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应——蕴含的生活智慧

先看几个标语:

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大家都视而不见。

酒后开车真让人失望。老婆再婚,大家都慢了下来。

这段路很危险,已经有六个人在车祸中丧生了。大家放慢脚步,提高警惕。

为什么人们对提醒安全驾驶的重视程度不同,方式也不同?

同一件事,不同的观点导致不同的决定,心理学称之为“框架效应”。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Kahneman)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同一问题,两种逻辑意义相近的陈述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即当一个人描述同一件事时,不同的表达会给听者不同的感受,以至于听者会做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决定。

简单来说,有时候人们极大地改变自己的偏好或决定,主要是因为描述这个问题的词语和方式不同。

之所以叫框架效应,是指我们的思维会受到不同框架的影响,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亚洲疾病问题

框架效应最著名的例子是对亚洲疾病问题的描述。美国正在应对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将导致600人死亡。对抗这种疾病有两种选择。分别从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来看,人的决定是完全相反的。

前框架

A计划,200人会活下来。

方案B,有1/3的几率600人生还,有2/3的几率无人生还。

负帧

A计划,400人会死。

在B计划中,有1/3的几率无人死亡,而有2/3的几率有600人死亡。

研究人员卡尼曼发现,对于正面框架,72%的人会选择方案A,200人肯定能活下来。对于负面框架,78%的人选择B计划,赌一把。

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描述的是完全相同的事物概率,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但人的决定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因为框架效应,会在心理上引导人们的决策。积极的框架,人们往往选择风险厌恶。消极框架下,人们往往选择冒险寻求。

框架效果可以分为三类:

①风险选择框架

在概率问题的风险选择中,不同的表达式做出不同的决策。比如“亚洲病问题”。比如买彩票的描述:

积极的框架:

如果一张彩票有10%的几率中100元,有90%的几率一无所获,你愿意花5元去买吗?

负面框架:

如果一张彩票有10%的几率中95元,有90%的几率输5元,你接受吗?

首先,理解这两个问题是一样的,需要时间。然后,我们发现有很多人愿意买彩票。而且在负面描述下,愿意购买的人更少。如果把一个不好的结果描述为没中彩票的代价,比简单地描述为赌输了更容易接受。损失会造成比成本更大的负面影响。

②特征框架

有时候描述一个事物,从不同的特点出发,会带来不同的反馈结果。比如家庭主妇去市场买牛肉。我们描述人们更愿意购买75%的瘦肉。如果描述成25%肥肉,就更不愿意买了。比如医院给病人做手术,说有90%的成功率,人们更倾向于手术。如果死亡率是10%,人们往往不想做手术。比如2018世界杯决赛,问问法国和克罗地亚谁赢了。如果法国赢了,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法国为赢而努力,庆祝的盛况。如果克罗地亚输了,大多反映了克罗地亚输球的原因和挫败感。所以描述问题的特点不同,会给别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决定。

③目的框架

为了实现个人目标,个体倾向于选择积极框架或消极框架表达,这就构成了目标框架效应。比如你的一个好朋友想谈恋爱,问你一个中年男人。如果你认可一个朋友,用积极的框架表达,你会说他有福气,很节俭。不认可,消极表达,就会说他胖,很小气。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是表达的目的不一样,影响也不一样。比如阴天,孩子让你带他出去玩。正帧,会说,阴天,没有阳光,不冷不热,刚刚好,正好适合出门。负帧会说,阴天,很平淡,没有蓝天白云,可能会下雨,出去有什么好玩的。

可见目的不同,选择表达的框架也不同。

框架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心理反应的差异。常见的解释理论有:前景理论、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

1.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利益时会规避风险;但是面对损失,就会变成风险偏好。

2.认知理论侧重于衡量得失的认知过程。如“认知损益平衡理论”认为,框架效应是做出正确决策和最小努力原则要求之间平衡的结果。

3.动机理论将框架效应解释为愉悦压力的结果。例如,当人们面对恐惧和希望时,人们更关注不愉快的恐惧,这与前景理论中“损失引起的情绪比同等数量的收获引起的情绪更强烈”的假设是一致的。

案例1

比如A、B两个加油站,优惠政策是一样的。现金支付便宜,信用卡支付需要手续费。但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加油站A,该站单价5.6元/升,现金支付优惠至0.6元。

加油站B,该站加油单价5元/升,刷卡支付额外收取0.6元/升的费用。

其实人们对A加油站印象非常好,但是对B加油站非常反感。因为加油站A带来收益,而加油站B带来亏损。人们更关注损失,而不是同等数量的收益。一个亏损需要2.5个收益才能让人心理平衡。

所以在商业定价上,我们可以把总价定得高一些,然后再加上额外的优惠,这样会给人更好的消费体验。如果单价定得低,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收费项目,会产生很多不愉快的体验。

但在对价格披露敏感的行业,也有反方向的成功案例。例如,在网上比较价格时,去哪里订机票总是最低的。当你实际购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捆绑购买保险的。这是框架效应的反向应用。所以读书不能读死,一定要灵活运用。

案例二。

有一个人买了一辆很酷的跑车,他的朋友们都很羡慕。每个人都想借它开它。但是这个男人已经声明车子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不会借出去。这个人很有原则,所以大家都不好开这个口,知道他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拒绝。

但没过多久,我就找到了一个朋友,他总能借到这辆跑车来开。大家都很好奇,问这位总能借车的朋友,他是怎么向这么有原则的车主借的。原来这位总能借到车的朋友并没有做太多,只是说了一般人借车后通常要做的事情。

第一次借车的时候,坐车主的车一起喝茶。上车后,这位朋友说,X经理,我多久没洗车了?这么好的车这么脏?朋友开了一家精品洗车店,以前洗车又快又干净。而且油快没了,所以旁边有加油站,可以顺便加油。

他知道车主有朋友在等,肯定没时间去,而且平时也比较忙,没时间洗车。果然,车主抱怨平时太忙后说,那你先喝吧,我顺便给你洗车加机油。所以第一次借车就成功了。

有了第一次,后来就轻松多了。后续借车,只要看到车脏了,油了一半,就说,X,你的车要洗了,要加油了。我去给你洗车加油,我去搭个顺风车逗逗小妹妹。每次借车都没有劣势!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意识到:

当人们觉得某种行为带来的是“收获”而不是“损失”时,他们并不抗拒。

当人们觉得某种行为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就对这种行为非常反感。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当你想说服别人时,你应该谈论利益,而不是诉诸理性。”

案例三。

正反帧会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女大学生卖淫就像一个笑话:

一个知名大学生兼职做妓女,总会遭到键盘侠的唾弃和蹂躏。

如果一个妓女坚持读完大学,学习技能会改变她的命运。然后正能量满满,充满灵感。

本质是一样的,大学,卖淫。但是顺序不一样,效果完全不一样。

就像一个卖瓜子的小商人,生意很好。人们问他有什么诀窍。

他说没有诀窍。只是称重的时候,别人先放进去很多,一点一点摆出来,直到合适为止。我不一样。我总是比目标少一点,然后再加,直到对了。前者留出一些,感觉缺了两斤,让客户很失落。后者是补充的,感觉足以让客户觉得有利可图。

发现顺序不同,心理结果也不一样。

案例4

播报新闻

发布新闻也有很强的框架效应。

1.如果你有两个好消息,你怎么宣布?

答案是分开发布,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可以让你亲近的人开心两次。

2.如果有两个坏消息,如何发布?

答案是将这两个坏消息一起公布。虽然他们不好,但是一旦一次完了,他们也会难过。讲两遍,今天一遍,明天一遍就难受了。不适感会加倍甚至更大。

3.如果有好消息和坏消息,如何公布?

如果是大的好消息,小的坏消息,就一起公布。好消息会冲淡消息,不会被坏消息影响。

如果小好消息和大坏消息分开公布。坏消息会让人不舒服,但是第二天宣布坏消息还是会增加愉悦感和信心。

框架效应其实是一种智慧,其本质是事物的双重性和事物的先后顺序。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应用有目的的框架,把握好顺序和角度,会带来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