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热闹喜庆的,是收年的。那么元旦的热闹在哪里呢?

元旦,即中国古代的新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现在称为中国新年和春节。《梦梁璐》说:“新年的第一个月叫元旦,习俗叫元旦。一岁节,这是第一个。”元旦的具体月份和日期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夏朝是正月初一,商朝是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十一月初一,秦统一六国后是十月初一。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后,

汉武帝恢复夏历时,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此后世代沿袭。

(1)契丹人元旦的庆祝活动充满了民族特色。据《辽史·礼记》记载,契丹语称为“乃”、“乃、郑”;捏,丹也。“这一天,契丹朝廷会举行盛大的仪式迎接客人,包括契丹皇帝、朝臣和各国使节。

契丹人在元旦庆祝,有一种奇特的“吓鬼”活动。《辽志》载:“在,国俗以糯米、白羊髓为饼,若丸打孔,则每帐四十九丸,于五月夜,投于各帐窗外。数数情侣,乐一乐,饱餐一顿。神奇,武氏两人摇铃,持箭,围帐唱喊,盐灶在帐中爆炸,烧地拍鼠,谓之惊魂鬼,七日之后出。”这是契丹人在元旦假期的宗教活动。此外,契丹人还把正月初七视为“人日”,所以占据晴天,吃煎饼“熏天”。廖《李实志》说,“做人七日”,“被其占据,晴则吉,阴则祸”,“吃宫中常见煎饼,谓之“熏天”。

(2)女真在金政权建立后,特别是在中原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被占领后,女真与汉族杂居,沉浸在汉族风俗中,过元旦。这在当时一些诗人的作品中可以体现出来。如晋代著名学者王绩在《论元旦》中写道:“鞭炮庭院前,桃树门在右,香汤浴后,银烛红烟金兽高烧,玄堂次之,互为生命。改旧应该是新的,应该是对的。从现在开始,我愿意赢老,坚强的生活。我喜欢从一年开始,最后歇一歇再喝,喝点酥脆的酒。”可见金代松辽地区的女真在大年初一也是放鞭炮、贴春联、点蜡烛、拜福字、饮酒宴饮,与中国习俗相似。

(3)蒙古族称元旦为春节,俗称“过年”,也有自己独特的庆祝形式。蒙古人还是白色的,所以也把元旦叫做“白日”。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他们要举行火祭。祭祀用的供品主要是全羊、糯米、枣、黄油、香、白哈达、艾草、酒等。所有用来烧火的器皿都是黑色的。火祭由男主人主持,全家给“火佛”磕头。之后摆桌热酒,吃年夜饭。长辈先坐,晚辈先坐,* * *进送别酒。饭后,负责家事的人要把银币或铜币放在托盘里,给老人们。老人们会把银钱分成几份,送给拜年的子孙。?除夕夜,午夜后(黎明前)要祭天。拜日磕头南西南后,磕头西北东南。院子里,一张桌子上点着佛灯,向天献祭。回房磕了三次西头后,把桌上的新年茶点摆上。长辈落座后,媳妇们奉上茶水,儿子们手里拿着哈达,代代向新年问好。新年过后,全家人吃新年的第一顿饭。然后摆上点心,茶,酒,等村里邻居过来拜年。【1】正月,男子有骑马、射箭、踢毽子、扔坑、跳跃等游戏。

(4)满族人过年的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满语称元旦为“阿涅能耶”。辽东地区有一句满族民间谚语:“二十三,灶神上天。”二十四、写大字(对联)。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吃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发脸。二十九、糊马路(挂国旗等。).三十、枝油(油炸食品)。第一天,磕头。" [2]

满族人为了祭祀神和人,总是在年前杀猪,俗称“年杀猪”。猪不应该有白毛。猪绑好后,要抬到祖先的地方。宰杀前,先把酒倒进猪耳朵里。如果耳朵作为“项圈动物”会“动”,如果它不动,你需要祈祷,直到它“动”了再杀。杀人的时候需要用左手。猪被杀后,被剁成八块,放在祖宗牌位前。全家磕头,吃第一口肉的时候围着没有桌子的锅盖坐着。前几天,每个满族家庭都要打扫庭院,扫除一年的灰尘,然后用黄麦和烙火勺蒸年糕。吃年糕前,用一根长木杆在杆头上贴几张纸,举到房子的檩条上,把纸粘上,然后把年糕放在祖宗牌位前,烧成香,然后全家磕头,围着大锅盖吃。[3]

为了祝愿春节好运,满族家庭在春节前要贴春联,窗花,挂旗子和“福”字。满族的旧习俗是贱红贵白,红色用于葬礼。所以早期满族春联多为白纸。后来由于汉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旧俗,春联也是用红纸写的。宁古塔满族人的元旦习俗,在《刘辩简介》一书中有记载:“老了一定要贴红纸春联,四六岁的时候会高兴有新的句子,或者和旧的略有相同。”挂旗,也叫挂钞,起源于满族的八旗制度。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的旗帜上挂着各种颜色的纸条。吊注经常贴在过梁、窗户、祖板上。挂笺一般长二尺,宽一尺,中间剪字,如“寿”、“福”等,也有花鸟,如松鹤、鲤鱼等,彩纸下端剪成犬齿或穗状。[4]

在辽东地区,今年三十日在满族人家的院子里竖起一根五米高的独木杆,杆顶上放一个浅方形的锡玫瑰,上面系着一条木尾巴的龙,升降,还有人放一条木鱼或松枝,一面小三角红旗等等。升里有一些猪的五脏给乌鸦和喜鹊吃。除夕之夜,独杆上和屋檐下的灯笼被点亮,以示红光高照,吉祥如意。在黑龙江省,一些满族家庭在除夕夜有“门缝间挂弓箭”的习俗。欢乐的除夕在门柱上挂弓箭,是满族人崇尚骑射的习俗标志。?除夕夜,满族家庭的晚辈祭祖后,会给长辈磕头,请辞。长辈拜完之后,会给晚辈一个荷包(内含银元、铜钱等。).大年初一,黑龙江的满族家庭有“添钱”的习俗:“大年初一,挑水打柴,锁门,问一问,答一答,‘送钱’。”(送柴火)然后进去,把它放进它的水和它的柴火壶里,喊:‘加钱!'加钱!'每个家庭都这样。“这是他们希望通过吉祥的语言和仪式,祝愿新的一年水到渠成。[5]

(5)朝鲜人民也有过元旦(春节)的习俗。庆祝内容和中国习俗也有很多不同。除夕夜前几天,韩国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打扫房间,做好过年的衣食。挂“福分”,贴年画。栅栏是用细柳条做的,平时用来淘米,捞米。韩国人认为,除夕在墙上挂一个新的树篱,可以让全家人幸福无灾。年画的内容多为山、水、石、云、太阳、松树、草、龟、鹤、鹿等“十仙”。

大年初一早上,公鸡叫了三声后,全家老少立刻起床,穿上新的节日服装,到正房里进行“茶道”。先设香祭祖,再给长辈磕头拜年。大年初一的早餐很丰富,大部分人吃年糕或者大黄。菜是各种山珍海味和素菜,还有鱼等荤菜。男性饮用一种由桔梗、防风、花椒、肉桂等中草药特制而成的“屠苏”药酒。在新年的午餐和晚餐,我们通常吃一种叫做“德古”的食物,即一片汤。方法是将米线蒸熟,捣成大黏球,再搓成圆条,切成薄片,放在鸡汤或牛肉汤里煮,吃的时候加点紫菜和香油,非常好吃。

大年初一的白天,韩国人经常在乡村举行拔河和射箭比赛,女人们玩跳板、荡秋千,孩子们放风筝。晚上有“抽老鼠”、“烧头发”、“赶夜灯”等娱乐活动。熏鼠火、“联合火把拖地”、“成群烧火把”[6]既能增强土壤肥力,又能灭鼠杀虫,保证丰收。烧毛是在大年初一的黄昏时分,在门外焚烧梳理了一年的头发,所以通俗的信仰是可以避免瘟疫的。《捉夜灯》中的“夜灯”是韩国传说中一个丑陋的恶鬼,喜欢穿童鞋,让丢了鞋的孩子倒霉。所以韩国人在除夕夜先给孩子穿上童鞋,在墙上挂一个筛子,因为“夜光”有数筛孔的爱好,可以转移它的注意力,让它忘记穿鞋。天一亮,“夜光”就得光着脚跑。

(6)达斡尔族庆祝春节也非常热闹有趣。他们在腊月三十前的白天祭祖扫墓,当晚在大门外燃放“烟花”,并在所有神灵面前点燃蜡烛焚香。在新年这一天,人们一大早就打扮好了,然后他们问候长辈,敬烟,磕头。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拜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开盖抢糕。女人互相赠送礼物。他们把最好的烟叶一片一片包起来,和奶皮、蛋糕、冻肉一起送给老人和亲朋好友,庆祝新年。[7]正月里,女孩子们聚在一起玩“哈居卡”(纸人)或扔抓“嘎啦哈”。男人参加摔跤、赛马和射箭。达斡尔族的春节娱乐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16日被称为“黑灰日”。一大早,人们就互相往脸上抹黑。据说谁不抹脸谁就倒霉。所以年轻人手上都是黑锅烟,互相争着给对方擦脸。年轻的妻子和女孩的脸经常被男孩涂黑。

(7)汉族人把元旦的前一天晚上称为“除夕”,也叫“年夜饭”。他们一般把元旦和除夕放在一起,俗称“年夜饭”,所以有句话说:“一夜连两岁,五小时分两年。”?一进入腊月(腊月),松辽的汉族人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一是杀猪,蒸粘豆包,磨豆腐脑里买年货,采购各种吃穿。?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当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灶神牌位前摆了桌子,也有人没摆桌子。他们在锅盖上放一碗糯米、谷草、清水和小麦糖(粘糖),然后用高粱秸秆编织鞍马、鸡、狗等物,再撕下灶神的形象。男主烧香磕头,然后用灶神像。

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农历二月二十九)前两三天,家家户户打扫室内卫生,俗称“除尘”。还想贴年画,写春联,俗称“挂钱纸”。除夕前一天贴出了门神和厨王的偶像。除夕之夜,大厅里支起一张大纸香案或财神桌,铜钱在神像和祖宗牌位前串联呈上,称为“压神钱”。中午过后,在祖祠前摆上猪头、香、供品、酒和蜡烛,称为“供品”。家里的男主人亲自烧香磕头,跟祖先和神灵“辞官”,然后放鞭炮。饭后点蜡烛,包饺子,准备半夜“接神”。?午夜(子夜),全家人穿上新衣服,到神社(天、地、灶、祖)点蜡烛、上香、烧纸钱、跪拜、放鞭炮,俗称“接神”或“发纸”,年轻人给长辈磕头,长辈给他们“压岁钱”。然后我想煮饺子。有的人还会朝着《皇历》记载的福、财、福、财的方向行进,在附近的寺庙烧香烧纸,称为“上殿”。回国后玩各种游戏,通宵达旦,说“守岁”。现在是晚上,人们相信神灵在下层世界。话的好坏关系到一年后安顺会不会。所以长辈们都提前告诉孩子要说吉祥话,避免说“坏话”。

大年初一,天一亮就要早起,晚辈再一次向长辈鞠躬磕头,称为“拜年”。天亮后(早饭前后),村里的邻居、亲戚、朋友开始挨家挨户拜年,见面就说“新年好”、“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大多数人也在新年(第一天)早餐吃饺子(或煮或蒸)。?正月初五,除夕夜供奉在神像前的物品,烧香后取出,称为“破五”。第六天晚上“家堂”送三代墓,称为“送家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各种娱乐和戏剧,如龙灯,旱船,秧歌和高跷,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举行,使节日充满娱乐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