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孩子在动手兴趣和动手能力上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孩子,主要是没有机会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儿童创新素质的发展。所以我经常组织孩子一起做游戏素材。比如新开的“服装店”,缺少各种衣服。于是我领着孩子们一起做衣服。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首先提出建议,弄清楚一家服装店需要什么样的衣服。比如:连衣裙、吊带等。然后,每个孩子自己设计了各种漂亮的款式和图案。因为衣服贴近孩子的生活,能让孩子充分发挥创造力,所以都很投入这个活动;然后,我们一起努力,从绘画、折叠、裁剪、粘贴等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当一套形象各异、色彩鲜艳的衣服挂在“服装店”时,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引导孩子为自己的游戏设计和创造简单的玩具,有利于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此外,通过动手实践,将思维和想象变成现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创新的乐趣。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使孩子的创新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意识更强。
第二,通过教师的启发性指导,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活动离不开教师及时、恰当的引导,教师的启发性引导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玩耍的自由。
在教育领域,游戏意味着教育的要求与幼儿的愿望紧密相连。毫无疑问,角色游戏中应该以孩子为主体,老师只是主导者。没有让“主体”成为表演工具,“主导”变成了“支配”。老师思考主题和情节,孩子只是按规定表演。整个过程中,老师干预过多,孩子很难发挥。当孩子自发地做有主题、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时,教师不妨“静观其变”,让孩子的游戏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发生、发展、结束,不要任何打扰和干预。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的创新意识很容易被一件小事激发出来。
2.这种情况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游戏情境是指进行角色游戏的物理环境和心理氛围,包括人和物两个因素。游戏的主题只是规定了局势的大致走向,具体的局势细节受时间、空间和玩家个人特征的影响。在角色游戏中,情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正确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引导儿童玩角色游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创设能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情境。
3.合理引导孩子游戏。
角色游戏的引导方式可以分为外部引导和内部引导。外部指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儿童具体的游戏行为进行直接的现场指导。容易产生用成人意志代替孩子意愿的现象,抑制孩子的主动性。外部引导一般在游戏开始和结束时,游戏中出现危险情况时,儿童在游戏中出现不良行为问题时,儿童在游戏中向老师求助时使用。
4.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应该匆忙处理问题,也不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应该尊重孩子,启发孩子妥善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孩子们有时会争夺角色。除了启发他们谦虚、协调解决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次,胆小的余斌想当“摄影师”,被分配扮演小朋友洗照片的角色。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不高兴,哭了起来。我指着贴在墙上的照片问孩子们:“这些照片是谁给我们拍的?”他们说我照相馆的叔叔来幼儿园给我们拍照。我说:“余斌以前没做过摄影师,今天想当摄影师。我该怎么办?”孩子们想到给他一个“相机”,让他出去拍照。宇斌接过“相机”后,由哭转笑,在游戏中非常活跃,从而在我的启发下培养了孩子们的解题能力。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创新,可以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有各种方法,充分体验创新的乐趣。
第三,通过教师适当的积极评价,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把握评价的重点,即更关注孩子活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活动的结果;多关注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仅仅是他们的作品和最终的结果;要多关注幼儿的进步,纵向比较,不仅要横向和其他幼儿比较,还要和一个孩子的长处比较。其次,教师一定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切不可对孩子期望过高,以免因为他达不到要求而对他做出负面评价,大大挫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对学习和活动失去信心和兴趣,造成各方面发展的下降。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自信,更有效的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积极地评价孩子,正确使用评价语言。
如何在开展儿童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教师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仔细观察和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愿望,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创造符合儿童游戏实际需要的有利条件,从而提高游戏水平,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