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是如何繁殖的?
蝉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昆虫。我们似乎习惯了夏天的蝉鸣。而且晚饭后,邀请几个朋友打着手电筒在村子里走一走,总能收获不少蝉若虫(俗称蝉猴)。把它们保存几天,放在油里炸,金蝉猴总能引起人的食欲。
在我的家乡,我不仅吃蝉,还吃已经成年的蝉。有两种简单又繁琐的捕蝉方法。简单的办法就是晚上在院子里点一堆柴火,然后快速跑到我家附近的几棵树上拼命踢,这样蝉就会飞到火上,这就利用了蝉的趋光性。但是,这种方法能抓到的蝉是有限的。
第二种方法有点麻烦。首先准备一根足够长的竹竿,至少五六米长。如果不够长,用铁丝把粗竹竿和细竹竿绑在一起,然后洗脸,加水揉成面团,再放入清水中,直到发白,就可以得到一块面筋了。
然后把面筋放在塑料袋里,加一点水,这样粘蝉的设备就都齐了。没有,还是少了一个集装箱。以前大人下地一般用大塑料瓶喝水,可以走。
在竹竿头裹一点面筋。看到蝉,就用竹竿慢慢地摸它的翅膀,让面筋把它粘牢。用这种方法最多的一次,从中午到下午,卡住了200多只蝉。
好吧,让我们言归正传。我们从小就和蝉打交道。小时候我们以为养了蝉,天热就不用出去找了。为此,我自己做了一些孵化蝉的实验。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想想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首先,我试着在爷爷闲置的鸟笼里放了很多蝉,还放了一些新鲜的树枝,定期更换,保证它们能吸到树的汁液。结果这些蝉最快一天就死了,最多不超过三天,也没见到卵。据推测,蝉可能对树汁的需求量较大,一些折断的嫩枝比较新鲜,但在夏季,水分流失也快,最终导致蝉因食物和水分不足而死亡。
既然让蝉产卵不可行,那我们就收集卵枝代替吧。蝉的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若虫阶段最长,平均至少2年。
像北美的周期蝉,连若虫期都长达17年,不划算。毕竟若虫是最贵最好吃的阶段,小时候不愿意做实验。因此,我们只能收集鸡蛋。蝉一般在每年6月陆续出现,7月达到高峰,蝉的产卵季节其实集中在8-9月。
蝉在产卵的时候,一般会找一些当年出生的小树枝。这些分支的直径通常不超过1.5厘米,非常细。识别这样的分支也很容易。八月下旬,许多蝉已经产卵。因为蝉在产卵的时候用自己锋利的产卵器把树皮捡起来,然后把卵产在里面,这就造成了小枝的树皮被破坏,我们可以仔细看。
其次,树枝的树皮被破坏后,切断了养分的传递。这时,枝条会有一个变化,就是枝条下端正常,甚至有几片绿叶,但末端是干的,叶子已经明显枯萎,末端的枝条因为干燥颜色更深。结合这两个特点,相对容易找到有蝉卵的树枝。
但由于这些蛋枝较细,下端还很新鲜,韧性十足,用手折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把剪刀把卵枝剪掉,这样稍微一扭就能从干燥的树皮下看到非常小的白色卵。
虽然大多数树木都有卵枝,但我们最常见的蝉,即黑蚱蜢,在产卵时是有选择性的。通常,优先考虑的是果园。小时候在叔叔的苹果园里发现了大量的鸡蛋枝。
除了果园,刺槐蝉最喜欢的三种树是悬铃木、榆树和杨树,其中悬铃木居首位。这可能与梧桐树的树皮更光滑,吸汁更方便有关。虽然杨树的树皮比榆树光滑,但似乎蝉更喜欢吸榆树的汁液,而不是杨树。因此,如果你想收集鸡蛋,你可以按照这个顺序。
小时候,我对此一无所知。我只是把这些蛋放在我经常玩游戏的土堆上,然后没事就去观察。结果我看了冬天,发现没什么变化。
原来蝉的卵是以卵的形式过冬的,要到第二年才会孵化,所以这些实验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失败是成功之母。几年前,舅舅在老家北边买了块地“种金蝉”,于是我去他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养金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虽然也有大叔自己收集鸡蛋,但是大部分都是购买的,一般是100一捆,然后放在水泥沙做的池子里,上面盖一层沙子把鸡蛋放在池子里。
这个池塘建在一个棚子里,里面的温度通常恒定在30℃。然后,要用喷壶间歇地向卵枝上喷水,保持卵枝的相对湿度,同时还要防止蚂蚁的入侵,因为一旦蚂蚁发现,这些卵和后来孵化的若虫就会被杀死。
在这种环境下,蝉卵可以在十多天后逐渐孵化。刚孵化出来的若虫看起来像一群白色的虫子,这是蝉卵孵化后的第一阶段——蝉蚁。它们的体长只有2毫米左右,白色略显透明。
蝉蚁虽然个头小,但已经有了像年纪大的若虫一样足够的挖掘,只是这时候只能挖一些松软的土,而卵枝底部的沙子其实也方便它们进入。
等到孵化差不多的时候,再把这些若虫分批埋在农场的树根里(提前种下的树),因为若虫需要吸取树根的汁液才能生存,这样就完成了人工繁殖。
显然,这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但是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得蝉卵的孵化期提前,从而缩短了整个繁殖周期,几乎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蝉的生命力其实是比较强的。它们可以在卵状的细树枝上度过冬天,它们可以用毫米大小的身体挖掘地面。地下,可以根据季节调整自己在土下的位置,在地下慢慢生长,直到有一天能重见光明,变成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