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莺的信息
文本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叙述,以空洞的行为为标志。分三部分写:先写“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后写“小夜莺”在引敌途中用歌声向游击队传达敌情,最后写“小夜莺”在战斗结束后继续在村庄路边弹奏她的歌声。《小夜莺》这首歌自始至终贯穿全文,充满了危险时的勇敢和冷静,紧急时的智慧和机敏,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编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第一,体验“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痛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和运用语境方法理解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文中深刻的句子,体验“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文字分析。
(1)句子的理解。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天的寂静。这首歌停了一会儿,然后以一种新的能量唱了起来。
表面上看,这两句话是在描述夜莺的歌唱,但如果联系上下文,就能发现还有其他含义。“停一会儿”“用新的能量唱歌”,机警的小夜莺已经发现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与敌人联系,将敌人引入游击伏击,消灭敌人。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递给他,用幸福的蓝眼睛看着他。
“开心”是孩子的性格,开心活泼。这里的“欢喜”体现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从容和淡定。孩子在面对凶恶的敌人时如此冷静、快乐,可见其勇气。
(3)怎么可能只剩下我一个人?这里有许多麻雀、乌鸦和猫头鹰。我是唯一的夜莺……一着火,村子就着了火,大家都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一句双关语。乍一看纯粹是小孩子天真的话,把自己当小动物。小夜莺正是用她天真的话语和一系列看似调皮的动作,潜移默化地戏弄和责骂着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是指敌人。这个德国兵虽然也“不屑地想了想,笑了笑”,但听了看了小夜莺的言行,觉得自己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相信了小夜莺,让他带路。这些话反映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仇恨。
(4)有时像夜莺一样歌唱,有时像布谷鸟一样歌唱。乳房猛烈撞击着道路的树枝,有时弯腰捡起球果,用脚把它们踢飞。
快乐的鸟鸣,鲁莽的游戏,多么淘气的孩子!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相信自己是一个无知的孩子,又为以后联系游击队做好了“像夜莺一样歌唱,像杜鹃一样歌唱”的准备,这样在用不同的鸟来联系游击队时就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不,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只有红菇,白菇,洋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多少有些“真题答案”的话,此时小夜莺的回答完全是“空答案”,无关痛痒。把两件完全不相关的事情扯在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个回答,让敌人彻底相信了小夜莺。前面的敌人有点可疑,很警惕。这时敌人只当小夜莺是个不懂事的淘气鬼,就“不再问”了。
小夜莺的回答是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叙述的重点。小夜莺的回答夹杂着现实,颇有童趣,小夜莺的一系列调皮举动让敌人相信了他。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气在这些言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天,在被烧毁村庄的围墙旁边,小路分叉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色的外套,坐在原来的河岸边割着什么,不时回头看着通往村庄的道路,好像在等人。
胜利后,“小夜莺”投入新的战斗,“小夜莺”再次坚守岗位,查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这句话照顾到了文章的开头,在结构上让文章自始至终都有呼应。同时也告诉我们,本文所描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是他的职责,用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是他与敌人战斗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2)对单词的理解。
空地:这个地方很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等。这是指树木、建筑物等之后的场景。都被摧毁了。
寂静: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灌木:一种矮小的丛生木本植物。
拉:下垂。
木屑:木头碎片。
轻视:看不起或忽视。
磨坊:碾磨面粉等的车间。
松果:松树或其他树的球形果实。
浓度:高浓度。
万转:声音悠扬。
热情:兴趣,兴趣,这里指的是非常强烈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