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草”游戏怎么了?

小时候在太湖附近的江南水乡长大。现在每当端午节临近,我总会怀念小时候玩的“斗草”游戏。因为这个打草游戏曾经伴随着我们这一代农民娃娃长大。

说到“斗草”,如果引用经典的话,其实比战国时期包竹筒饺子祭祀屈原的习俗要早得多。《诗经》中有一首诗,根据沈沛这首诗的考证,是一首《儿女打草戏谣赋》。这种草的学名是“车前”。因为它的茎很坚韧,可以用来拉水桶,所以有“斗草”,在我们当地叫“诉讼草”。每到春末夏初,农村的孩子们就在院子里聚一聚,或者在园冶、田畴约会。每人挑一把,满满一口袋这种“诉讼草”,就地坐好,每人拿出一把,互相勾搭,与拉比们斗智斗勇。打破的人会输,坚持的人会赢。就这样一直打下去,直到“诉讼草”的口袋被拔掉。《诗经》唱“挑来挑去,挑来挑去;采,薄字;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斗草习俗的写照。

当时我住的湖滨村,有几户人家,祖上据说是太平天国时期从河南信阳罗山迁来的。他们还带来了另一种叫“剁豆腐”的打草游戏。方法是取一根葫芦巴茎,各持一端,分成两半,到达中心点后交换一股,再向两边撕。如果分裂成“H”形,预示着将来会生一个“男孩”;如果拆分成“◎”形,则预示着未来会诞生“一个女孩(女孩)”;如果没有成型,说明没有男孩女孩。这种“斗草”安静没有蛮力,涉及到生孩子。我们男生不爱玩,大部分都是女生。据说这种“打草”与古代春戏中“草卜”的巫术有关。

还有一种是我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打草”,但不是正宗的,是朋友们在放牛割草的时候创造的一种“打草”游戏。

那是在田头溪岸边。当大家的草筐里割的草差不多满了,大家就从自己的草筐里拿出等量的束草堆在一起,然后用扔镰刀的方法来测试“武功”。每个人都扔出他的镰刀,然后看着镰刀触地的形状。刀尖着地,刀柄直立的那把得分最高,其他的刀尖和刀柄成三角形着地,刀背朝上。胜者可以把败者的那堆草占为己有。

虽然这种“斗草”有点像赌博,但那时候我们经常玩得很开心。而且通常任何割下的草丢了,大家都会一起多割几束给他,大家的草筐还是满满的,还是“友谊第一”。

“绿枝散花,知儿孙争草。”(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趣》)现在的我早已搬到了城市,田野里的风景已不再常见。可是,每到盛夏临近端午节,小时候“打草惊蛇”的场景总会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了幼稚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