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养成习惯的方法

一、吟诵儿歌的要求明确

用童谣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是在童谣中长大的,所以童谣朗朗上口,简单好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为了提醒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每节课前都会背诵儿歌:

同学们:当铃声响起时,

赶紧进教室,

书准备好了,

认真把课。

上课: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立起来;

说话前先举手;

学会倾听很好。

看谁上课表现好?

一二三,我是最棒的。

下节课:下课了,我们需要休息。

多喝水,上厕所,

读书,散步,

多玩有用的游戏,

你帮我,我帮你,

团结友爱是极好的。

用餐礼仪:吃饭前洗手。

安静地坐着,专心吃饭。

尝试一切,

营养价值就在其中,

我身体最好。

自习课:自习课,安静,

先认真复习。

认真独立地去做,

字迹工整美观,

做完作业后再检查一遍。

离校:放学后,收拾好书包,

不要错过书本用具,

拿起纸,摆好桌椅,别忘了,

排好队,保持安静。

平平安安回家吧。

第二,加强训练,养成行为

一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涉及方方面面。课前,课后,放学,作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老师一定要在卫生初一给一年级孩子指导。比如怎么拿扫帚,怎么用抹布擦桌子等等。第一周老师带着孩子打扫卫生,第二周老师看着,及时指导。安排值日表,每个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在他人。

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孩子还小,要“照你说的做”才能更好的管理。那我们就要主动,先定规则。比如老师说话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要用眼睛看着老师,不要动手里的其他东西。这一点非常重要。训练孩子倾听是很重要的一点。孩子不做,我绝不说话。这一条的执行要从第一天开始。另一个“第一”是最重要的——孩子开学的第一周很重要,所有的规则都将从这一周开始制定,千万不要放过!排队的时候,请保持安静。我开始是男生女生排队分开练,互相观察,夸哪个队比较安静。然后,让全班同学排队,先在班里,大概两个星期后,他们排队,知道规则,再到教室外面。并为静走队的同学们点赞。要求明确后,就是具体的训练和实践。对于小学生来说,训练尤为重要。训练中要强调“重复”和“严格”两个字,不怕麻烦。比如要求学生排队集合(我们学校的队形很麻烦,升旗站的二队,吃饭站的三队,体育课站的四队,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很难记清楚自己的位置)。要做到“快、静、齐”,必须经过很多严格的训练,一遍又一遍。听到口令,老师数到三,“停,停,组队。”慢的话就提问,溶解重做,反复练习(经常要花一节课时间练习)。如果有小动作,训练“1分钟无小动作”。然而,“刻苦训练”是不够的。要把“苦训”和“乐训”结合起来,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还小,单调的训练会让他们厌烦。所以他们在训练中要把激发兴趣和严格训练结合起来(“你的站姿美得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你的声音甜得像播音员”、“他站得像解放军”)。比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五种姿势(坐姿、站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我采取趣味训练,在课堂上找一个小榜样,开展一个“请像他那样做这个”的有趣活动。在上课前或上课时的适当时候,我要求小榜样做出正确的姿势,说“请像我这样做”,学生们立即学会这样做,并说“请像我这样做。”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更换小榜样,好好表扬,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加强训练,养成正确姿势的好习惯。

第三,以身作则,引导行为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想象几乎是神圣而完美的,他们对老师独特的期待和依赖,在观察老师时往往是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如果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做了,以为老师说的就是圣旨)。换句话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最严格的“监督”。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重视这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小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常说学生身上有老师和家长的影子。与他们朝夕相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定会影响学生的素质和道德行为。(王淼班级孩子课桌干净的一个例子)所以,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改变。在与学生、家长和他人的交流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内外教育和引导,要求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要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比如,教师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自内心,出于真诚,切忌流于形式或应付了事。当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问候和亲切的问候有引导学生效仿的作用。比如班主任要求学生讲礼貌,讲文明话,做文明人,所以当学生热情地和你打招呼时,希望你也能微笑着说“你好”;当你借学生的物品时,我希望你在归还时一定要说“谢谢”;有一次,一个小孩的笔记本掉了,我帮她捡起来。她拿着它对我笑了笑,然后离开了。我一把抓住她,问她:“老师帮你。你该对我说什么?”"...谢谢老师!”“嗯,不客气!”我笑着说:“老师帮了你,你很有礼貌。下次我会帮你的。”孩子笑了笑,她点点头就走了。以后每次我帮一个学生,学生说“谢谢”的时候,我都会说:“你很有礼貌。下次我帮你好吗?”这其实很简单,灌输一种思想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向学生分发新书的示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师注重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他们会模仿老师的语气和表情与人交流,在迁移的过程中会养成良好的文明语言习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而不仅仅是让学生看到,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贴近的事情做起,才能用行为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一种感召力和示范力。学生不仅仅在一个场合养成好习惯,很多学生都能举一反三,各方面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