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力,什么激励你去学习?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过很多厌学的孩子和为孩子的学习而烦恼的家长。总有一个疑问萦绕在心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激情?他们的学习动力从何而来?

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造成的!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认为,人的本性完全依靠自己的感觉和理智来采取行动:凡是使自己的身体感到快乐的,人们就去追求;人们会逃避任何让他们的身体感到疼痛的东西。理性的作用是帮助人们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因为“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是人的天性!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甚至强调,“我们的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决心寻求快乐,避免痛苦,并自愿地受到只有快乐的原则的调节。”

由于人的“寻乐避痛”本性,我们得出结论:人的行为动机主要来源于追求快乐的内驱力和逃避痛苦的外驱力。

具体到学生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1)内部动机。即学习活动受学生内部因素的支配和推动。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兴趣、需要、态度、情感、好奇心、求知欲、自尊、个性、意志、动机、个性、潜能,都是学习的内在动力系统的要素。(2)外力。即学习活动受外部因素或情境支配,受外力驱动。考试成绩和文凭,奖惩,表扬和批评,学校环境和班级氛围,人际关系和榜样的引领,都是外在吸引系统的要素。

内力和外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内驱力是主导因素,是学生的主动性;外部吸引是一种重要的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吸引发挥有效作用,积极从事学习活动。内力和外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合力,形成充分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向内的力就像鸟类的翼扇力,向外的力就像空中支援力。它们是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和相互加强的。

30多年前,我们国家刚刚恢复高考。无数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带着对更多知识的追求,带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许多早已丢掉书本,拿起锄头的大龄青年,急切而热情地加入到拥挤的独木桥洪流中。很多人通宵学习把落下的知识补上,第三年到处都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力和激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无论是学生的求知欲、自尊心、动力等内在驱动力,还是渴望改变命运的强大外在驱动力,造就了那种特殊的求知现象。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当我们的物质高度繁荣时,我们的精神却空前空虚。很多人陷入了信仰的迷失和价值的迷茫。现在的人已经不饿了,但是为什么读书成了问题!文凭越来越贬值,知识能改变命运吗?主导学生学习的外部驱动力越来越小,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应该回归到驱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兴趣、好奇心、成就感、学习潜能。

古人云: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今天的学生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是决定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内在动力的关键!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许多城市,大、中、小学生热衷于学习跆拳道,而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兴趣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先不说中国人有没有崇洋媚外的心理。理性客观分析,跆拳道确实比中国武术更符合学习规律,因为跆拳道能让练习者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中国武术注重扎实的基本功。有多少孩子会喜欢,会坚持?跆拳道入门非常容易。从白带到黑带,每一关都有分解的动作和考核标准,练习者很容易体会到成就感!为什么学生更容易沉迷游戏,逃避学习,因为很多游戏的设定符合人的学习规律,推广可以让人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假设孩子小时候刚开始下棋,每次大人陪他玩都会输,他只会有挫败感,而不是成就感。我敢说这孩子以后不会对象棋感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就要培养他的兴趣,让他充分体验快乐和成就感!家长和老师能做的就是改变学习单一的评价模式和考核标准,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