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由来,典故!
“七夕”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拜。早在古代,人们就对天象有了认识,天空星区对应地理区域。追求秩序的古人不仅有条不紊地规划天空,还将星星与地面区域一一对应。这种对应在天文学上叫做“分星”,在地下叫做“分田”。?
简单来说,古人把天上的每个星座对应到地上的物理地理区域。关于牛郎织女地上区域对应的天文星空区域的划分,有文字记载,在汉代的文献中可以找到。《汉书·地理》:“粤(岳)地、牵牛(牛郎)、吴努(织女)之分,亦分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镇、南海、日南。”《汉书·地理》记载了与牛郎织女相对应的岭南地区地理区划。
据历史文献记载,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出现,就有了关于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东汉时有对牛郎织女的个性化描写:“织女七夕渡河,鹊桥会。”
在古代,七夕与牛郎织女的传说密切相关,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七夕是爱情的象征。它被认为是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也被现代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在宋元信息膨胀之际,七夕节的乔奇相当盛大,北京还有一个专卖乔奇商品的市场,被世人称为乔奇城。从乔奇购买乔奇物品的盛况,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乔奇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张罗乞巧的物品,乞巧的市场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到了七夕的时候,乞巧的市场已经人山人海,仿佛是最大的节日——春节,可见七夕是古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结合了乞巧的习俗,所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时候,姑娘们都会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希望能看到他们的一年一度的相会,祈求上天能像织女一样巧夺天工,祈祷他们能有一个满意幸福的婚姻。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国情人节的习俗。
2006年5月20日,中国情人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七夕赋予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现代也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