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 二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访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欲望,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的青翠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悬崖

 ( )的身躯 ( )的白云 ( )的峡谷 ( )的纹理 ( )的仪式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课时二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个主题讨论。

 1、学生读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知道课题中的“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引导问题:

 T1:在本节课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称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间有美好的感情。)

 注: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2交情: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而发生感情。3交往:互相来往。

 T2:你愿意与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组围绕“友好”的主题织学生通过“读读

 议议

 说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1、品读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学习,通过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引导问题: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读读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注:总结落在文中“好风景”一词)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撞”这词来理解“好心情”,通过理解“好心情”来理解作者文章开始所表现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轻快与向往之情。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时的“好心情”与文章开头之处“好心情”的不一样,而升华主题——感恩(热爱)自然。

 4、学生在读题。理解“访”所包含的情感。(访:拜访;访问。拜访:敬辞,访问。)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练习册相应训练题。

 3、把下列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难道不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预习《2、山雨》

 1读课文三遍。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后试着结合课文理解。

 3画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你的词句积累本上。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好风景

 落叶 雷雨 岩石 ……

 好心情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文质兼美,备课中,我一直对文章6、7自然段的教学安排苦恼,总觉得不好处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上课在即,我决定弱化处理——既然没有合适的,就先放着,让学生自主感悟吧。尽管这么安排了,但内心总无法安然。

 今天上完课,我坐下来反思教学。突然发现了6、7自然段的奥秘。原来原因来自于我的思想禁锢在了参考书之中,课文没有钻研通透。我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友”的内外美,忽视了自我部分。原来课文第二部分有三个层次:

 一、“友”的内秀,如老桥的德高望重,树林送来的的无边清脆。

 二、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它们为我展现了一道道“好风景”,这是朋友们的外在美。

 三、我生命的觉醒。我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感受到自然的恩泽。而6、7自然段就是第三层意思的集中表现,它的意义远远高于前两层。

 可惜,已经上过的课不能再为这些学生重演。对于他们,这篇文章为我留下了遗憾。我想,下届学生会感谢他们的。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②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自主学习

 学路建议: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了解大概内容。

 2、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三、合作探究

 1、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2、学路建议;

 自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作者出门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路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两个“满怀”的意思相同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

 (2)带着轻松愉快、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4、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在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交流讨论)

 四、精讲点拨。

 1、“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韵味。

 2、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巩固拓展

 继续读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

 学路建议:

 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先自学,再到小组内交流。

 三、合作探究

 1、第三自然段

 (1)出示课件:古桥。想一想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桥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深情。)

 (2)读读句子,请想像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它驮过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指名朗读,读出作者对古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2、第六自然段

 (1)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3、第七自然段

 (1)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2)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3)齐读一遍。

 4、最后一段,首尾呼应。

 5、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全文。

 四、精讲点拨

 老师随机指导。

 五、巩固拓展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自己选择三个自然段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

 古桥 鸟儿 露珠 树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落花 落叶 石头 雷雨

 热爱大自然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