在这些创作活动中以大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这样更容易培养孩子的幻想力和创造力。比如有一首《外婆桥》,旋律很柔和很好听,小孩子听这首歌总是很安静。根据这个旋律,我大胆改编了歌词。活动中,我们三个护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席地而坐,还让孩子们和我们围坐在一起,手拉手摇着船,唱着歌:摇啊摇,摇到幼儿园了,我嘲笑了园长,一盒牛奶,一块蛋糕;摇啊摇,摇啊摇,直到第一节课,我嘲笑老师,一支蜡笔,一张彩纸,老师夸我很棒。我们还唱了《摇到玩具院子,摇到医务室和小花园》等地方。通过创作和编辑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幼儿园,比简单地给孩子介绍幼儿园和室内外玩具,更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小兔子乖乖,开门。老师不回来,就没人来了。”整个故事中,我时不时地说话唱歌,期间孩子们跟在我后面唱:“你不开,我就不开。老师回来,我就开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也学会了作曲!我在玩“找朋友”和音乐游戏的时候,创作了这样的歌词:“找个朋友(宝贝),找个* * *(名字),摸摸你的脸和头,你就是我的好宝贝。找啊,找啊,找啊,找啊,找个* * *(另一个孩子),跳跳扭扭,你就是我的小豆豆(亲昵的称呼)。”孩子们看到我的投入,就不自觉地参与到我的游戏中,摸摸头或者脸,都很兴奋。我也试图让孩子们去创造它。比如《两只老虎》这首歌唱完之后,我让两个能力很强的小朋友戴上头饰再表演一遍。后来,我对孩子们说:“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看,刚才有两只老虎。现在有三只老虎。老师唱歌给你听。三只老虎,三只老虎,快跑。一个没有尾巴,一个没有耳朵,一个没有眼睛。好奇怪,好奇怪!”接下来让小朋友唱“四虎”“五虎”,小朋友唱的津津有味。接下来,我展示了小白兔的头饰。没有任何口头提示,孩子们脱口而出:“两只兔子,两只兔子,快跑,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好奇怪,好奇怪!”后来我展示了小羊、小马、小鸡等头饰来指导创作。就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总之,让孩子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学以致用,对老师来说很重要。遇到老师,引导他唱《好老师》;提醒他看到花和草就唱“花很美,不能摘”。刚开始的时候,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唱。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班前期是孩子音乐训练的最佳和关键时期。我们要选择正确的、系统的音乐活动,让孩子真正快乐、自由的唱歌跳舞,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让音乐符合孩子的生活习惯,让孩子用音乐展现自己天真可爱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