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
(1)
通过五种方式,一些问题来充分了解孩子;通过五种现象和九种不当做法,了解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危害,避免家庭教育的失误——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甚至影响其一生。所以作为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
第一,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有人说父母最了解孩子,但事实并不一致。有多少父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对症下药。那么,你是怎么认识你的孩子的呢?作为父母,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你的孩子:
第一,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形成整体印象,从而了解自己的孩子;
二是记录孩子在不断成长中的成长数据,从而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是在与孩子相处、陪伴作业的过程中,观察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
四是通过推心置腹、探究、沟通、交流来了解自己的孩子;
第五,通过各种活动和与孩子一起工作,如玩游戏、做体育锻炼(跑步、打球)、做家务、出去郊游、旅游等。,我们可以观察和了解我们的孩子。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活动和工作都是必须的。
请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能给出中肯的答案,那么你基本上了解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
你的孩子身体状况怎么样?属于什么宪法?
你的孩子是粗心还是细心?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学习?是听觉的、视觉的、触觉的还是混合的?
你的孩子爱学习吗?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形象强还是逻辑强?
你的孩子有哪些好习惯?爱干净,有条理,做事从头到尾。......
你的孩子有哪些坏习惯?邋遢,不修边幅,不愿意收拾,做事半途而废。......
你的孩子有什么爱好?
你的孩子意志坚强吗?
你的孩子善良大方吗?
你的孩子忠诚吗?对他人的同情心?
你的孩子自私狭隘吗?
你的孩子贪婪吗?
你的孩子嫉妒吗?
你的孩子反感别人,斤斤计较吗?
你的孩子敢承认错误吗?
你的孩子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吗?
你的孩子爱工作爱做家务吗?
你的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吗?
你的孩子喜欢什么运动吗?
你的孩子更擅长短跑还是跑步?
.......
第二,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一定要认清家教疏忽的现象,远离家教的误区。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传统观念、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形成不良的习惯、思想和行为。
一个现象:缺乏民主意识和个性。
(一)秉承“坚守孝子”的传统。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完善,孩子们已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接受教育,“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论调显然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另外,从实际的教育效果来看,在棍棒和训斥中长大的孩子,大多表现出十足的奴性,缺乏独立性,容易成为逆来顺受的弱者。针对这种常见的错误,有心理学家提出了“关于家长民主意识的十点建议”供家长们遵循:
如果不训斥孩子,经常训斥会形成一种沉闷的氛围。
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⑤改正缺点,不要把它们都关在一个笼子里,笼统地否定,要具体处理。
不要表现权威,而是提出具体措施。
千万不要打孩子,比如“小时候有你真倒霉”。
⑤尽量使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
尊重孩子的意见。
说“看你的了”。
经常和孩子说话。
和孩子的朋友建立联系,邀请他们到家里玩。
(2)“宠”孩子,什么都干,一味纵容。
撒娇其实是一种剥夺,这种剥夺披上了华丽的外衣。被父母惯坏的孩子,大多懦弱自大,没有社会责任感,可以断定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的痛苦比别人更深。这是因为社会永远不会同情傲慢和无能的弱者,更不用说迁就他们。
诚然,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职。没有父母的保护,孩子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但保护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让孩子独立于社会,而不是保护过度让孩子无法自立,甚至软弱无能。
院子里跑不了千里马,温室里长不了参天大松。过多的关心,一方面使孩子逐渐养成只听好话,不听批评的心理和行为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关心强化了某些不良行为的表现。因此,家长不能只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保护”上,而应该着眼于长远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从无数的报纸、媒体信息和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父母对孩子是最溺爱的。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民歌:
国外艾滋病流行,
爱子病在中国流行。
在此,请阅读孙云晓的精彩报道《夏令营之战》,原刊《黄金时代》杂志第7期(1993)。我把这篇报道的关键词和部分文字列出来,你就可以知道这篇报道的大致内容了——
1992年8月,77名日本小朋友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小朋友举办草原探险夏令营。
在夏令营的中途......
A.中国的孩子生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的孩子生病了挣扎到最后。
在英雄姐妹龙梅和玉容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上,中日两国的孩子每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行。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按照总部的要求,至少要走50公里,如果按照日本人的计划,要走100公里。
......
B.日本父母乘车离开,只留下对发高烧的孙子的鼓励;中国的父母来了,带着儿子在艰难的路上走向汽车。
......
C.日本孩子在草原上吼叫。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的孩子顺利到达了目的地狼屋海。
夏令营宣布结束时,官崎市议会议员吉田先生做了总结。他故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吗?”77个日本小孩齐声喊道:“美!”“天空是蓝色的吗?”“蓝!”“你来不来?”“加油!”这些怒吼震惊了中国的每一个人。天啊,这就是日本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那个日本小孩抬起头来的时候,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泪光。
这群日本孩子的背后,是他们的父母,甚至是整个日本社会。
D.中国儿童的表现在我们心中打上了一个沉重的问号。
日本人带着脸上的微笑,带着轻松的神情离开了中国,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的时候,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的,装满了食物和露营装备;但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几乎是空的,只是假装带着吃的东西。才走了一半路程,中国的一些孩子就喝光了所有的水和干粮,不得不依靠别人的支持。他们的生存意识很差!
运输车陷在泥坑里,很多人赶着推车,连当地村民都来帮忙。但一个少先队“小干部”站在一旁喊着“加油”,习惯了当“官”。他从小只习惯指挥别人。
野餐的时候,那些抄手不干活的又白又胖的都是中国孩子。中国成年人批评他们:“你不劳而获,你耻于吃?”但是这些中国孩子麻木了。
在我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小孩用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了。他们发现了云雀蛋,马上用棍子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但是中国的孩子一路丢东西。......
短短的夏令营暴露了中国孩子的很多弱点,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第一,它也是一个儿童组织。它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能不能只说大话空话?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注重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和道德;我们呢?想做一条龙,但是什么样的龙呢?我们的爱是让孩子免受痛苦,却不知道太多的爱只能让孩子失去生存的能力。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一代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儿童组织也面临着如何培养儿童的问题。是布道还是野外训练?敢于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很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但被要求主办或送孩子时,都退缩了。这是什么意思?
是的,每一个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思考这个现实矛盾说明了什么。
......
(3)与他人比较
一般来说,很多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一旦孩子犯错或者成绩不理想,他们总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抱怨批评。
“你怎么了?你看小李多努力……”在这种尴尬的场景下,孩子总是哑巴吃黄连,自己觉得特别委屈。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一个方面的失败不代表其他方面的失败。如果父母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做比较,会让孩子失去竞争或追赶的勇气。长此以往,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消失。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如果孩子有问题或者成绩不好,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找原因和差距,而不是拿孩子和别人比。教育家经常警告人们,把孩子和别人比较是有害的。
现象二:自私狭隘。
(D)没有作为父母的责任感,贪图享乐。
父母只求自己的享受,忽视孩子自私的表现,主要是孩子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这种自我放纵的父母,一般心理发育都比较慢,还没发育成熟就已经为人父母了。所以他们的心理水平还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既没有社会责任感,也没有作为父母的责任感,只追求个人发展。比如有些年轻人已经当爸爸了,但还是顽童。他们不仅缺乏做父亲的责任,甚至没有能力安家和养家。一味贪玩,不顾工作去赌博,打麻将,一副舞蹈学院的样子。这样的父母怎么可能肩负起抚养孩子的重任?
现象三:重视智育,忽视情感培养。
(五)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不管其他。
随着升学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有时甚至把孩子的智力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
很多家长经常安慰孩子:“只要能学,什么都行。”为此,很多家长花大价钱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条件。这种以“智力”为中心的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授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越少。
多一点宠爱,少一点严厉。
o更多的物质满足,更少的精神付出
o希望和期待更多,但要因材施教。
o多一些身体上的照顾,少一些心理上的引导。
现象四:盲目教育,缺乏理性
(6)为孩子辩护自己的过失
很多家长不能容忍别人暴露孩子的缺点,却经常说别人的孩子不对,甚至贬低别人的孩子,以为孩子还是自己的好。如果老师批评了孩子的过错,家长会从东方和西方找理由为孩子开脱,而不是从孩子自己找理由。邻居对孩子提出意见,家长借各种理由为孩子发表意见。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父母,要正确对待别人对孩子的批评,不要“掩盖自己的弱点”。对于当面指出孩子缺点的人,只要不是故意找茬,就应该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求教,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7)盲目投资和放弃
盲目投资,一个是一批物资投资,一个是人力投资。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很多,不学习相关知识,但又觉得不重视教育会被孩子责怪,所以盲目做出很多教育姿态。
比如别人请了家教,也不管孩子需不需要,请赶紧;邻居家的孩子又上了什么“辅导班”,心里慌了;看到别人家买琴,我就抱着,不顾孩子的兴趣,也买了一架。......
更有甚者,很多家长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进去,为孩子当牛做马,结果家里忙得不可开交。
经常听到父母说“我死了,不在乎他(她)。‘龙升天,蛇钻草。’没办法,但我可以为所欲为。”言外之意是放弃对孩子和随它去吧好坏的家庭教育。
放弃教育的后果是非常消极的。如果家庭条件差,没有教育,孩子的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很大一部分少年犯就是这种情况。
现象五:失去自我
(八)拿孩子当赌注,不注重个人形象。
就心理补偿而言,父母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在子女手中成为现实,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我们很多家长都明白“子女继承父业”是不准确的,一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他们虽才中年,却哀叹人生无常,总拿自己的不幸来鼓励子女。”我这辈子没救了,你看着办吧!”“我的生活并不好,我想拥有你现在的条件,我会确定的..."
(9)不讲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己身不对,虽不可为”的道理,但如果父母失去了自我努力,只希望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对孩子的影响是负面的。
父母的话语是有声的行动;父母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打拼,给孩子影响和作用,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提供者和监护人,更是生活和行为的榜样。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仪容,整天骂骂咧咧;当着孩子的面,两夫妻大声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在孩子面前,家长经常批评别人,说别人,甚至孩子的老师和学校都不是无良的,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高尚的品德、聪明的头脑、强健的体魄、美丽的心灵、吃苦耐劳的习惯等。都来自家庭教育和父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