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5大才能养成训练
幼儿5大才能养成训练 近年美学教育逐渐兴起,不少家长开始注意到艺术的重要性,除了可以陶冶心性之外,更能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因此,许多爸妈希望趁孩子小时候多接触各种不同的才能,从小培养出美学的素养,进而发展成为兴趣。
0~6岁是人一生中最精华的成长阶段,对孩子而言,这段时期就是透过各种游戏与作息来学习生活。其中,大约从2岁开始,孩子便已具备基本学习能力,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并且喜欢探索,此时,爸妈应视孩子的动作发展历程与大脑接收讯息的成熟度,提供培养各项才能的媒介。
才能,在幼儿教育扮演绝对关键 儿童艺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方朱宪指出,幼儿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是落实教育实施政策的根基,也是将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扎根的重要阶段,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生活、认识世界是他们最重要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并不能依赖单向的说明或指示即可完成,必须靠不断重复练习与游戏,才会加深其印象,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台北教育大学幼儿与家庭教育学系助理教授范睿榛表示,幼儿教育应该透过艺术游戏化、生活游戏化来进行创造,发展出学习动机,在孩子年幼时期就给予艺术教育的薰陶和养成,在生活中反复练习与应用,往往对个人未来的人格、心理、情绪和价值观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学习的态度、视野和成果,不仅让孩子累积美感经验,更能提升生活智慧,落实全人教育。
振兴医院物理治疗师陈祐榕认为,爸妈在培养孩子各项才能时,须先了解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历程,包括粗动作与精细动作,粗动作是指婴幼儿较大动作的发展,像是头部、颈部、躯干与四肢的大肌肉运用,例如:爬行、站立、走路、跳跃等;精细动作则是手部与大脑的协调能力,包括手臂、手掌、手指等小肌肉的运用能力。
方朱宪董事长进一步解释,这些看似复杂又自然的动作并不能单靠婴幼儿自身的能力完成,还需要充足的练习机会与适当的多元 *** 才行。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透过幼儿教育与才能养成,促进孩子的健康发育,也许爸妈会认为:「我的孩子这么小,可以完成这些动作吗?可以学习各种才能吗?」事实上,每个孩子的能力可以发展到何种程度得视父母给予的教育而定。
在幼儿教育课程里,大致分为五大才能的训练,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算术,这些才能的培养都是需要借由各种活动与游戏来学习,过程中当然会有失败或遇到挫折的时候,但爸妈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挑战自我的一个过程,亦可透过适当的鼓励或协助,使孩子觉得有趣,更愿意继续学习,以建立自信心、累积成长经验,进而为未来学习做准备。
0~ 6岁婴幼儿发展历程
年龄
粗动作
精细动作
0~1岁
抬头、俯卧、翻身
抓握物品、将东西往嘴里送
1~2岁
扶著物品站立、走路
拍手、撕纸
2~3岁
跳跃、跑步、钻洞、抓球、把球放掉
使用汤匙、翻书、拿杯子、涂鸦
3~4岁
扶著栏杆下楼梯、走一直线、单脚跳1下
拼图、画简单图形
4~5岁
不扶东西下楼梯、持续单脚跳5下以上
会使用键盘、剪刀、画出人物的外观、传接球
5~6岁
骑有辅助轮的脚踏车、垫脚走路
单手接球、双手接住反弹球、画出人物表情
幼儿5大才能养成训练歌唱学习 适合年龄: 4 岁 歌唱意即透过各种歌曲的不断播放,让孩子在体验音乐后,从耳朵听到的声音转化成记忆、认知,再经由大脑发号施令,控制音色与音高,经由嘴巴唱出歌曲。
孩子从4岁开始便可辨别声音的大小、节奏快慢,也会自己创作歌曲或将听到的歌曲记下来,在某天突然唱出来,建议爸妈多挑选具有寓教内涵的儿歌、双手游戏歌等听起来令人舒服的歌曲, *** 孩子的听力,让孩子跟着节奏哼哼唱唱,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孩子对旋律、节奏、音色的认识,更能培养音感、记忆与认知,了解制造出舒服的声音的好处,奠定日后孩子与他人合唱或学习声乐的基础。
乐器学习 适合年龄: 5 岁 乐器练习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反应力与手眼四肢协调度,亦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透过乐器能练习各种不同的歌曲,进而体验到音乐节奏变换、各种不规则的节拍及乐器的多元应用。此外,更可训练正确的听音能力,了解声音的高低音色,学会借由音乐传达自己的情感、表现创意。
值得注意的是乐器种类相当多且指法繁杂,需要掌控的力气及细微动作也较多,建议爸妈需先观察孩子的动作发展是否够成熟,控制肌肉的力气有无足够等,再给予孩子学习乐器。陈祐榕物理治疗师补充,若爸妈想让孩子学乐器,一开始应从钢琴、直笛等不会影响人体向上发展的乐器为主,像是小提琴、大提琴等单边学习的乐器,可能会使骨骼歪斜或身体侧向一边,阻碍身体平衡感与肢体动作发展,应等到孩子骨骼发育成熟再学习。
幼儿5大才能养成训练才能2:美术 美术综合视觉、触觉、知觉、空间与情感表达,孩子不仅可以培养创作力,更可促进对生活事物的认知。范睿榛助理教授强调,孩子大约在1岁1个月左右开始,便会开始出现涂鸦的行为,此时大多呈现一些长短不一、波状的乱线及不具形象的线条,渐渐因为发现画笔可以制造出有「形状的东西」,便开始自己拿着笔在纸上涂鸦,直到3岁左右才开始操作画笔,进行更复杂的图像创作。
想要培养孩子的美术天分,必须依靠各种方法才可养成。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体验日常生活,透过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了解到处处充满著艺术元素,进而内化成自己对美的认知;第二种为立体的捏塑、堆叠游戏等;第三种则为平面的绘画游戏、版画游戏。这些美术才能养成可加深孩子对生活中人、事、物的印象,亦能尽情发挥想像力与创作力。
体验日常生活 适合年龄:皆可 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生活中的人、事、物就是引导幼儿初尝美感经验的丰富资源之一,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四季变化、房舍建筑、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服饰等,都充满艺术,爸妈应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不断搜寻新鲜事物,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透过日常生活的体验了解各种色彩与形体,为美术才能养成奠定基础。
认识公***艺术 适合年龄:皆可 公***艺术是幼儿生活环境中最直接且熟悉的视觉艺术,它不仅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感,也是最容易引导的教材,不论是在市区、乡镇或公园内,都有公***艺术作品,建议爸妈带着孩子走出户外,欣赏公***艺术的美, *** 孩子的创作力。
雕塑学习 适合年龄: 2 岁 雕塑是引导孩子用手捏塑出平衡感、3D立体空间建立的一种美术才能养成。孩子从2岁开始就会自己玩黏土、泥巴、练习握、抓的能力,建议爸妈多让孩子接触黏土、泥巴、陶艺等,也可以准备积木、叠叠乐、塑胶杯等玩具,使孩子练习手部精细动作,建立雕塑增减的概念及增加对色彩的敏锐度。
绘画学习 适合年龄: 4 岁 孩子从4岁开始可以画出具体的人、事、物,并发挥想像力将脑中想到的事物画进画纸里,建议爸妈让孩子练习画画时,应尽可能拿出大张白纸,以及各种色彩丰富的色笔、蜡笔、水彩笔等各种工具给孩子创作,透过各种绘画工具可学习如何使用画笔、调配颜料、练习美术技法等,尽情在纸上挥洒色彩。
幼儿5大才能养成训练才能3:舞蹈 在幼儿教育里,舞蹈主要是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借由身体的体验与探索来展现各种创意。这些创意不仅仅是透过大脑所接收的讯息组合而成,还需要肢体的配合,透过各种情境的创造与练习,孩子可以逐步运用观察、模仿、发挥想像力等方式,慢慢展现舞蹈天分且尽情释放身体,进而达到身心健全发展、有自信心的状态,健康与快乐的成长。
律动学习 适合年龄: 2 岁 律动指的是健康、快乐的律动,是孩子认识身体和展现身体的第一步。孩子从2岁开始便会随意的动动身体,听到周遭具有明显节奏的声音,身体也会随意扭动,爸妈可透过各种简单的韵律与节奏练习,搭配各式各样的音乐、情境与道具,教导孩子如何进行身体律动。待孩子4岁后,对掌握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程度,再引导孩子利用自身的想像力,尽情发挥各种舞步,进而训练身体协调与平衡感,以及大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舞蹈学习 适合年龄: 4 岁 孩子从4岁起变得相当喜欢扭动身体,可以随着节奏一起唱唱跳跳,同时也具有与同伴玩乐的能力,建议爸妈带孩子走入人群,鼓励孩子结伴一起跳舞。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的舞蹈才能必须透过技巧与体能的训练,进行前需先观察其平衡感是否足够、肢体动作是否成熟或可否进行跳跃、挥舞等动作,待身心发展成熟后可以接受舞蹈训练时,再开始用较复杂的情境方式与动作训练,使孩子将内心的想法用身体表现出来,进而掌握各种舞蹈技巧,累积身体记忆,并且稳定成长。
幼儿5大才能养成训练才能4:戏剧 戏剧是一个角色扮演的历程,透过戏剧活动可以了解到「我」与「非我」的关系,也就是我在扮演某人,透过装扮和模仿来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进而达到自我调适的功能。此外,孩子亦可获得人与人合作、互相帮忙的美好经验。
角色扮演 适合年龄: 3 岁 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扮家家酒」可说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游戏之一,孩子从3岁开始便具有模仿能力,学习家中角色的个性与工作,例如:妈妈做菜、爸爸办公等;4岁开始会超越家中角色,想像卡通内的角色或自行创造,例如:太空人登陆月球、三只小猪盖房子等,建议爸妈多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故事角色,鼓励孩子大胆运用肢体、表情及身边的材料,像是纸张、布块、器具等,做为自我创意的情感表达媒介,充分表现自己想要创作的戏剧与角色。
偶戏表演 适合年龄: 5 岁 孩子从5岁开始,角色扮演的能力更加成熟,可以诠释简单的剧本来表演,也可以自行加入想要的情节。此外,孩子会自行拿着洋娃娃或机器人等玩具进行角色扮演,此时的表现是一种偶戏操作,可以设计角色的个性,投入到自己所掌控的玩偶中,建议爸妈多带领孩子欣赏各种故事情节张力较强、舞台动作较明显的戏剧,例如:舞台剧、皮影戏等,从旁引导孩子认识故事中的角色与个性,进而启发创造力与想像力。
幼儿5大才能养成训练才能5:数学 数学是用以培养孩子的计算、观念理解与逻辑的能力,透过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数数、购买物品等加减练习,训练孩子独立思考、多元思考的能力,以及增进解决问题技巧的能力。
数数练习 适合年龄: 2 岁 数数可以说是数学才能养成的第一步,孩子从2岁开始便会数数,例如:1、2、3,但却不清楚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即使如此,仍建议爸妈利用各种物品教导孩子数数,例如:数一数自己有几根手指头、几个鼻子、几只眼睛等,待认识自己的身体后,再进一步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例如:家里有几台电视、几个人、几块积木,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念。
算术练习 适合年龄: 4 岁 孩子从4岁开始,对1~10的数字已有基本概念,建议爸妈开始教导简单的加减练习,例如:1+1=2、2+1=3,可先从孩子最在意的事物开始引导,例如:购买玩具、吃喜爱的点心等。教导过程中亦须给予足够的耐心与爱心,毕竟大多数的孩子不可能一教就会,必须不断反复的练习,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资料库,增加对数字的敏感度。
几何概念 适合年龄: 4 岁 几何概念是指让孩子建立对形状的概念,透过各种物品的配对,建立孩子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认识。孩子从4岁开始,对形状已有初步的概念,爸妈可以引导孩子练习鞋子配对、袜子配对,或是同样颜色或形状的玩具放在一起做好归类,如此不仅可以认识各种不同的形状,更能培养逻辑能力。
时间概念 适合年龄: 5 岁 孩子从5岁开始,开始逐步建立时间概念,即使孩子还不太会看时钟,搞不清楚几点几分与事件的相对应关系,爸妈仍可反复告诉孩子各种常态性的作息,例如:中午12点是吃饭时间、晚上9点30分时要上床睡觉、星期日时全家一起出去玩,让孩子习惯这些常规作息,建立生活概念,增加对时间的敏锐度。
珠算学习 适合年龄: 5 岁 孩子5岁开始,细部的手部动作已趋成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算盘,并建立进位的概念,方式包括看题目计算数字与听老师念出数字而计算答案,如此不仅能训练算术能力、记忆力,亦可训练注意力与耐心。
心算学习 适合年龄: 6 岁 心算亦即在心中计算加减的算术。一般来说,应让孩子先学过珠算或具有一定的算术概念后,再学心算会比较适当,因为心算需要有较好的记忆力与数字概念,若没有一定的基础就学习心算,可能会扼杀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才能养成 ≠ 才艺养成 才能养成是指培养孩子应具备的基本生活能力,让孩子对生活的各领域有基本的认知,并促进健康生活;才艺养成则是当孩子对某项才能特别感兴趣,想要继续学习而逐渐变成专长的能力。
幼儿5大才能养成训练 训练才能6大叮咛爸妈在培养孩子的各项才能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学习,站在孩子角度思考现阶段的需求有哪些?应该怎么帮助他,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发育?
1.父母必须做功课爸妈必须对各项才能培养方式有一定的认知,并了解孩子发展的过程,包括语言、听力、肢体、神经发展等历程,这样才知道孩子各年龄应有哪些发展?可以做到哪些事?需要哪些帮助?或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可以正确鼓励他继续学习。方朱宪董事长指出,若爸妈对于这些才能缺乏基础的认知,可能连孩子在练习时弹错音、唱错旋律都不晓得,若要说服孩子学习另ㄧ项才能或其他新事物,势必得花费较多的苦心。
2.亲子***学的重要性培养孩子各项才能时,爸妈务必要一起投入,***同陪伴孩子学习,绝非单向的给予各种训练、不断要求练习或不管过程而只看结果。方朱宪董事长强调,陪伴孩子学习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增进亲子感情与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根据许多研究显示,从小有爸妈陪伴学习的孩子,不仅在成长路上较不孤单,也较具学习热诚,进步的速度也较快且明显。因此,建议爸妈在培养孩子的才能时,尽可能拨空陪伴孩子一起练习,提升亲子关系,与孩子一起成长。
3.多接触大自然 幼儿5大才能养成训练 4.勿过度保护由于现代人生得少,不少父母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不敢放手让孩子学习各项才能,甚至帮孩子代劳生活中的大小事。其实过度保护孩子,只是无形中剥夺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扼杀创造力与想像力。方朱宪董事长指出,孩子的每一项才能与生活自理能力都需要靠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与活动学习而来,过程中难免会遭受挫折,这是必经的成长路程,爸妈心疼孩子遇到失败,应给予正向鼓励与适当的协助,教导孩子如何继续完成学习,并鼓励自我挑战,协助建立自信心,使其向下一个成长阶段继续前进。
5.上才艺班的时机
在现今社会充斥各种潜能开发、才艺培养的课程,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常提早将孩子送进才艺班进行学习,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能有一定的成长。不过,这种填鸭式教学法有时反而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甚至抹灭学习的兴趣,对孩子来说,学习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让孩子享受各种学习,并且乐在其中,进而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内化到心里,累积多采多姿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爸妈在教育孩子时,需留意孩子的需求与学习状况,避免太早将孩子送进才艺班,否则小小年纪就出现学习倦怠或抗拒等问题。若发现孩子对某项才能特别感兴趣,可与孩子讨论是否要更深入学习,协助其培养兴趣,让孩子适性成长。
6.慎选幼儿园大约从孩子3岁开始,爸妈便会陆续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希望在幼儿园里接受良好的统整式教育,亦即透过学校安排各种不同才能练习,让孩子广泛接触多方事物,培养生活能力与兴趣。但部分幼儿园较注重才艺,采取分科式训练,没有将各种能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学习可能会揠苗助长,亦抹煞孩子的天赋。因此,爸妈在选择幼儿园时,应先了解以下状况,包括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教师是否受过正统幼儿教育的专业训练;观察教学模式是否为循序渐进,而非让孩子做了过多的反复练习或分科式单一训练。此外,爸妈亦应先与经营者和老师沟通,询问学校的教学模式与孩子的调性是否符合,最好带孩子先认识幼儿园,亲自感受是否喜欢再决定入学。
方朱宪 学历:美国明尼苏达州私立圣玛莉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经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成人教育中心兼任讲师、实践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兼任讲师、明新科技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助理教授、第一届总统教育奖推动暨评审委员、台北市儿童育乐中心咨询委员与驻馆艺师、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幼儿艺术教师手册编著 现职:儿童艺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兼执行长
范睿榛 学历: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特殊教育(主修美术认知心理和绘画分析)博士 现职:台北教育大学幼儿与家庭教育学系助理教授
陈祐榕 学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运动与健康科学硕士 经历:万芳医院物理治疗师、阳明大学物理治疗暨辅助科技系兼任讲师 现职:振兴医院物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