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有的死得早?

古代皇帝死得早,其一的确因日理万机,其二玩得太嗨,前者,是明君典范,后者,是昏君典范,为何如此解析,源于你看过皇帝每天一翌的行程就知其意,就拿大清王朝的康熙来讲,康熙每天的行程能多达六项,从清晨五点,排到晚上九点,每一刻钟都预备满满,毫无间隙。

为何死得早?源于日理万机,勤政所致

康熙这一生被历史誉为明君,他的明,在于勤,不仅规范自己如此勤奋,在“延馆在宫,孜孜教诲”这块同样如此,皆是以身作则。

例如清晨五~七时,已经起床收拾仪容,兼去看子嗣是否严谨于畅春园,而这个过程,不仅有早起的大学士陪同,还做到了为父时的言传身教。

上午七~九时,才是康熙皇帝上早朝时间,事无巨细,历历过问后,方才退朝然后往皇太后住处请安,尽显明君礼德,其次,才是用余下时间赶往一些皇太子学堂处,一一检查清晨的功课。

上午九~十一时,稍微缓和一点,可以吃个早餐,也就是“膳牌”,边用膳边召见朝会后请求面圣的大臣,此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面圣,而是由康熙自行选择,饭后,皇帝开始批阅大臣奏章,以及更多重要事件需亲见的军机大臣,如果问题严重,就下谕旨,看轻重而论。

中午十一~下午两点,此乃休息时间,据相关记载,此时的明君多数都在两点上下用餐,接着开始批阅下午的奏章,如果审阅较快,兴许可以预留点时间拿来学习、或者做自己想自己想做的事,例如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亦或者散心放风筝之类,以及在清朝最重要的娱乐项目“看大戏”。

下午五时至傍晚七时,此处看情况而论,但多数均到无逸斋检查各皇子功课,在明君眼里,多数皇帝对于子嗣要求都很高,在检查功课这个环节康熙尤为看重,几乎每日雷打不动;康熙还因此讲过这样一句话:“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

晚上七~九时,那是大清最重要的祭拜时刻,在清宫中,祭拜一项里,佛、道供奉多达40余处,源于满族信仰所致,这是满族自入关后,留下的规定。

祭拜结束,这个时间段才是明君真正的自由时间,例如喝喝小酒,看看自己喜欢的书,亦或者翻牌去后宫造人,如果比较累,就回自己寝宫休息。

以上说的就是前者康熙皇帝,康熙这一生之所以成就斐然,律己很重要,他也是为数不多,勤政还能活得很久的皇帝,而更多的皇帝却并非活不到如此之久。

为何?

源于生活过于糜烂,连史料都无可查证,无可查证,就代表着,由于生活糜烂导致抹去了一些相关记载,不敢被检验真理,所以敢检验真理的皆是明君,如康熙。

其二的后者,我不说我相信各位也知道为什么这些皇帝死得早,这类昏君,动辄就是聚众饮酒、聚众荒淫无道,亦或者,百般设法逛青楼。

这类皇帝的身体多数都在十几岁、二十几岁已经被酒色掏空身体,不是死于身虚,就是被人看不惯,推翻被杀,所以,死得早,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