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降魔篇》:喜剧表象下的嘲讽,真的揭露真实中的西游吗?
岁月中浸染的,是曾经的情怀,它所拍摄的是喜剧背后的悲哀,搞笑,荒诞,有趣只是表象,真正蕴含的是心酸和无奈,这就是《西游降魔篇》。
由于月光宝盒中紫霞让无数人感染泪下,段小姐则是另一种延续,上一个故事已经结束,而他们的故事则在这里开始。
妖魔横行的时代,玄奘一心求取真经,小村居民饱受鱼妖灾难,却将招摇撞骗的人当作道士,而把本来真材实料的玄奘当作骗子,幸运的是,段小姐的出现,证明了他的清白。
两人的情感故事也在这里发生,猪妖的出现,孙悟空与众不同的模样,让人清晰地接触了这个外表喜剧,内在残忍的西游故事。
本片的评论两极化明显,周导的电影似乎一直有这个特点,喜爱的人将其封为神作,而厌恶的人则尽力去诋毁。
美好的取经故事,实则在诉说真切的现实,敢于揭露他人隐藏的一面,直击观众的心灵。
开篇鱼妖的吃人,小孩子惊慌以及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论证了人是一种偏见性动物,人们只愿意接受自己眼中能够看到的,与其说是无法接受鱼妖吃人这一现实,不如说是对孩童生命丢失的一种愤怒。
假如当时被死去的不是无辜的孩子,而是罪大恶极之人,那么众人不会为此惋惜,甚至会理所应当观念的传出。
众生皆平等,这是佛法最常倡导的理念,既然人类会为了一己之私去捕捞鱼类,残害动物,那么鱼妖吃人,又何其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换。
鱼妖这个角色,借鉴的就是沙僧,电视剧中傻乎乎,实干,吃苦耐劳的角色是经过艺术美化,真正的沙僧曾经吃过数十个取经人,脖子上挂着的是取经人的头颅,用此搭成的船,方能够渡河。
本片将这一角色真实一面去揭露,颠覆了大众的传统印象,直击了童话背后的本质,揭露了虚假的故事。正因为如此,西游是否应该如此拍摄一向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妖的形成是由于人类的欲望,类肆意的杀害,鲜血没能够满足他们,反而演变的越发严重。妖是由怨气形成,人类残忍行为越多,妖的数量会更快地增加。灭妖的唯一方法,不是将其赶尽杀绝,而是管控人类的行为。
只要杀戮之心不减,那么世间即便有再多的大师,都不会有什么用处。
童话故事最后以现实收场,名义上的喜剧电影其实是惊悚片,当幻想中的泡沫撞到现实的枷锁,唯有接受是唯一的结果。
孙悟空的形象,那种张扬又残忍恐怖的脸,也是众人抨击的原因。我们心中的大圣,似乎是勇敢,不羁,狂妄的代名词。
本片中却看到了一个残忍的妖怪,他血腥,谎言连篇,杀人无数,心中伟大的印象,就此被打破。
结局走向了原著,师徒四人向真经求取的道路上走去,而妖的残忍心性仍然存在,只是被加以束缚无法作恶而已,玄奘终究在经历这些后理解,所谓佛法,是以法在先,用暴力去征服,在以佛在后,用言辞去劝导从善。
大爱,它高过了对于物种的划分,如果你因为其所属物种的不同,就拥有了歧视,那不过是一种小爱,真正的爱,它将众生放在一个平等的状态,而解决杀戮的唯一办法,不是你如何用言语去引导,而是你自己拥有力量去教育其走向善路。
黑暗的世道,需要用力量加以改正,这才能够看到光明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