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范围最小的是
人眼的视野范围
我们每个人都有视野范围,空军飞行员对视野范围的要求比正常人高。那什么是视野,如何测量正常的视野范围呢?本期我们一起了解学习人眼的视野范围。
眼视光学苑
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有创新、创业精神,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应用型眼视光学人才。通过学习眼科视光学,掌握眼科学、眼视光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断、预防与治疗眼病的基本技能。
视野的定义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我们称为静视野,眼睛转动所看到的我们称为动视野,常用角度来表示。
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感觉细胞的分布状况有关,可以用视野计来测定视野的范围。
视野的正常标准
“视野”又称“视场”。当眼固定注视一点时(或通过仪器)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双眼视野大于单眼视野:对各种颜色的视野大小也不同,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蓝色更大,白色最大。
这是由于感受不同波长光线的锥体细胞比较集中和视网膜小所致。
人眼的标准视线为:放松状态下,站立和坐着标准视线分别为30°和38°。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区低于标准视线30°区域内。
在水平内视野:双眼区域大约在60°以内;人眼最敏感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侧1°的范围内;单眼视野标准视线在每侧94°~104°。
在垂直平面视野:最大视区为标准视线以下70°,颜色辨别界限在标准视线以上30°和标准视线以下40°。
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在一般情况下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标准视线10°;坐着时低于标准视线15°,
从医学的角度,正常人动态视野范围为:上方56°,下方74°,鼻侧65°,颞侧90°。
视野的范围分类
一般而言,映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图像,只有中心部分能分辨清楚,这叫分辨视域,约15°。
从15°到30°之间则称为有效视域,人眼能立刻看清物体的存在和动作轨迹。有效视域不需要转动头部辨别物象清楚程度,但其分辨能力已明显下降。
超过水平方向视野角30°的周边部分称为诱导视野,俗称眼睛的余光。人眼只能感觉到物体的存在或有动作出现,并不能看清楚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动作。
当人们感觉到有动体变化的时候,就会把眼珠或头颈转过去,让动体落入视角正中以便分清。这一角度为30度到100度,不同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人的视野到底有多大
人眼最佳视力区为1.5°,清晰区为15°,最大视力区可达35°,35°之外是余光区或周边视野,人眼通常可达到120°视角,通过练习,可以接近180°视角。
通过实验,未经练习的一般人一分钟可以感知到1400个点,如果把一个字看作一个点的话,那么,一分钟就可以看到1400个字。
未经练习的人,看清晰区之外的事物,是模糊的。清晰区的大小,决定着视觉摄入信息量的多少。经过练习,充分发挥余光区的潜力,人的清晰区视距可以迅速扩大,致使阅读由原来以字词为认知单位的点式,变为以词组或句子为认知单位的线式,甚至可能发展成以句群或整页为认知单位的面式。
人眼视野的检测
眼球向正前方注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是视野。视野也称周边视力,指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视力。视野可分为周边视野与中心视野两种。周边视野可用下两种方法检查:
(1)对比法: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相对而坐,相距0.5~1米,检查右眼时被检查者遮左眼,检查者则遮右眼,用左眼注视被检查者右眼。检查者用手指于各方向作规律性移动,由外向里,用对比的方法了解被检查者有无视野缺损式缩窄。
(2)周边视野计检查法:用弧形视野计,相距33厘米,遮盖单眼,被检眼注视中心圆视点,将3毫米白色视标由外向里慢慢移动,询问是否看到视标,或清晰度有无变化,根据弧的角度记录于周边视野纸上。正常人如用3毫米白色视标,距离为330毫米检查周边视野,范围平均上侧为55°,下侧为70°,鼻侧为60°,颞侧为90°。
如用各种颜色视标检查,白视野最大,蓝、红、绿色视野依次缩小10°左右。
中心视野,用平面视野计检查。检查注视点周围30°范围的视野,这部分相应的视网膜视敏度较高。检查距离为1米,遮盖单眼,被检眼注视中心固视点,选用1~3毫米白色视标,于各方向由周边向中心慢慢移动,记录视标消失或变为不清晰的位置于中心视野纸上。
中心视野的固视点颞侧15.5°,水平线下1.5°处有一盲区,其大小为垂直径7.5°±2°,横径5.5°±2°,称生理盲点。
写到最后
视野是人眼重要的功能参数指标,视野检查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视路疾病的诊断、病变的定位,以及对了解疾病的进展都有重要意义。
普通人的视野范围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学习掌握检测视野的方法是每个验光师必备的技能,通过学习提高能力,服务人们视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