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发展科技园区的意义

《幼儿园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了“创造适宜教育的良好环境,为幼儿的活动和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的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为幼儿园的整体改革创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期是生命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时期打好基础,会影响一生。

一,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

感知是孩子认识外界事物、增长见识的主要途径。3-4岁儿童感官知觉的发展具有巩固认知基础的作用。

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实践证明,儿童是通过自己的发现来学习的,而不是单纯依靠成人的灌输。这样的学习便于孩子理解和保持记忆。比如孩子在科学区自己操作磁铁,可以吸引各种铁制品(大头针、钉子)和非铁制品(纸、棉花、塑料玩具),他们会惊讶地发现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其他的不行。孩子通过自我探索学习知识,效果远胜于老师抽象的灌输。正如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在《战后中国的幼儿教育》一文中所提到的:“自动学习和自发学习是建立在做的基础上的,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教学,在做中求进步。只有动手动脑得来的知识,才算是真知识,有用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读书和大人讲故事来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直觉动作思维阶段的孩子,是用图像、声音、颜色、动作来思考的。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操纵物体,主动与环境互动,感知事物。在游戏中,儿童接触各种性质的物体,并使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他们可以了解各种事物的特征,大大加强了他们的感官和观察力,促进了他们感性能力的提高。形象上方活动区的设立:五颜六色的布、纸板、剪刀、各种积木,自制的红腰鼓一下子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喜欢在娃娃家里通过剪出、捏出豆子、小鱼等形象来扮演父母和孩子,用积木搭建各种各样的汽车,让孩子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协调,提高他们的感官敏感度,促进他们的观察力。对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意义重大。

第二,训练孩子在游戏中的专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总是会非常投入和专注,孩子也是如此。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孩子在玩游戏和简单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下,把不同颜色的纸装在同一个颜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在游戏中,4岁儿童可以坚持22分钟,6岁儿童可以坚持765,438+0分钟,分发的笔记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4岁儿童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儿童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专注力和稳定性较强。所以,活动区是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地方。比如孩子在玩偶之家的时候,就被分成了一些角色,比如当妈妈,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孩子,也许还会当奶奶和爷爷。家庭中的孩子也是有分工合作的。爸爸和爷爷下棋,奶奶织毛衣,妈妈做饭,孩子帮忙。孩子一般都想玩一个多小时的游戏,但还是不满足。看施工区的孩子们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积木搭建各种汽车。有的孩子造汽车,有的孩子造拖拉机,有的孩子合作造火车或者子弹头火车。看孩子们仔细观察,觉得这个长方形的积木应该放在火车车体上,然后他们觉得放在火车车头当烟囱不合适。然后比较积木和车身应该短多少,把司机放在前面。孩子玩得开心,也很认真。我只能在脑海里重现形象,专注程度可想而知。

第三,利用区域活动图标培养孩子对隐含规则的意识。

利用儿童常见的、具体的各种图形符号,可以从环境上缓解儿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帮助他们形成自觉的、自律的行为。根据区域活动的目标,配以图形标志,提示幼儿了解区域活动的内容和人数的规律,帮助幼儿理解“我能在这方面做些什么”。比如玩“娃娃家”游戏时,老师有意识地穿上衣服、裤子、袜子、鞋子等。,让孩子帮娃娃穿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穿脱衣服的方法和顺序。老师在美术区贴了一张装满糖的罐子的图片,建议小朋友通过搓纸团、搓泥、粘贴等方式制作糖果来填满罐子;鉴于美术区活动多,空间小,孩子们经常使用区外的桌子进行活动。老师们设计了可移动、可变化的三维图标来暗示孩子的活动内容。比如老师用一个立体的招牌来装饰“奶瓶宝宝”活动,设计了一个图形标志的规则粘贴,建议孩子可以一个一个尝试规则的装饰方法,让他们在活动的地方就可以拿到图形标志。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可以不断地将图形标记换成难度更大的排列,暗示幼儿不断学习和创新。再者,教师重新认识标记在区域中的作用,用文字、图片、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孩子的表现。比如,在建筑区,我们的老师给孩子的积木、雪花片画画、拍照,用“某某建筑师的作品”来展示,利用同伴资源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进一步暗示孩子会逐渐发展自己的规律和意义。

第四,区域活动是儿童人格塑造的重要载体。

3-6岁,通常称为“湿水泥”期,是儿童性格塑造最重要的阶段,儿童85%-90%的性格、思维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个阶段形成。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气质和性格,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让孩子玩开放自主的游戏,让孩子在活动区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老师的互动得到全面发展。如:“娃娃家一次只能住8个人,孩子怎么办”,“数学区只有一个拼盘,但有两个孩子想用,怎么办”,启发孩子学会谦虚。比如在角色扮演区,重点引导孩子的社会化能力、良好的品德和口语发展水平。

活动区是孩子活动的绝佳场所,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中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总之,通过不断尝试开展区角活动,我们觉得活动区是因材施教,发展孩子发散思维,促进孩子交流合作,增加孩子自信心和成功感,为孩子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