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优于庶,子优于女,那么问题来了: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
“嫡优于庶”这一概念源自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最初服务对象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在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皇帝身为天子肯定不止一个妃子,妃子一多皇子皇孙就多,皇子一多皇位继承就成了难题。
为了维持父系家长制带来的种种好处,古代人因此规定了“ 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也就是说由皇后生的大儿子有皇位的优先继承权,大儿子去世轮到二儿子,以此类推。
除此之外,古代人观念中一向是重男轻女,女性的 社会 地位相比于男性来说普遍偏低,这时候大家就有疑惑了:古代显贵家族中一向讲究人丁兴旺,男人庭院有个三妻四妾十分常见,那么嫡女和庶子,也就是正室生的女儿和偏房生的儿子,两者的地位到底谁更高一筹呢?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在详细告知大家答案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一下在中国封建 社会 盛行了几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到底是如何沿袭下来的。
早期的人类是典型的母系氏族 社会 ,其特点在于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的 社会 组织,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旧石器晚期, 到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所取代 ,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
到第一个封建王朝夏王朝建立时,父系氏族依然延续,并且衍生出了父系家长制,父亲在家庭中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然后才是妻子和晚辈。
封建王朝的最高管理者为了维护统治地位自然也需要采取一定手段的,但“家长制”的范围仅限于家庭,肯定不适合管理国家;在王公大臣的建议下,“ 家长制”升级为“宗法制” ,并由此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庶子在地位上要低于嫡子。
后来春秋战国来临,嫡庶观念变得苛刻且严厉,在那个社动荡的时代, 如果不能明确皇子继承原则,那国家就会陷入严重的内乱 ,这很容易就被外部虎视眈眈的强国给歼灭。所以在那个时候 嫡子和嫡女都享有很高的特权 。
相比他们来说庶子和庶女就像是农民家的孩子,不但 社会 地位差距巨大,关键很多优待他们完全享受不到,除非他们的母亲被立为正妻,这时他们的地位才会明显提升,有了皇位的继承权。
除了这个途径外,这些庶女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 被送往其他王朝寻求联姻 ,庶子的待遇或许会好一些,如果遇到气度豁达的嫡子在继承皇位后,说不定会封他们做个异性王爷啥的,不过有时候庶子太多了,国家土地也分不过来,最后这些庶子大多会被遗弃,让你自身自灭,吃着国家的低保就算了。
其实在宗法制建立的早期女性 社会 地位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虽然说男权 社会 依然是主流,但也不影响女性去读书、参政、或者带兵打仗。但自盛唐结束后女性的地位就开始明显下降了。
大概是被女皇武则天的铁腕手段搞怕了,从此之后我们很难再听到有女性带兵打仗,又或者是参政议政了。
从 社会 地位上来说,嫡女的地位肯定是比庶子要高的,古代王朝大都遵循嫡长子—嫡子—嫡女—庶子—庶女这一严格的等级划分, 嫡女和庶子之间虽然只有一道隔阂,但那仿佛就是十万大山让人难以跨越 。 但 社会 地位是一方面,家族福利又是一方面!
因为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盛行,大家都讲究“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一套,不管你在家中的 社会 地位有多高,都无法继承家族的财产和其他权位,一旦嫡女嫁人后就会彻底脱离夫家,哪怕是皇帝的小公主都不例外,她们没有宗嗣家族的继承权。
我们再来看看庶子,虽然庶子在本家中地位较低,但人家不是一点翻身的可能都没有,十万大山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还是有人能越过去的,比如说生在皇室的庶子, 他的母亲被立为正妃,那庶子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嫡子 ,拥有皇位继承权;即便没有被立为正妃,可那些 嫡子都因意外、或者生病死了,这天大的机缘不就降临到庶子身上了吗 !
别看这几率小的可怜,但 历史 上还真出现过庶子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案例。
相比于嫡女和庶子,真正惨兮兮的是庶女, 如果是庶子还有1%的可能赢得继承权,庶女基本上就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
由于 社会 地位太低,她们在家里就好像是个透明人一样,每天养养花种种树,看着家里面几个兄弟为财产抢得不可开交,庶女就微微一笑,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就算他们都死了也没我的份儿。
不过庶女大都可以追求自由的婚姻,因为 社会 地位太低了,不配当作政治联姻的工具,家里面的人也不强迫她,所以这倒是不妨碍庶女去找到真爱,然后请媒婆说媒这事儿说不定就成了。
这算是对庶女来说唯一的精神慰藉了吧,谁说人人都爱争权夺利呢?过上踏实幸福的生活对庶女来说也不失一种最好的选择。
其实即便是到了现代,古代宗法制的影响仍然在各个家庭中蔓延,只不过如今嫡长子所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宗嗣家族的继承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养儿防老”,这种责任是每个嫡长子都不能舍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