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农业?
什么叫生态农业?我们离生态农业究竟有多远
在整个农业发展的历程上,农业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一是以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原始农业;二是以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的经验发展,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的传统农业;三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并以社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
现在我国农业发展阶段普遍处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但是广大的山区不乏传统农业的身影,生产效率极为地下,所以我国的农业发展是一个现代和传统的混合发展模式。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人们通过推广和应用农药、化肥和机械化等现代农业技术,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粮食产量也得到了空前提升。但是应用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等高能物质使得资源开始衰竭,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农产品质量下降,人类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从上世纪开始,人们就开始关心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着手研究现代农业要向什么方向发展,于是提出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可生态农业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探索,到了70年多左右才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直到新世纪以后,生态农业才从概念阶段落实到实施阶段,才使生态农业发生质的变化。
那么,什么是生态农业呢?国际上通常对生态农业的定义是:不用化肥、农药、人工激素的农业,普遍称为有机农业。
在中国,对生态农业的定义主要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并按照生态学的生物***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林副渔的结构,选择最优的生产模式,实现低投入获得高产出,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生产体系。
可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连最起码的现代农业体系都还未得到全面建立,发展生态农业就显得有些遥远。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该向什么方向发展,至少向无害化发展这是大家的***识。因此才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概念。
这样的生态农业发展,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一是以较少的投入为社会提供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的农副产品;二是既要保护资源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加可再生资源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这样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持土壤肥力,还能满足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虽然生态农业在我国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并未感受到生态农业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甚至会让我们感觉到生态农业离我们很遥远,让我们感觉到的仍然是天天吃着残留大量农药、化肥残留物的食物。
为什么生态农业会离我们这么远,主要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条件限制。由于我们国家的物联网技术还未达到全面推广生态农业的地步,以及广大农民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掌握程度并不高,对系统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不了解,仅靠传统的生产经验以及照搬别人的模式根本无法使生态农业形成规模化和体系化。
二是服务水平跟不上。生态农业的效益周期相对较长,农民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的话,对发展生态农业就缺乏积极性。另外就是市场信息服务能力较弱,农民无法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在发展生态农业中无法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是产业化水平不高。目前,在广大农村,由于单纯的发展农业生产,很难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使得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进城务工,大量的土地出现无人耕种的情况,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挑战。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来实现,但是当前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并不高,导致生态农业难以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