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幼儿园小班幼儿
幼儿作息是幼儿园为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其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小班阶段是孩子步入集体生活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儿童,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阶段,处于道德教育的他律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时期。建立了小班的套路,可以为以后中班和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小班的常规管理工作,我就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第一,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众所周知,现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孩子自理能力差。因此,洗漱、排便、吃饭、午睡等环节成为了小班老师的工作难点,也是建立生活常规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师,他是孩子健康安全的保护者,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引路人。他要逐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是常规训练的有效方式。
我们园的小朋友午饭后一般会做以下事情:漱口——擦嘴——搬个凳子——换双鞋——坐下来看书或者做手指运动——散步——睡觉。对于小班前期的孩子来说,很多事情只有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小班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了,什么事都要老师提醒。过了一个早上,他们的声音都沙哑了。在这个环节,我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午饭后要完成的生活活动为例,我和孩子交流:
"你知道我们在午饭和睡觉前必须完成什么吗?"(漱口,擦嘴,搬大便,换鞋子,坐下看书...)
“这段时间每天都一样长。孩子在这期间要做的事情一样多,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的孩子却不能?”(做事马虎,拖拖拉拉)
“这段时间孩子容易犯什么小错误?”(玩玩具,事情还没完就跑到走廊去玩...)
通过讨论,我们最终达成一致,午饭后老师不再提醒孩子们现在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无论你做什么,只要在手指运动音乐开始前坐在你的座位上。当然,前提是你坐在座位上之前,你应该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迟到的孩子不能再搬凳子坐在组里,以免影响其他孩子。另外,迟到的孩子要在别人做完手指练习后自己补上。这个约定让孩子很紧张,也很兴奋。经过半年的实践,他们都尽快学会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然后把剩下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尝到了自我管理的“甜头”。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深化巩固常规要求。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不足,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在孩子的套路训练过程中,还是需要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坚持不懈地巩固套路。
1.童谣的妙用
在对孩子的常规教育中,我把一些常规要求教成短小的儿歌,孩子在学习儿歌的同时记住相应的规则和要求。
孩子叠衣服,我用童谣:“衣服放平,关两扇门,左手抱一个,右手抱一个,鞠躬。”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一次掌握叠衣服的步骤,
洗手时,教孩子边洗边读儿歌:“小朋友,快来洗手。先洗袖口,湿自来水,搓肥皂,搓手,搓手,搓背,换手,再搓,把自来水冲干净,一,二,三,扔掉。”
洗脸的时候可以边做动作边读儿歌:“小毛巾,放下心来(动作:拿一条毛巾,平放在手里),把你的小手包起来洗车,先洗车灯,擦左车灯(动作:擦左眼),擦右车灯(动作:擦右眼),再擦小邮箱(动作:擦嘴),转身来。
吃饭的时候,利用饭前的时间读儿歌:“小饭碗,拿好,小勺子,拿稳,一口饭,一口菜,吃到饱。”
有了这首朗朗上口的童谣,这些规则就印在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根植在孩子的心里,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而不是死板的说教。
2.记号的暗示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容易遗忘。我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有趣多彩的标记并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促使儿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比如,为了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靠右”的规则,我在楼梯上画了一个箭头:为了让孩子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我拍下了这个班一个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把照片贴在了卫生间的墙上。孩子每天洗手的时候,我都要提醒他们按照图中正确的洗手方式来洗。久而久之,孩子通过边看边做,主动自觉地学会了一个洗手的好方法:为了防止孩子在喝水的地方推推搡搡,把水溅到别人身上,我在地上贴上小脚印,让孩子踩上去取水:为了减少孩子进卫生间的碰撞,我在过道上来回画了两双小脚和箭头,提醒孩子走右边。同时,我也在各个角落巧妙地运用各种记忆法,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玩偶之家,可爱的挂饰不仅帮助孩子分配角色,还规定了参加游戏的人数:在音乐角,在放沙球的盒子外面贴上沙球,在放衣服的人身上贴上衣服图案,让孩子通过标志知道同样的东西要放在一起,提高分类意识:我在美术区用剪刀、水彩笔等形象图案;玩具区贴着各种玩具图标,小标志可以帮助孩子。正是在这些标志的引导下,孩子的“有序摆放东西”、“靠右行走”等良好行为自然产生,自然成为一种习惯。
3.榜样激励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现场进行常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每次擦嘴或者擦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孩子不能按要求自觉整理毛巾,用完后总会随手扔掉。但是有一次我发现紫辉的宝宝有意识的用乱七八糟的毛巾把别的小朋友拉开。我马上表扬子慧,让她督促其他小朋友把毛巾收起来,鼓励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自觉放毛巾。孩子们看了之后,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们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所以,当孩子自觉以榜样精神为动力,通过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表现时,我会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向榜样学习的好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第三,重视家庭合作,促进正规教育同步进行。
重视家庭联系,实现家庭同步,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有些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好,但回到家,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规矩来,不能对他们严格要求,这使得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因此,将教育延伸到孩子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与幼儿园合作,培养孩子在家、在园的一贯意识。举个例子,我教孩子们出公园、去公园、离家、到家时的礼仪和礼节。同时,我要求家长要有榜样意识,做好榜样。比如送孩子去公园,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让孩子学习和使用礼貌用语。我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我们班制定的儿童日常行为规范,并把关于行为规范的儿歌印发给家长,让他们了解规范的内容,按照规范的要求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不断受到影响,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效果才能巩固。
总之,小班的日常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智慧的引导和艺术的处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参与其中,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逐渐成长为一个遵守规则的小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