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策略开启幼儿园自主游戏新思路

3+3策略开启幼儿园自主游戏新思路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活、学习、成长的基本活动。自主性是儿童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人格品质。然而,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过多地干预游戏,而孩子们不喜欢教师认为设计良好的游戏,更不用说主动去玩它们。笔者尝试运用“3+3”策略为孩子设计自主游戏,从而促进孩子从“被动游戏”向“自主游戏”和“快乐游戏”的转变,让孩子体验自主游戏的乐趣。

一、“三开”策略,了解孩子在独立游戏中的真实需求。

(一)开放人际交往,扩大儿童自主游戏的范围。

1.打破阶层界限,扩大混龄游戏玩伴。

维果茨基认为,与同龄的活动相比,儿童在混龄活动中有机会与各个发展水平的伙伴形成广泛的关系,这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广泛的互动体验和接触。事实上,“各发展层次的伙伴”是儿童合作活动中最有利的学习资源,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为了扩大儿童独立游戏的玩伴范围,我们尝试进行开放式的人际交往策略——组织一系列打破班级的混龄独立游戏,如混龄快乐日、课间混龄户外锻炼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混龄儿童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让儿童自主协商、讨论、分工,达成合作。

2.老师参与游戏,成为孩子的玩伴。

在儿童自主游戏活动中,老师的角色不是策划者或指挥者,而是“年长的玩伴”。所谓“大龄玩伴”,主要是指教师要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及时引导幼儿提高游戏水平。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弱化”自己,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平等的“大孩子”身份参与儿童的自主游戏,成为儿童真正的玩伴,从而促进更有效的师幼互动,扩大儿童自主玩伴的范围。

(二)开放空间,拓展儿童独立游戏的潜力

1.开放环境空间,促进融合。

幼儿园要综合考虑创设有吸引力的自主游戏环境,让幼儿自由自主地参与各种自主游戏活动。首先要合理利用幼儿园的各种功能用房。美术室变成了台球游戏室,游泳馆变成了大型建筑城,音乐室变成了电影院...每个活动室不是单一的固定功能,而是兼顾游戏开发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场地的合理整合利用。其次,要本着* * *资源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孩子们打造完全不同的游乐场。小山坡、曲径通幽,让孩子体验自然变化;水池和沙坑满足了孩子们利用天然材料的乐趣。

2.打开心理空间,促进创新。

游戏是体验积极情绪的活动,说明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具有心理安全性。所以,老师要以开放、尊重、真诚、理解、热情的态度与孩子平等相处,给孩子创造一个开放的心理空间,哪怕是一句善意的鼓励的话:“你试试就行!”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摸摸他的小脑袋,拍拍他的小肩膀,都会给幼儿鼓励和动力。

(C)公开材料,宣传儿童独立游戏的内容。

1.根据材料特性。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通常会投放两种开放素材,一种是非结构化素材,一种是低结构化素材。所谓非结构化物料,是指废瓶、废盒、废袋等游戏物料。,这些不是老师放进去的时候设定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非结构化的材料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室里提供一个装满各种非结构化的、可操作的材料的“百宝箱”。这些废弃的饮料瓶和牛奶盒会成为孩子们游戏的替代品,成为他们认为好玩的玩具,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低结构材料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简单设计的,但不限于玩的材料,如积木、塑料制品等。因为这类材料的目标非常隐蔽,所以孩子独立操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2.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材料的投放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爱模仿,形象直观。我们可以放入一些成品或半成品的低结构材料。中产阶级儿童创新意识的萌发需要引导,我们可以投放更多半成品、低结构的材料;大班的孩子使用现有的经验很强,我们可以放入更多的非结构化材料。通过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开放素材的结合,丰富了游戏内容,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3.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

儿童的活动动机和积极性离不开兴趣,他们的活动和行为往往受兴趣支配。再好玩有趣的游戏素材,天天玩也会让孩子觉得无聊。对于孩子来说,任何新奇、生动、有趣的东西往往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发现,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及时调整和更新游戏素材的投放。

第二,“三自”策略关注的是孩子如何自主玩耍和学习。

(一)自由选择,快乐玩耍。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适合孩子的游戏是让孩子选择玩什么游戏。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时,游戏就成了孩子学习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只要“把游戏还给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玩“自己的游戏”比玩“老师的游戏”更刺激。

(二)自发规划,自信发挥

我们试图让孩子们自发地围绕某个主题设计游戏。比如“电影城”的主题游戏,孩子们把公园里所有班级的教室都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电影院,每个电影院放映不同的电影。大班的孩子们自发地计划和安排各个电影院的售票员和检票员的角色。中班的孩子们负责各个影院的场景布置,自发规划影片内容,围绕不同影片设计海报,结合影片中卡通人物的特点,用大纸箱、布等简单材料装饰影院的环境。电影院开业后,孩子们发现大电影院和小电影院的收费应该是不一样的,然后打算在每个电影院安排“VIP”座位。孩子们对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在活动中,孩子们合作、谈判,体验不同的游戏方式,体验与同伴谈判的成功和失败,体验当意见不一致时如何解决冲突...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自己的能力,从而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领先。

(三)独立创造,发挥智慧

“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来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真实因素。”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大人几乎想不到的想法往往来自于孩子的《天方夜谭》。

在传统游戏中,老师总是以自己对游戏的理解来理解孩子的游戏,很少考虑主角——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需要游戏,也需要独立的游戏。当我们在独立游戏中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我们会看到孩子淋漓尽致的游戏,还原他们真实的生活,不做作,不胆怯,让他们真正体验生活,独立成长。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才是真正的“游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