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加减法教案7
大班数学7加减法教案1的教学目标
1,学会看场景图列出7以内的加减公式并运算。
2.尽量写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1.场景:4只鸡,6个苹果,6只鸟和7个气球。
2,有趣的数学,钢笔。
教学过程
1,复习7以内的分解成分。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碰球”。(集体触摸、个人触摸、团体触摸)
2.学会看场景图公式,编应用题。
(1)看图一。问题:今天,李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图片。
看第一对:草地上有两只鸡,又来了两只。一个* * *里有多少只鸡?请先回答有4个孩子,再问老师记录的公式2+2=4怎么列。
(2)看图2,问:树上有六个苹果,两个苹果掉了。还剩多少苹果?先让孩子回答数字,再问公式怎么列。教师记录。(6—2=4)
(3)看图问:看这张图。谁来看看这张图,把它做成一个问题?
引导孩子说出哪里有鸟,有多少鸟。多少只鸟飞过来了?最后,一个* *里有多少只鸟?
(4)看这个。谁会编一个问题?孩子有几个气球,破了几个,最后还剩几个?
3、孩子练习7以内的加减法题。
开设趣味数学P21~22,鼓励孩子边看图编题边列出公式。
大班数学7加减法教案2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7以内的数字加减。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公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我爱动脑,能积极参与加减法活动。
4.体验数学的生活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孩子对计算的兴趣以及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加减公式2,教具图片给孩子一本书,孩子有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引进项目教师:
猴子们旅行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
1.给我看图:小猴子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
让孩子们谈论每只小猴子的位置和它们在做什么。
例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引导孩子列出加法或减法公式,说出每个数字的含义。
比如1+6=7,就是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加起来是7只猴子。
再比如:7-1=6表示七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其余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起孩子的思考:能否列出与刚才不同的公式?
二、儿童操作活动。
1.看图,根据特征标出公式。图中有多少物体?
它们的颜色和其他特征是什么?
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减公式。
2.观察连续三张图,说出图的意思,列出加减公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童书12和13页,指导幼儿练习7中的第二组和第三组加减法运算。
(也可以分组练习。该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他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或区域内进行。)
三。活动评估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公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个公式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活动反映:
用规范的语言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只有充分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充分了解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理解和运用数学。
加减法教案3大班数学活动目标7
1,尝试用7的构成进行推理和并行计算,学习7的加减法。
2.探索发现交换互补规律,灵活加减。
3.能够主动参与,发展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要准备的活动
1和7的作文、加减公式、图片或课件(内容:7鸟:1在前,6在后;2个黑色,5个黄色;树上3个,天上4个)。
2、7的构成,加减公式中需要的数字和符号,一套小朋友的手。
活动建议
1,组织小朋友玩拍手填数游戏,复习7的构成。
(1)拍手游戏。小朋友拍手说7的组合,比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
(2)填数字游戏。让孩子们快速正确地填写7的组成部分的适当数字。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学习7的加减法。
(1)从鸟儿相继飞来的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平行公式,先加后减。
比如1只鸟在树上飞,然后6只鸟飞了进来。树上有多少只鸟?你怎麽知道?请列出公式1+6=7,并说出每个数字和符号的含义。
老师的问题:如果先飞进来6只鸟,然后飞进来1只鸟,怎么做公式?孩子可以列出:6+1=7。引导孩子发现,加号两边的数字互换后,总数不变。
用7的构成引导幼儿推理,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公式。比如,既然7可以分为1和6,那么1和6合起来就是7,7-1 = 6,7-6 = 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中鸟的黑、黄(不同颜色)或树、天空(不同位置)等情况下使用的通断公式,列出其他7个加减法公式。列表3+4=7,4+3=7,7-3 = 4,7-4 = 3。
请告诉孩子们公式中的数字和符号是什么意思。
3.根据7的加减法公式,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编写新的应用题。
比如根据7-2 = 5,可以编制出我们班有7个球,2个球借给了小班。我们班还剩几个球?
引导孩子创设主题新颖的应用题,发展孩子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利用快速问答的形式,帮助孩子反复练习7的加减法,提高孩子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
比如老师说3+4,孩子们很快就答出了3+4=7。也可以变成孩子提问,老师或者所有孩子回答的形式。
大班数学7加减教案4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图片,列出相应的公式,从而感知加减公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了解交换定律,知道如何利用交换定律列出另一个公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谈论探索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四幅城堡图,四幅画,数字1-7,符号+,-,=。
2.四幅画,四串笔和鞭炮,还有几个自制的金牌银牌。
活动流程:
1,复习巩固:开火车
我们过去常常玩用数字5和6驾驶火车的游戏。今天老师带大家玩7号火车游戏。
嘿嘿!我的火车一点钟离开。你的火车什么时候离开?
嘿嘿!我的火车6点出发。(集体、个人)
2、情境意识——看图学第一组加减法。
你看,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城堡王国。一个* * *,有四个城堡,包括绿、红、黄、蓝四个城堡。你想参观这么美丽的城堡吗?(电话响起)是城堡王国的国王发来的,说这四座城堡有三幅画。请用三句话说出图片上的东西,如果有人能正确说出这句话,那就是。你想谈谈吗?好了,我们开始讨论吧。
1)儿童首次探索操作——用图片讲述
(1)问:请告诉我,你选择了什么颜色的城堡?上面写了什么?(树上有一只鸟,六只鸟飞进来,树上有七只鸟。)集体验证,集体讲故事。
(2)请其他颜色城堡的小朋友来讲故事(经大家验证后,集体讲故事)。
总结:啊,我们的孩子真能干。我们可以一次把四个城堡里的事情讲清楚。国王还称赞我们是最聪明的小客人。赶紧夸夸自己。
2)儿童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边列公式。
(电话又响了)城堡国的国王又打电话给徐老师,说他也要考我们的孩子。刚才,他让孩子们分别谈谈四个城堡里的事情。现在让孩子根据刚才说的用一道公式题记录下来。
1)讲解儿童的操作要求。
重点问:你用什么方法记录了这件事?为什么要用加法公式?请一个孩子上来,边说边记住这个加法公式。(1+6=7)一起读两遍公式。以此类推,分别得到另外三个公式。6+1=7、7-1=6、7-6=1。把公式再读两遍。
3.经验理解——交换法则
1)让孩子观察这些公式。他们有什么小秘密吗?看谁能先发现这个秘密。
总结:1+6=7,6+1=7有相同的数但位置不同。但是总数不变,所以当我看到1+6=7时,我马上想到6 +1=7。我们称之为朋友的问题。又见7-1 = 6,马上想到7-6 = 1。我们也称之为朋友问题。
2)实践交流。老师拿出问题卡,让我们的孩子马上告诉我们他朋友的问题是谁。1+6=7(6+1=7)、7-1=6(7-6=1)
4、内化迁移——儿童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鞭炮里还藏着一个配方问题。谁要是能把配方做对,鞭炮就响,还能得到一朵小红花。同样,配方不对,鞭炮也不会响。
(2)每次请从每支队伍中选择一名儿童参加比赛。如果你看到最后一个队获得最多的小红花,你将获得金牌。
总结:给比赛中的金牌获得者和银牌获得者颁奖。
活动结束:带孩子进城堡跳舞。
活动扩展:
1,继续探索第二组和第三组7的加减。
2.利用地域活动进一步巩固画图公式。
加减法教案5大班数学活动目标7
1,学习7的加减法,根据花的不同颜色列出加减法公式,7以内的数字加减。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公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我爱动脑,能积极参与加减法活动。
要准备的活动
经验准备:孩子有看图片栏构图的经验,学会了6以内数字的加减和7的构图。
材料准备:
-教具:一张图片(上面有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两只猴子在树上,五只猴子在草地上。三只猴子在吃香蕉,四只在吃苹果。)
-学习工具:童书(第P11、12、13页),孩子有笔。
活动过程
首先,去看猴子。
老师:你还记得七只小猴子旅行的故事吗?猴子们旅行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
1.老师(展示图片):小猴子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
让孩子们谈论每只小猴子的位置和它们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老师:可以用公式表达吗?
引导孩子列出加法或减法公式,说出每个数字的含义。比如1+6=7,就是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加起来是7只猴子。再比如:7-1 = 6表示七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其余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起孩子的思考:能否列出与刚才不同的公式?
二、儿童操作活动。
1.看图,根据特征标出公式。图中有多少物体?它们的颜色和其他特征是什么?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减公式。
2.观察连续三张图,说出图的意思,列出加减公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童书12和13页,指导幼儿练习7中的第二组和第三组加减法运算。(也可以分组练习。该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他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或区域内进行。)
第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公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个公式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大班数学7加减教案6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图片,列出相应的公式,从而感知加减公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了解交换定律,知道如何利用交换定律列出另一个公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谈论探索过程。
4.培养孩子识别数字的能力。
5.对参加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四幅城堡图,四幅画,数字1-7,符号+,-,=,信封活动流程:
1,复习巩固:玩“碰球游戏”老师:我的1球碰了几个球?
杨:你的1球碰6球。
2、情境意识——图片学习中的第一组加减法7、
你看,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城堡王国。一个* * *,有四个城堡,包括绿、红、黄、蓝四个城堡。你想参观这么美丽的城堡吗?(电话响起)是城堡王国的国王发来的,说这四座城堡有三幅画。请用三句话说出图片上的东西,如果有人能正确说出这句话,那就是。你想谈谈吗?好了,我们开始讨论吧。
1)儿童首次探索操作——用图片讲述
(1)问:请告诉我,你选择了什么颜色的城堡?上面写了什么?(树上有一只鸟,六只鸟飞进来,树上有七只鸟。)集体验证,集体讲故事。
(2)请其他颜色城堡的小朋友来讲故事(经大家验证后,集体讲故事)。
总结:啊,我们的孩子真能干。我们可以一次把四个城堡里的事情讲清楚。国王还称赞我们是最聪明的小客人。赶紧夸夸自己。
2)孩子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边列公式(电话又响了)。城堡国的国王又打电话来了。它还想考验我们的孩子。刚才,我们让孩子们分别谈谈四个城堡里的事情。现在让孩子根据刚才说的,用一道公式题记录下来。
1)说明孩子的操作要求2)重点提问:你用什么方法记录了这件事?为什么要用加法公式?请一个孩子上来,边说边记住这个加法公式。(1+6=7)一起读两遍公式。以此类推,分别得到另外三个公式。6+1=7、7—1=6、7—6=1。把公式再读两遍。
3.经验理解——交换法则
1)让孩子观察这些公式。他们有什么小秘密吗?看谁能先发现这个秘密。
总结:1+6=7,6+1=7有相同的数但位置不同。但是总数不变,所以当我看到1+6=7时,我马上想到6+1 = 7。我们称之为朋友的问题。又见7-1 = 6,马上想到7-6 = 1。我们也称之为朋友问题。
2)实践交流。老师拿出问题卡,让我们的孩子马上说出他朋友的问题是谁。1+6=7(6+1=7)、7—1=6(7—6=1)
4、内化迁移——儿童游戏规则:
(1)每个信封里还藏着一道公式题,答对就获得一朵小红花。
(2)每次请从每支队伍中选择一名儿童参加比赛。如果你看到最后一个队获得最多的小红花,你将获得金牌。
四:幼儿练习数学运算主题。
活动反映: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用智慧拯救懒羊羊”的故事情境,引起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生动的课件,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7的加法,找到运用交换的规律。
首先,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以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为四个区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介绍——情境中增加知觉学习7——交流验证——分组操作与内化迁移。在引言部分,我想“如果你和时光飞逝玩球类游戏,你可以带着孩子去神秘的地方。”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7的作文。接下来,第二块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孩子要明白加法的含义,学会看图看公式,明白加号交换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保持不变。在这个环节,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孩子观察公式,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孩子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他们观察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也增强了他们对“加法”含义的理解。然后引导孩子把自己从三组公式中找到的交换规则表达出来,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交换,并把肯定的话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的验证结果。最后,本次活动的关键知识将在“狼堡救羊”的小组作业中得到巩固、深化和内化。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想法也一直跟着老师走。所有的孩子都能正确地列出7的加法公式。这次活动后,我发现:
优势:
1,创设的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套路有了明显的进步。
2.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层次都很清晰,可以递进。
3.在让孩子操作前及时明确要求,让孩子按要求操作。
4.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
1.在活动中,由于幼儿太急于表达和运用交换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得不够,老师先总结,幼儿才能表达。
2.第三次沟通验证环节,老师的引导语可以更清晰,结合挂图和手势。
3.课件中有些页面的图片比较复杂,比如花草树木不够突出。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今后组织数学活动有以下几点感悟:第一,教师一定要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和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理解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新价值观,让孩子的日常生活数学化,为孩子探索研究生主动情境数学活动模式,这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而且,教师必须学习数学理论,理解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只有充分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充分了解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理解和运用数学。
加减法教案7大班数学活动目标7
1,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根据实物和图片加减应用题,学会加减7。
2.学会用清晰的语言说出公式的含义。
要准备的活动
1,2张背景图,7只兔子和7只小猫作为磁性教具,2组数字1-7,算术符号“+”、“-”和“=”。
2、儿童操作材料:纸和笔各一张。
活动过程
先复习7以内的作文和加减法。
1,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
规则:老师展示不同的算术题(如3+2=?问:我的火车什么时候离开?孩子回答:3+2=5,你的火车5点开。这个游戏重复了几次。
2.展示数字7,复习7的构成。
请个别小朋友从小到大或从大到新奇写7篇作文。
二、口语应用题,学习7的加减法。
1.展示图1,引导儿童观察:
这幅画显示有五只兔子在草地上玩耍。这时,老师在图片上放了两只兔子。请根据图片和刚才老师的操作,用三句话描述一下图片。
-要求孩子用加法算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5+2=7)。
-孩子阅读公式题,鼓励他们说出公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的含义。
2.展示图2,引导儿童观察:
图为游乐园里有七只小猫在玩耍。这时,老师从他们手中接过三只小猫。请看图结合老师之前的操作,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图片的意思,并列出公式(7-3=4)。
让孩子说出公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的含义。
第三,儿童操作活动。
1,纸,笔,一只手,小朋友根据意思列出7道加减法题。
2.检查孩子的作业,一起点评。
大班数学加减法教案7 8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法。
2、借助动画演示,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倒数规律。
3.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孩子对计算的兴趣以及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学7第一组加减法》
每个孩子都有一组数字。三。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
问答游戏:复习7的构成和分解。点开课件,猫妈妈出现了:“看,小朋友,谁来了?”猫妈妈想和孩子们玩一个问答游戏!
点开课件,猫妈妈问:我来问你们,小朋友,1和能除7等于几?
小朋友回答:7可以分成1和6依次复习7的构成和分解。猫妈妈夸孩子们“太棒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基础部分:
(1)欣赏《猫钓》,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法。
1,演示课件,小朋友欣赏动画,回答问题。
(1)小猫来了。让我们看一看。有多少只小猫?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怎么表达呢?学习1+6=7 6+1=7。
(2)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看着小猫钓鱼吃鱼,学习7-1=67-6=1。
2.加减互易规律的动画演示数字和加减符号的移动和变化的动画演示,引导孩子发现规律。
(2)欣赏自编的“猫抓蝴蝶”和“猫追鸟”的应用题。
1,课件演示小猫扑蝴蝶:来了多少只蝴蝶,飞走了多少只,还剩多少只?
运算练习:6+1 = 7 1+6 = 7 7-1 = 6 7-6 = 12。课件演示小猫追鸟:森林里有几只鸟,有几只飞走了?
儿童自制应用题,运算练习题:6+1 = 7 1+6 = 7 7-1 = 6 7-6 = 1。
(3)根据实物编写应用题。(泥瓦匠在计算活动中的应用)(4)通过计算公式编写应用题
活动反思
记得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把7的分解、组合、加减作为教学内容,重点是学习。但是从幼儿园开始改编教材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法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上学期5以内的加减法对孩子来说很容易学,但是下学期6和7的加减法就有些难了。如果单纯的计算公式,我们会习惯性的用小手指去计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坏习惯,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现和大脑的积极性。学龄前儿童的计算,要借助一些学校的工具、物品、传说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再慢慢学计算。几个孩子如此依赖坏习惯,对学校的工具和图片视而不见,这是多么可悲啊!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总是过早地让孩子学习算术,学习方法和技巧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儿童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存在超标的因素?贫穷的孩子应该立即改变他们以前的坏习惯。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引导家长形成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进而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讨论,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更精准!
大班数学7加减教案9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法,根据花的不同颜色列出加减法公式,7以内的数字加减。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公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我爱动脑,能积极参与加减法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孩子有看图片构图的经验,学会了6以内数字的加减和7的构图。
2.材料准备:
-教具:一张图片(上面有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两只猴子在树上,五只猴子在草地上。三只猴子在吃香蕉,四只在吃苹果。)
-学习工具:童书(第p11、12、13页),孩子有笔。
活动流程:
1,去看猴子。
老师:你还记得七只小猴子去旅行的故事吗?猴子们旅行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
老师(展示图片):小猴子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
让孩子们谈论每只小猴子的位置和它们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老师:可以用公式表达吗?
——引导孩子列出加法或减法公式,说出每个数字的含义。如:1+6=7
意思是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加起来是7只猴子。再比如:7-1 = 6表示七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其余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起孩子的思考:你能列出与刚才不同的公式吗?
2.儿童操作活动。
——看图,根据特点标出公式。图中有多少物体?它们的颜色和其他特征是什么?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减公式。
——连续观察三张图,说出图的意思,列出加减法公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童书12和13页,指导幼儿练习7中的第二组和第三组加减法。(也可以分组练习。该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他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或区域内进行。)
3.活动评估。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公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个公式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