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游戏自然随着网络来到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荒废学业,走上犯罪道路。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网络游戏?
关键词:网络游戏,成因与危害,应对策略
一、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分析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网络游戏也随之而来。网络游戏的到来,让很多中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损害身心健康,甚至荒废学业,走上“不归路”。其原因如下:
(1)自身因素
(1)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个人的。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天生对什么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网游,一开始是因为好奇才了解的,渐渐的就喜欢上了。所以我日日夜夜都在玩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会沉迷于此,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二)自制力差
一开始玩网游可能是为了寻求新鲜感和刺激。在求胜心理的驱使下,打一场又一场的比赛,需要不断的练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赢了就会想再赢一盘,反反复复,再加上自制力差,无法自拔,无法控制时间,也会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2)其他因素
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有着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的精彩场景。为了享受这种新鲜感,为了成为虚拟世界中的强者,我们不得不从网络游戏中享受,这就导致了不可控甚至违法的行为。
(3)主观因素
1,缺乏自制力: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烈的时期,因为好奇,自制力和自信心都比较差。
2.认知能力有限:虚拟网络游戏毕竟充斥着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青少年无法正确理解。
3.自我意识强:中学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网络游戏自由平等的特点成为中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网络游戏的例子和危害
(1)真实案例示例
(1)一个19岁的男孩为了拿到钱上网,用锤子打死了养他的奶奶,并在奶奶断气后随便拿着钱上网。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涉嫌故意杀人的犯罪嫌疑人王锦,震惊世界,敲响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警钟。
(2)“胡斌,年仅16岁的小男孩,服农药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到医院时,他生命垂危,两天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网络游戏是胡斌自杀的罪魁祸首,因为在胡斌自杀前,他在当地一家名为飞鱼的网吧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然后发生了自杀的悲剧。
(3)唐亮是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自从迷上了网络游戏,他就想尽办法逃学。后来他干脆退学,整天待在网吧,一心一意打游戏。唐亮因为日复一日在网吧拼命打游戏,终于成为了当地的网游高手。少年唐亮自以为是网游高手,但自从在虚拟世界认识了另一个游戏玩家,唐亮被对方杀死23次后,他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决定采取特殊的报复方式,结果发生了一起惨烈的网络血案...
(4)于波完成学业后,成了网吧的常客。起初,父亲并不在意,认为孩子上网玩没什么不好,只要他们的儿子不在外面闯祸,就是天下事了。所以,每当儿子要钱去网吧,他总是给他。随着钱数的增加,儿子不在家的时间也在增加。有时候他甚至会在网吧的包厢里呆上半个月不回家。他还学会了抽烟。父亲察觉到不对劲,开始劝儿子不要上网。然而,此时的于波早已被电脑“捕获”了。只要听了父亲的劝告,他第一次离开了家。自从家里有了电脑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于波白天睡得很香,晚上通宵上网。性格也逐渐变得古怪。“小洞不补,大洞遭殃。”父亲后悔了。
(2)网络游戏的危害
然而,受互联网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亿,其中14-22岁的青少年占比最大,达到35.5%。所有的网络游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人越来越想玩。原因之一是网游有等级。级别象征着能力、威望和权力。所以很多人为了得到这种享受,没日没夜的升级,花钱买装备。网络游戏通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骄傲的情欲,让人欲罢不能,被其深深吸引。网络游戏对人的健康和心灵都有很大的挑战。很多青少年整天足不出户玩网络游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虚拟世界,完全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状态,破坏了他们与社会群体的正常关系。
一般来说,危害如下:
(1)对健康的危害
痴迷网游的孩子生活不规律,大多生物钟紊乱,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玩网络游戏时,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间长了会致病致死。此外,由于玩游戏时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会导致眼疾,严重的会导致角膜炎和暂时性失明;而且过度沉迷还会让人产生幻觉,反应能力差。
(二)对人格的伤害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少与人交流。如果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愿意与人交流,就会更加缺乏人际交往,出现自闭倾向和心理障碍。更严重的是,暴力互动游戏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的冲动。今年发生了很多因为游戏小纠纷引发真实冲突的案例。
(3)对人际关系的危害
网络社会的人际关系大大突破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阶级、地位、职业、性别的差异。网络中“虚拟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巨大反差,使得网瘾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周围的人越来越冷漠,不愿意交流,缩小了自己的交际圈;对各种活动漠不关心,与周围的人际关系日益紧张,自我封闭,孤僻,进去的意识减弱。他们网瘾导致的现实生活中的不良人际关系,使他们在现实交往中深感不适,进一步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
(D)对道德的伤害
现在很多网络游戏用“侠义”“英雄”“拯救世界”等字眼做幌子,吸引年轻人。对于缺乏辨别力的青少年来说,这比通过学习获得尊重更容易,而且很好玩,容易上瘾。在虚拟空间里,网瘾者不必面对面与他人打交道,他们缺乏现实社会中家人、同事、老师对其行为的监督。他们放纵自己的欲望,追求感官刺激,误以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来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可以肯定地说,虚拟的网络社会根本没有道德可言,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这里很容易被扭曲。
(E)对学校的危害。
网络游戏吸引的学生最多,很多学生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网络游戏上,导致这些学生玩东西,荒废了学业。一项调查显示,网络游戏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为3-6小时,占比28.17%。这样的耗时,对于一个学生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来说,影响很大。上课时间和效率无法保证,晚上复习浪费。复习功课的黄金时间。
三、如何应对网络游戏
在不沉迷网络游戏的时候,可以控制玩游戏的时间,严格控制时间,延长学习或者其他娱乐活动的时间,也有助于提高自控力。或者减少玩游戏的次数,少玩游戏,把精力花在别的地方。也要明白网游的危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其他活动代替网游,可以参加一些丰富的文化活动,交朋友,健身,学习。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我们沉迷于网络游戏,怎么才能戒掉呢?在这个问题上我给你一些建议。
(1)社会:
规范网络市场,大力组织开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题材积极、内容健康、情节生动的网络游戏产品;切实加强网吧管理,规范网吧市场秩序,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认真落实网吧管理措施。通过各种媒体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设立未成年人“网游成瘾”心理咨询热线;加大未成年人教育投入,拓展未成年人课外活动空间,加快少年宫、科技馆等场馆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学校:
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聘请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指导,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的培训,尽快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我校学生的需求。也可以让班主任批评教育,达到摆脱电子游戏的效果。
(3)家庭:
家长要多学习信息网络知识,做孩子健康上网的引路人。作为新时代,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要沉迷网络游戏。虽然游戏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但是我们要把握好玩的尺度,用自己的能力约束不良行为,把游戏当成放松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可以适当玩游戏,但不能玩舞蹈学院。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专注于我们的学习,让健康之花在我们的心中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