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全盛时有多少人马,他们的后勤供应是如何解决的?
梁山全胜时期的人马大概有6.5万到12万之间。这么多人的吃喝住行是怎么解决的呢?十余万的人马可不是小数目了,简单的财力自然是不够的,水泊梁山最开始本来就是土匪、响马之类的角色,打家劫舍是老本行,最开始就是靠打家劫舍来维持生存的。
《水浒传》第五回中,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下山抢劫,杀死七八个客商,抢了两车子的财物。按照周通的建议,将抢掠所得分成三份,他和李忠各得一份,几百个小喽啰小头目分剩下的那三分之一。
之后到了晁盖、宋江时代“老本行”就干的少了,毕竟梁山108将靠前的还是有名气、有排面的头领,是梁山好汉,要扩大规模和大发展,自然就需要改变,就和现今名人、大咖之类的,要在公众面前发展、露脸的人物就需要人设,水泊梁山要是还按之前打家劫舍的发展自然是不行。
先不说人设,就天天打家劫舍还算什么好汉,别人一听,要是能过的下去,谁愿意加入呢,还谈什么发展呢。也就所谓的“格局”、“眼界”,靠打家劫舍之类的就是“小作坊”,为了建立“公司、企业”和发展,就需要做人设,有格局,所谓得民心者才行。
此时梁山的后勤供给就是劫富济贫,打官府贪官,一来可以满足梁山的后勤供给,二来还能获得一定的民心,树立名声,三来也能打击官府,打击朝廷腐败,也算是一种得民心的情况。也算是一种升级版本的打家劫舍,但是比基础版本的打家劫舍高明不少,毕竟百姓、商贾容易遭黑,打劫奸商、官府还能树立好的人设,有了“好汉”的面貌。
但梁山毕竟只是一方势力,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物资供给是不行,始终依靠劫富济贫、打击官府、劫掠贪官不是长久之法,短期之内还行,或者人马较少的情况下也行,梁山到了几万之众的时候就不行了,靠“别人”是长久不了的。
国家、朝廷、官府有农民赋税作为基础保障,加上朝廷也可以自己做点生意,比如控制私盐,官方发行,控制货币,收土地使用权,控制一些主要产业,这样情况可以说只要不作可以说是富得流油,因为靠百姓的赋税就够生存了,中国古代封建时期自秦始皇称帝建立秦朝以来,哪一个正统的王朝没有几千万的人口,到了清末更是达到了4亿人口。
在庞大的人口基础下,百姓的税收是可观的,百姓有几千万甚至上亿,而朝廷的官府、官员、军队撑死也就几百万,一般都不超过200万,平均几十人养活一个人是妥妥的,加上军队的士兵军饷和官府的开销是不能比的,相对士兵的军饷、粮饷是花销不大的,加上一些时期实行的屯田等制度,大大减少了官方的开销。官方的后勤供给是一个稳定长久之法。
反观土匪、小山头、个别势力就不行了,没有稳定的后勤供给,这就是官匪的区别。而梁山也会遇到这个问题,这就是瓶颈期,要是解决不了,大规模的人马就生存不下去。需要措施去解决,然后宋江也就想到类似屯田的办法,带领梁山众人自己开垦土地,自给自足,就比如唐朝天宝年间的节度使所辖的藩镇,就是自给自足,朝廷就不用操心藩镇的物资供给了。
梁山此时也是这样,开垦土地之后,栽种一些农作物,做到自给自足,也可以用粮食换取一些物资,毕竟只有吃饱了饭才能斗争,和北宋朝廷对抗,要是特别需要钱的时候,紫陌认为就得干一些“老本行”了,用武力换取财富了,毕竟梁山上虽然有好汉,但是土匪能占一半,大多过惯了刀口上舔血的生活,要是开始好好种地是够呛,意思意思还行。
当然梁山上也有老实人,因梁山人马组成可以说是什么成分的都有,有基层的百姓、农民,也有官员、武将、土匪、书生等等,给老实人种地是没毛病,因为之前就是农民、百姓,要是给那些之前做官、土匪种地,还是不长久,不过宋江带领梁山众人开垦土地,自给自足维持生存也是不错的措施,不过最终梁山人马还是被诏安,其中也有后勤供给,物资需求的原因,毕竟官匪是不同,除非像朱元璋一样开创一个王朝,用百姓的赋税满足国家的运转和开销。
接下来我们说梁山的人马,我们在读水浒的时候,到看完时可能有一种不甘心的情况产生,因为水浒的结局可以说是个大悲剧,而造成悲剧的原因就是诏安,相信有读者认为梁山人马就不应该接受官方的诏安,还有读者认为梁山应该推翻北宋建立自己的政权。
因为在书中或者影视剧中,梁山的战绩也是很可观的,比如“两败童贯”、“三败高太尉”等战绩,让人感觉梁山推翻宋朝是指日可待,而打仗自然就需要人马,而推翻朝廷更是需要大量的人马,那么梁山从初期到全胜时期有多少人马呢?
水泊梁山的初期也就几百人,此时是的大当家是白衣秀士王伦,二当家是摸着天杜迁,三当家是云里金刚宋万,还有个旱地忽律朱贵等人组成的一个土匪班子,有个七八百人。
柴进在向林冲介绍梁山时就说:“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罗。”
之后晁盖、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等人智取生辰纲那十万贯钱财,但事发后被官府追杀,最终投奔梁山泊落草。但是此时梁山的寨主王伦忌才,排挤晁盖等人,之后林冲也上山了,也遭到排挤,被吴用设计调拨,导致林冲火并了王伦,然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寨不可一日无主,大家推晁盖为寨主。
晁盖做了首领后,梁山的名声开始了传播,也到了第一次转型、发展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