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游戏习惯

因为孩子年龄小,是非感弱,自控能力差,容易转移注意力,所以在使用角色游戏时,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通过选择游戏、布置场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游戏表演、情境设计帮助孩子明辨是非,通过游戏练习、强化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试以中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为例,谈谈我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点体会。

及时肯定孩子的良好表现。儿童非常重视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教师应利用儿童的进步心理需求,及时肯定他们的良好表现。例如,在一次玩偶之家的游戏中,的孩子高去了“家”当客人。他们一进门,“爸爸”就热情地招呼“客人”,说:“您好,请进!”客人落座后,端上“饮料”让客人喝,高的孩子拿着杯子喝下饮料...孩子在游戏中角色意识清晰,生活情节生动。比赛结束后,我对“爸爸”说:“你做得很好。你对客人很热情,说话时使用礼貌的语言,主动用饮料迎接客人。你是一个有礼貌的男孩。”听了老师的话,他很开心,满足了自己对表扬的心理需求。

通过游戏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对于中产阶级的孩子来说,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要通过角色游戏使孩子的良好行为得到正向强化刺激来固定下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刚才的游戏中,高的孩子拿着杯子喝了一口“饮料”,但她没有说“谢谢”,因为她没有文明礼貌的行为意识。我故意引导她:“少爷热情接待你。你该怎么办?”(高是的孩子不知道。你也应该说“谢谢”以示礼貌。老师相信你以后会做得很好,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高的孩子们微笑着点头,通过游戏增强了他们的文明礼貌意识。

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榜样对孩子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老师要及时抓住游戏中的好表现,给孩子做个榜样:在肯定“爸爸”行为的同时,我让高的孩子给班里的孩子讲一讲“爸爸”刚才做了什么,谈谈自己被“娱乐”的感受。这个时候,孩子自然就有了学习的欲望,无形中把“爸爸”变成了“榜样”。

创造一个让孩子反复练习的游戏情境。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通过一次游戏活动就能形成的,还需要不断的重复,反复的练习。为了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我让孩子们自由地玩玩偶之家、问路、小医院、故事角色表演等游戏,并提出要求:在游戏中不仅要对人热情大方,使用礼貌的语言,在选择游戏时也要谦虚遵守规则,游戏结束后要收拾好玩具和操场,对老师和其他孩子表示礼貌。孩子们不仅可以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还可以在有要求的活动中感受到讲礼貌的乐趣,从而积极养成讲礼貌的良好行为。

引导和鼓励相结合,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最初有了好的行为后,需要在游戏中强化,让好的行为变成自我需要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大部分孩子都能注意自己的礼貌行为,我拓展了对孩子礼貌的要求: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礼貌语言,态度愉快,不做作,举止优雅,活泼大方,真诚待人,落落大方。还设计并张贴在活动室“文明礼貌好孩子”记录表,作为游戏活动的延伸。每天给“文明宝宝”加一面“小红旗”,鼓励孩子养成文明礼貌。此外,我还邀请了老师和家长代表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监督,有效地促进了全班孩子文明举止和习惯的养成。

玩了五个星期的游戏,我观察到,全班孩子的文明礼貌意识都大大增强了,普遍使用礼貌用语,对人热情大方。大部分孩子活泼开朗(只有两个孩子性格内向,没有明显变化)。园长在全园宣传我们班的教育成果后,家长们反响良好,取得了满意的教育效果。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针对性。由于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决定了孩子行为意识、生活习惯、评价标准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切忌盲从和一刀切。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要纠正坏习惯。童年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养成不良习惯的有效时期。教师要在挖掘孩子闪光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和家里一致。老师要随时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在游戏中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巩固。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儿童行为的优缺点,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角色扮演是孩子产生快乐情感的催化剂,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体验。这两方面有机结合产生的良好教育效果,正是我们幼儿教育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