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能能源危机利好于我国哪些行业?
首当其冲的是我国服装外贸出口行业了。
“中国过冬八件套在欧洲被买爆”,“英国热水袋销量激增超200%!,“光腿神器”火遍欧洲”,最近关于这些保暖取暖的中国货卖爆欧洲的热搜是每天都在上呀,就是因为欧洲能源危机,老百姓都是囤积保暖物品准备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据说外贸公司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明年一月份了。
欧洲因为能源紧缺,物资暴涨而导致取暖成了寒冬最大的问题,欧洲百姓这个冬天可不好过呀。就连法国总统马克龙都穿上了咱们中国制造的暖和的高领毛衣,呼吁民众寻找新的可替代品度过这个冬天。
而来自中国的过冬八件套成为欧洲消费者的买报的过冬产品,什么秋衣秋裤了,法兰绒睡衣,热水袋,暖手宝,取暖器,电热毯和高领毛衣等中国制造的产品,那是成为家家必备的热卖品。
据本土跨境平台速卖通提供的数据显示,十月以来,像保暖内衣的销售额环比增长了246%,其中秋衣秋裤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等多个欧洲国家均有三四倍的环比增长,你说夸张不夸张?有网友表示了把国货销往全球,全球都是中国造,厉害了我的国。
其次当然就是能源行业了。
一方面新能源包括光伏和互储需求增加,光伏互储安装经济性变好,叠加能源自主可控诉求,新能源装机呈现爆发趋势,利好中国新能源制造商出口。光伏海外建厂加快有利于利好国产光伏设备出海。欧洲光伏产业链本土化难度较大,周期较长,中国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有望继续维持。
另一方面就能源涨价,相关企业利润高增,天然气,煤炭要好于原油,原因在于原油受到伊核协议影响,供给端增量变动较大,而下半年天然气和煤炭的供给较为刚性。
欧洲天然气持续紧张则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在这一产品上的竞争力。再比如化工企业,化肥、氯碱、聚氨酯等下游化工品的生产也会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材料,而欧洲本土产能占比高的精细化工行业在这波能源危机中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进而增加进口,这也是中国企业增加欧洲出口的机会。
还有就是欧洲制造业产业转移中国,有利于我国技术升级和行业改造。
因为欧洲能源价格暴涨,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只能寻求稳定和价格优惠的新的投资市场,中国无论是经济张力和投资环境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不,近日德国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8亿,与北京地平线***同成立一家全新的公司,主要聚焦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投资是大众汽车进入国内40年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
要注意的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也要对暂时爆发性增长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扩大生产,而是应该以提升利润为目标。虽然欧洲取暖产品需求爆发式增长,但是我国市场的存量太过于庞大,在出货的同时遭遇到了提价难的问题,低价竞争的情况越发的严重了。
再看看海外市场的情况,衡量外贸订单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海运费的价格了,如今海运费已经从2万跌到了2000,目前的集装箱航运市场已经运力严重过剩,这跟火爆的订单预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我国的企业应该趁此机会寻求产业升级,改变早期发展时的靠低价竞争来寻求增长的粗放模式,无度的内卷伤害的只是国内的同行,并不能让我们稳稳的站在世界的赛场上。我们要在世界的市场上走的远,需要提升自己的技术、质量和竞争力,申请世界的各种认证,例如CE认证等,打出自己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