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应该如何开展?

一.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治

区域活动一般采用自选游戏的组织形式,侧重于让孩子自由地开展自己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主题的确定、玩具的选择、玩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动作的展示等都自然进行。

2.教育的

区域活动虽然有自己的自主性,但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完全自由、不受控制的活动区域,有其与众不同的教育,但这种教育是相对隐蔽的,主要体现在孩子对材料的操作、对区域规则的遵守以及与伙伴的互动,从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实现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比如角色扮演区最重要的教育价值(娃娃屋,小餐厅等。)在于它有助于孩子学习社交行为,发展孩子的交际能力;结构化游戏区的教育性主要在于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和手部动作的发展,培养儿童动手动脑的能力等。

3.实际

无论什么样的地域活动,都需要通过儿童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其教育。区域活动是非常具体的活动,有角色,有动作,有语言,有玩具材料。只有通过实践,孩子才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第二,在创建区域活动时应遵循一些规则:

区域活动有三个特点,教师在创设区域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结合这些特点,我认为在幼儿园创设区域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

选择什么样的地域题材,一直是老师们非常焦虑的问题。在我看来,地域主题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还要充分考虑这个班级孩子的兴趣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等。最好不要照搬他们,要适合自己的幼儿园。我们幼儿园在创建区域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在确定区域主题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1)区域活动的主题要适合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水平。

不同年龄的幼儿园班级在创设游戏区时,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水平和游戏的不同特点。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展水平不同,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也不同,所以要充分考虑这一点,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创作,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游戏活动的开展。

例如,小班儿童正处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喜欢塑造形象的玩具,对扮演游戏角色感兴趣,但角色意识不强。因此,我们创建了一个适合小班儿童的角色扮演区“玩偶之家”。根据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我们打造了小班作业区,以发展幼儿手指肌肉为重点,让幼儿在“扣娃娃”、“喂小动物”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快乐的体验,还能发展动手能力。

中产阶级的孩子角色意识更强,角色语言有了很大发展。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中产阶级中创建了“小餐厅”、“美发室”等角色扮演区。

大班的孩子积累了很多角色游戏的经验,他们可以积极参与游戏,用丰富的角语与伙伴互动,所以我们在大班创建了“爱心医院”角色游戏区。在大班里,抽象思维的能力开始发展,我们喜欢对抗性的游戏。我们专门为大班打造了“棋园”活动区。此外,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索的特点,我们增加了“科学操作区”...

(2)根据孩子的兴趣确定区域主题。

每节课在创建一个区域之前,要和孩子进行交谈,了解孩子想玩什么,然后老师会进行协调,确定区域的主题。只有孩子对这方面感兴趣,才会愿意去玩,才会在玩中获得更多。此外,我们在每个区设置了儿童进入该区域的记录,记录儿童每天进入该区域的次数,一段时间后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调整该区域的主题。

(3)根据教育活动主题确定区域活动主题。

除了每个班级选择的几个固定区域,如固定的艺术区、结构区、棋艺区、科学操作区、植物观察区等。,我们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灵活的随机区,随着我们的教育活动随机开放。例如,当我们开展以“恐龙”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时,它被建成了“恐龙博物馆”科学区,当我们开展“我健康,我快乐”时,它又变成了“爱心医院”的角色区,当我们开展以“春天的无限美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时,它又变成了“春天之歌”的表演区...区域活动成为了主题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既发展了这方面的能力,又巩固了这一主题的知识,一举两得。

(4)注意区域活动主题之间的互动。

一个班级在创建不同的区域时,也要注意区域之间的关系,让区域之间相互影响,这样区域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增加趣味性。比如中产阶级开了一个“小饭馆”的角色区,开了一个“贝贝超市”,并在此基础上临时开了一个“银行”,让孩子边玩边玩区域间的互动游戏。“小餐馆”的服务员可以去“银行”取钱,然后去“超市”购买“餐馆”需要的用品,然后可以将“餐馆”的收入存入“银行”等等。区域之间的互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玩耍的热情,也更大程度上起到了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

(5)区域活动的主题恰当地反映了区域特点。

我们在选择地域主题时,也充分考虑了地方特色。比如威海有很多烧烤店,孩子们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设立了“海边烧烤店”的角色区,具有浓郁的威海特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B)创建区域活动应充分体现优先考虑儿童的原则。

毫无疑问,该区域是儿童区域,因此在创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只有这样,创建的区域才能受到儿童的喜爱,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园在创建区域时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的原则:除了以儿童兴趣为参照设置区域主题外,我们在整个创建过程中让儿童和教师共同创作,让儿童真正成为区域的主人。

(1)***讨论地区需要的物资,一起收集分发。比如在创建恐龙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商量确定了区域内需要的材料后,就分开准备收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关于怕龙的图片、书籍、模型等。我们收集了一些树根、树枝、人造花、草等等。材料收集好后,我们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这些物品的摆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恐龙博物馆”诞生了!

(2)孩子自己制定区域规则,大家遵守。布置完成后,我们会安排孩子们自己讨论进入该区域的规则。孩子们会各执一词,大家会讨论平时玩耍区出现的矛盾。最后,我们会总结出区域的规则,让孩子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自己,贴在活动区。因为活动规则是孩子自己制定的,所以孩子在游戏中能够很好的接受并自觉遵守。

(三)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应安全、卫生、科学。

区域活动是在各种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创建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素材,什么时候投放显得尤为重要。材料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质量。

(1)区域是儿童活动的场所,对放进去的物资的第一要求是安全卫生。游戏区摆放的物品应无毒无味,并定期消毒。那些有安全隐患的材料要小心翼翼的放进去,保证儿童游戏的安全卫生。

(2)投放区域的材料也要科学。即应该根据不同时期区域活动的发展目标而有所不同。比如上学期和下学期小班游戏区的材料要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而变化;同一结构区域的大、中、小班的结构材料也应不同。小班相对容易,大班相对难...

区域活动的开展对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我们在这个公园里创造最适合孩子的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学习乐园和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