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撤出不列颠后,不列颠经历了哪些时期?
新国王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瓜分他的战利品——整个英格兰。他只有一个信条:英格兰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还把土地分给他的部下,作为他们追随他的奖励,但这种分封是以类似租借地的形式完成的。如果这些君主死后没有直系继承人,皇室将收回土地。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是当时最标准的封建国家。拥有大片土地的贵族——我们通常称之为男爵——也以同样的方式将自己的土地转包给下属,当然也将自己的义务分配给国王。当时,有多达5000名骑士必须服从国王的命令。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威廉还下令在全国各地建造城堡。作为一个精明而贪婪的商人,威廉渴望了解国家的经济状况。他于是下令对全国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不仅要统计人口,还要登记每一头牛和猪。当时,英国人民不太理解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他们普遍认为所有登记的财产将来都会被征税,威廉这样做只是为了向他们征收重税。因此,在人口普查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抵制和虚报的情况,威廉用严厉的惩罚平息了这些情况。严厉的审讯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圣经》中描述的末日审判,所以这份人口普查的报告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末日审判书】,这个名字一直流传至今。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份报告是一份难得的珍贵史料。征服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原来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几乎完全消失了,大部分变成了平民。到公元1087年,定居英格兰的诺曼人和法国人已达20万人,他们统治下的英国本土居民约有一百万人。这些移民中的许多人都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单身汉。他们在英国定居后,与当地妇女结婚,他们的孩子说英语比法语流利得多。威廉的铁腕统治给整个英格兰带来了和平与秩序。一个有金子的女孩可以独自安全地穿越英格兰。当时的人这样说。但是威廉的几个继任者软弱无能,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英格兰一片混乱。农田里没有收获谷物。下海种田的结果可能更好,因为整个陆地都被破坏了。公开宣称基督和圣徒都睡着了。1154年,安茹王朝的第一任国王亨利二世登基,他的父亲是安茹侯爵杰弗里·希娜。王朝的名字来自杰弗里的封地。再加上杰弗里喜欢用孔雀花来装饰自己,所以这个王朝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金雀花王朝】,但很少以姓氏来称呼布兰塔希娜王朝。亨利身材魁梧,四肢强壮,头又大又圆,脖子很短。他能流利地说几种语言,同时,他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力——他几乎从来不会忘记他见过的人和事。在他的强力统治下,英格兰再次繁荣起来。他统治的时代创造了[Anglia plena jocis]这个词。乡下开满鲜花的小溪边有很多石头城堡和小村庄,这种景色直到今天也没有太大变化。大教堂出现在[坎特伯雷]、[伊利]、[牛津]等城市。贸易和城镇的数量都在增加。1176年,横跨泰晤士河的第一座石桥——敦桥开工建设。为了顺利安装桥墩,需要用围堰临时分流泰晤士河,这也是当时的重大工程事件。亨利最大的功绩在于他奠定了习惯法的基础——习惯法是后世英国式自由有限王权制度的基石。习惯法以惯例为基础,适用于全国各地。早期,法院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审判或决斗来决定当事人是否有罪。这些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与事实证据背道而驰,其荒谬性和不公正性越来越明显。亨利随后提出了取代传统制度——陪审团制度。一些有责任心的公民(也就是[陪审员],拉丁文意思是骂人)被传唤到法庭,他们首先要宣誓不说谎。他们的作用可以是对某人的错误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他们的地位相当于现代的大陪审团;他们也可以是法庭上的专家证人,此时他们的地位相当于一个小陪审团。陪审员的最终决定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而不是法庭上出示的证据,但陪审团的决定也是法庭的决定。亨利决心在全国建立一个普遍的司法系统。当时英国教会有自己的司法系统,用来管理所有神职人员。因此,亨利和教会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当时,一个人可以通过大声朗读《圣经》的某些章节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只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牧师。1164年,亨利颁布了[克拉顿宪法],限制了教会法庭的司法权威。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是亨利以前的玩伴。起初,他签署了《克拉伦登宪法》,但后来他竭力批评这部宪法。他声称教堂里所有的神职人员都应该被判死刑——甚至包括那些犯了谋杀罪的人。恐怕连教皇都提不出这样的要求。和大主教争论了几年后,亨利终于忍无可忍。有一天,他在宫里抱怨:为什么我提拔的都是混蛋?没人帮我搞定那个吵闹的小牧师吗?他的四名骑士得到消息,立刻骑马赶到坎特伯雷,在教堂里找到了贝克,在圣母教堂前将他砍死。当其他僧侣准备埋葬他时,他们在他的长袍下发现了一件完全破损的衬衫——这足以显示他高贵的品格。他死后两年,他被封为圣徒,他的圣墓成为基督徒朝圣的中心之一。今天,许多人仍然来这里朝圣。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虔诚比当年差了很多。
在亨利统治时期,爱尔兰开始了被英格兰统治的漫长历史。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爱尔兰部落酋长请求英格兰人出兵帮助他对付敌人。一队盎格鲁-诺曼骑士响应了他的呼吁,帮助他镇压了敌人,后来顺便消灭了这个残暴的酋长。亨利无法容忍这样一个新王国的出现,于是出兵爱尔兰,打败了当地人和后来去的盎格鲁诺曼人。他下令在这片土地上到处修建戒备森严的城楼,英格兰的贵族在这里看不起自己控制下的平民。许多这样的塔被保存至今,不时提醒爱尔兰人,他们在历史上有过如此长时间的屈服。亨利和法国的关系非常复杂。在亨利统治时期,法国国王不断加强王权,扩张领土。他们派信使去发展商业,鼓励城镇建设。一种基于普通民众的法国民族主义情绪开始逐渐形成。英国国王亨利继承了法国的安茹地区,同时也是诺曼底公爵,所以名义上,他还是法国国王手下的臣子。那时,法兰西的国王是[路易七世],他娶了[阿基坦]的领主埃莉诺做王后。埃莉诺的领地占据了法国西部和南部的大片地区。然而,由于埃莉诺一直没有为他生下继承人,并且对他仍然不忠,路易于1152年宣布与她离婚。亨利二世抓住了这个机会,两个月后和埃莉诺结婚了。同时,他将埃莉诺的领土并入英格兰的版图,将英格兰的边界从佛兰德斯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脉。当然,作为这些土地的领主,亨利要对法兰西国王承担一些封建义务,但就实际实力而言,亨利无疑要比他名义上的宗主强大得多。亨利和埃莉诺生的四个儿子活到成年。长子亨利起初被指定为继承人,被称为[年轻国王]。但这个儿子是个彻头彻尾的无赖,和一群强盗、路匪混在一起,甚至经常带领他们抢劫寺院里的圣物。公元1183年,他在极度贫困中死去。据说,甚至在他葬礼上帮助他的人也快要饿死了。亨利和埃莉诺的第二个儿子娶了布列塔尼的女继承人,但婚后不久就去世了。他们的第三个儿子,[狮心理查德],也被称为是和不是的理查德,在1189年成为英格兰国王。他不喜欢英格兰,一生只去过英格兰两次:一次是为了自己的加冕典礼,一次是为了筹集军费。他曾说:只要有人出价,我可以卖掉整个伦敦。理查德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英雄,英俊的军人和诗人,杰出的军事家和工程师。他参加了解放圣地的十字军,率领部队围攻并攻克要塞[阿克里],但未能攻占耶路撒冷。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船在亚得里亚海沉没了,所以他不得不走陆路。结果,在经过奥地利时,他被德国皇帝[亨利六世]抓住,并被扣为人质,向英国索要赎金。他的对手,法王腓力和他的弟弟[约翰]都希望理查被无限期关押,但在埃莉诺的组织下,英格兰努力提高了亨利六世提出的赎金数额(正是在这个筹款过程中,英格兰将原来的人头税制度改为了房地产税)。理查德被监禁近一年后被释放。他立即投身于与菲利普·奥古斯塔的战争,并于公元1099年死于箭伤。他死后,他的兄弟约翰继承了王位。在英国历史和文学中,约翰国王经常是被谴责的对象。但平心而论,他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头脑清醒,偶尔慷慨善良。但他极其不靠谱,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变得极其残忍。他还有一种病态的疲劳,总是坐立不安,经常在他的72座城堡和无数狩猎大厅之间巡游。他的一个随从负责烘干他的湿衣服,还有上百只猎犬和照顾它们的人。还有一群洗衣妇——也许她们也兼作约翰的床伴。登基后不久,约翰与他名义上的宗主菲利普·奥古斯塔发生了争执,最终导致了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腓力取得了胜利,将约翰在法国北部和西部的大片领土纳入了法国的版图。这个结果对法国来说是好事,因为它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对于英国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从此英国国王在法国不再受制于他的利益,岛国英国得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时候的罗马教皇就是大名鼎鼎的【无罪三世】,一心要恢复教皇的地位,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世俗上,都凌驾于世俗君主之上。为此,约翰和英诺森彻底闹翻了。Innocent发布了一项法令,禁止在英格兰的所有圣礼,并宣布任何宣誓效忠约翰已被放弃。约翰进行了报复,没收了中国所有宗教机构的财产,并完全接管了这些机构——他的行为开创了[亨利八世]与梵蒂冈彻底决裂的先例。最后,英诺森威胁要组织一场由菲利普·奥古斯塔领导的讨伐约翰的运动,约翰被迫同意妥协。公元1213年,他把整个英格兰作为封地献给了伟大的【宗座教】并承诺每年支付1000【银马克】的抚恤金。教皇随后将英格兰归还给约翰,于是约翰成了教皇的仆人。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约翰在战争和外交上的双重失败,引发了英国贵族长期压抑的反抗。贵族们把约翰召集到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温莎的下游),要求他签署一份宪章,保证贵族们的自由和权利。约翰一开始很不情愿,但还是要在1215年6月5日在这个章程上盖国玺。这个宪章被后人称为【大宪章,大宪章】)。《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界定领主统治下的贵族应该拥有的权利——基本上,这是一份被守护的文件。然而,为了赢得其他利益集团的支持,贵族们在起草大宪章时,加入了许多保护教会、城市、商人、威尔士甚至苏格兰国王权益的条款。《大宪章》废除了各种杂税,并要求国王作出如下声明:任何自由人都不能被逮捕、监禁或流放,也不能被剥夺权利、财产和地位,除非他根据自己的法律受到同等地位的人的合法审判。这段话在法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个同样重要的条款是,国王在征收新税之前,必须召集你的家族开会,并获得贵族们的同意。《大宪章》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近乎神圣的象征,至今仍有公众在警卫的看护下参观。《大宪章》被视为英国自由的象征,是人民要求自由和独立的宣言。这些影响恐怕是原起草人始料未及的。围绕着大宪章,约翰国王和他的贵族们斗争了一年多,最后在1216年去世,摆脱了这个问题。他的儿子[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亨利三世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物,他喜欢建筑和艺术欣赏。在亨利三世56年的统治下,英国的宪政制度(这个词几乎很神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王承诺将彻底实施大宪章的所有条款。与此同时,《大宪章》中增加了另一条款:国王本人必须受本国法律约束。【大议会】(即贵族议会)逐渐扩大权力,最终成为【议会】。在国会中,贵族和教会的代表可以自行讨论和审查国王提出的想法。公元1258年,国民议会通过了【牛津条款】,长期有效地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大权。1272年,英格兰爱德华一世(长腿)继位。爱德华是一个非常好的国王,一个勇敢虔诚的骑士和十字军战士。他一生恪守一个信条:忠于真理[Pactum serva],这个信条后来被刻在了他的墓碑上。在他统治时期,整个英格兰完全被纳入普通法体系,皇家法院是最高主管。他成立了一个类似于现代内阁的小委员会,作为国王施政的咨询机构,协助政府运作。爱德华与国会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这为国会提供了一个表达不同意见的论坛。因此,国会非常配合他对资金和军队的要求。在1295的代表大会上,我们称之为【模范议会】——今天,爱德华不仅邀请了所有的贵族出席,还邀请了每个郡的两名骑士,每个镇的两名代表,以及下层神职人员的代表。用他的话说,quot触及所有人的决策必须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后来这种人还是经常参与讨论,逐渐获得了对国家经济的控制权,最终演变成了【下议院】。公元1277年,爱德华率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进攻威尔士。威尔士很快被打败,接受了英格兰的统治。如今,除了威尔士亲王、英格兰王储的头衔,以及威尔士人对英格兰人根深蒂固的怨恨,威尔士已经所剩无几了。与此同时,独立的苏格兰王国处于无政府状态。公元1290年,爱德华受邀为苏格兰王座的12位竞争者进行仲裁。他的决定没有被采纳,内战爆发了。爱德华入侵苏格兰,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在法国人的支持下,苏格兰人在他们的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和罗贝尔·布吕斯(Roibert Briuis)的带领下抵抗了多年。经过漫长而血腥的战斗,苏格兰人于1314年在【Bannockburn】击败了入侵的英格兰人。苏格兰的独立从那以后保持了三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