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人猿星球》背后的科幻文化简介

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范围的冷战和宗教、种族、性别等地方性问题笼罩着美国人。因《女人的眼泪》而闻名的富兰克林·首席天鹅导演了科幻电影《人猿星球》。虽然现在看起来电影特效粗糙,但这个“后末日时代”的想象,反映了当时电影人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也影响了后世的创作。

在新世纪“重启经典”潮流的推动下,克里斯托弗·诺兰不仅将视角延伸到布鲁斯·韦恩如何从富二代变成哥谭市的传奇蝙蝠侠,而且《人猿星球的崛起》追溯到大猩猩的首领凯撒如何从实验室里的小大猩猩变成大猩猩的首领。《人猿星球的崛起2:黎明之战》进一步探讨了人猿建立乌托邦后的困境,实现了美国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所说的续集的“主题变奏”。

针对续集的流行,波德维尔在一次讨论中说,“各国的电影产业大多需要同时将标准化和差异化融入电影制作,观众也期望在熟悉的电影形式和题材基础上看到一些新的内容。电影续集的出现使这个可识别的重复主题增加了有限但有时有趣的‘主题变化’。”当年鲁珀特·怀亚特的《人猿星球的崛起》本身就对之前的《人猿星球》系列有了主题变奏的意义。从猿类之间的战争主线,追溯到猿族首领凯撒的崛起,带领实验室里的猩猩实现自由;在此基础上,《人猿星球2》进一步探讨了猿类在获得自由后将何去何从。地球是如何演变成「类人猿统治的大猩猩球」?

电影《人猿星球2》的故事设定在十年后的《人猿星球的崛起》,人类进入了“末日时代”。幸存者在废墟中寻找生存的可能,同时遇到了隐居在深山的以凯撒为首的猿人...但是,人类和猿类的矛盾更多的是背景,更多的是猿类的内部矛盾。影片导演巧妙的借用了人/猿的对立与呼应,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间情境”,如亲情、友情、兄弟情、背叛、仇恨、权力,从而引出了“猿如其人”(凯撒情感)的主题。这背后,不仅为本片的续集埋下了伏笔,也呼应了几十年前《人猿星球》的背景。这个“人猿星球”实际上是人类统治的地球。这种后启示录时代的乌托邦/反乌托邦世界,成为好莱坞电影或美剧的重要背景。风靡全球的《《饥饿游戏》》和《黑客帝国》系列将反乌托邦情结置于更极端的世界,而美剧《传世》、《末日孤独舰》等。都有反乌托邦的色彩,对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星球大战》系列。这类“后启示录作品”更多的是对现实、科技的反思和对未来某种可能性的担忧,这也是《人猿星球2》等这类作品经常受到关注和好评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