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各类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第四章?各种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第一节弱智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个体脑功能障碍,其核心特征是认知障碍和社会适应行为障碍。此外,它们还可能伴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

受核心障碍和伴随障碍的影响,智障儿童普遍存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因此,感觉统合训练成为智障儿童教育训练中常用的干预技术之一。

一,弱智儿童的特点

1.在感知方面,智障儿童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敏感,感知范围窄,反应慢。知觉恒常性差,缺乏迁移和概括能力。感觉统合训练速度慢,每个训练单元容量小,需要反复训练。

2.在运动方面,大多数智障儿童落后于正常儿童,动作笨拙,精度低,协调性差。在训练方案中,动作类型由易到难,运动器官数量由少到多,有意识地从其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动作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训练。

3.在注意力方面,弱智儿童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广度、分布和转移大多比正常儿童差,经常出现注意一件事而失去另一件事的现象。在训练中,要时刻提醒孩子注意示范或当前的操作项目,项目之间的联系和转换要缓慢,这往往需要口头提示和动作引导。

4.在思维方面,他的想象能力较差,思维大多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缺乏分析、综合等抽象概括能力。5.在记忆方面,记忆缺乏目的性,速度慢,容量小,难以维持和重现。要注意训练内容的密度、进度和巩固练习的次数。不要有太多的培训说明和要求,不要连续呈现多个说明。

6.在言语和语言方面,智障儿童在这方面发展较慢,常伴有口吃、咬字不清、语义理解困难。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有必要介入言语和语言训练。训练中,指令要简洁明了,语速要慢,并及时辅以相应的手势或支持动作,帮助其理解语义。

7.在意志品质方面,智障儿童可能存在能量代谢低下或意志薄弱的问题,在教育训练活动中容易疲劳,缺乏坚持性。注意训练中间歇休息的比例。提高兴趣,减少训练疲劳。

二、培训的基本对策

1,培训目标

弱智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各种感觉能力的发展,提高感觉之间、感觉与动作之间的协调和整合能力,保证儿童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并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2.培训内容

学龄前儿童主要是低水平整合。学龄,低融合,高融合齐头并进。

第二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指儿童早期认知和神经发育异常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抑制和情绪状态难以调节。这类儿童的智力大多处于平均水平或略低于同龄儿童,部分儿童会有较高的智力,表现出天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特征。

大多数研究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感觉统合训练成为对此类儿童进行干预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在我国广泛应用至今。

有效的发展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训练计划的整合度要高,训练周期要以综合训练为主;

第二,进行高水平的综合训练,训练活动要尽可能加载相对复杂的认知和言语内容。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特点

1,智力基本正常

2.运动能力好,大部分都有不错的大运动能力,少数孩子的精细动作和动作的协调性略显不足。

3.沟通有障碍,但不严重。可能不遵守交际规则,可能存在答非所问、问而不答、信息不连贯等现象。训练时应采用一些行为矫正和心理支持技术。

4.缺乏关注。是这类孩子的核心特征之一。它们的集中性、持久性、传递性、分布性和容量都是有缺陷的。在低认知负荷下,多动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注意力没有差异。比如漫画、电视、游戏等。然而,在识别高负荷的活动时,例如做作业,很难保持应有的注意力。

5、多动症——冲动。是这类孩子的另一个核心特征。表现为认知冲动和行为冲动。他们思考仓促,想法形成快但不彻底,做事无条理,自我监控能力差。他们极度活跃,总是有不自觉的多余动作,坐立不安,有时会不知不觉地从椅子上走开。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也关心,给别人留下一种“无知”的感觉。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多动症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程序性,往往无法清晰有效地感知、监控、反馈和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二、训练的基本对策:在常规的感觉统合训练中加强知识和言语的渗透,促进大脑皮层对皮下结构的有效监控和调节。

1,培训目标

主要目标:加强其感觉、认知、行为的整合能力,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信息从获取、加工到输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其辅助目标是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缓解心理压力,积累积极的心理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孩子需要进行低级整合训练和高级整合训练。前者是基础,持续时间短,后者是训练的重点,是干预周期内训练活动的主体。

大多数ADHD儿童的训练目标主要是连续目标,离散目标是过渡。但如果孩子伴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按照离散的目标组织实施他们的训练活动。

2.在低整合的基础上,培训内容侧重于高整合的培训。训练内容以前场感知和本体感觉训练为主,将认知、言语等内容融入训练过程,特别是加强前庭功能的训练强度。在培训过程中,注重操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以及培训内容之间的转换。因此,训练中常采用间歇训练,实现内容形式的快速转换,促进大脑的觉醒水平,提高感知、认知、言语、动作之间的整合能力。

三。培训项目的例子

(略)

第三节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一,自闭症儿童的特点

1,社交障碍

2.语言发展障碍

3.异常的行为和兴趣

表现出一种或多种重复的、刻板的行为,对物体细节的执着关注,坚持日常生活和环境布置不变的规则,比如重复看一个电视节目,穿着整齐划一,房间布置不变。一旦受阻,就会出现哭闹、大吵大闹等情绪反应。

4、感觉统合失调

自闭症儿童在视觉、听觉、皮肤知觉、前庭知觉、本体感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影响其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和对感知对象的整体把握。在前庭感觉上,大多数自闭症儿童极不敏感,长时间做旋转活动也不会头晕。这些孩子虽然运动能力较强,但本体感觉发育并不完善,运动时经常出现多余动作,运动规划能力明显不足。

二、培训的基本对策

1,培训目标

主要目标是改善儿童触觉、温度、痛觉的异常情况,提高儿童的前庭敏感度和本体感受能力,发展儿童的感觉和动作整合能力,提高儿童的运动规划能力,为改善儿童的异常行为和其他障碍打下基础。间接目标是通过各种训练,提高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身体和空间的概念,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训练初期,目标设定主要是离散的。随着孩子逐渐适应各方面的训练,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运动水平设定适当的连续目标,从而增强训练强度,提高训练效果。

2.培训内容

多感觉通道的异常决定了要对这类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一是分领域进行感觉训练,丰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前庭和本体的信息,有效刺激中枢感觉区。经过一定时间的不同领域的感觉训练后,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运动能力,设计难度更大的感觉统合综合训练项目。

第四节脑瘫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脑瘫儿童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他们的脑损伤不是进行性的,但如果不进行训练和教育,他们的功能会进行性改变。不管他们有多聪明,多有运动天赋,都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

脑性瘫痪:简称CP,是指从受孕到婴儿期,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核心症状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有其他症状,主要包括精神发育迟滞、言语语言障碍和视力障碍。少数儿童可能伴有听力障碍。由于上述原因,他们还表现出身体素质差,感觉迟钝,情绪行为异常,学习困难。

一、脑瘫患儿特征性感觉统合训练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了解脑瘫患儿的身体机能(心肺系统、免疫系统)、患儿是否有慢性疾病、障碍的部位和程度、基本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言语和语言能力等。,掌握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运动:脑瘫患儿的核心特征是整体运动能力差,因脑损伤导致姿势异常。具体有: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异常,耐力、速度和协调性不足,相当一部分关节变形。

2.感知能力:部分儿童视觉、听觉异常,触觉、前庭异常敏感或迟钝,本体感觉不足,一种或多种感觉异常。因此,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要加大训练强度特别是对触觉、本体感觉和前庭的训练,同时要加大基本视觉和听觉知觉的训练。如:对大小、颜色、明暗、空间位置等的视觉辨别。、对声音大小、声源方向、节奏等的听觉辨别能力。

3.语言。脑瘫患儿常因呼吸、舌、唇、下颌骨异常而出现构音障碍,发音不清。

二、培训的基本对策

1,培训目标

脑瘫患儿的主要症状是运动障碍和身体姿势异常。同时在视觉、听觉、智力、语言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所以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在提高本体感觉、触觉、前庭觉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为他们的运动能力打下基础。辅助目标是针对儿童的伴随障碍,提高儿童的视听、认知、口头和语言能力。

2.培训内容

强调本体感觉训练和前庭训练,同时兼顾大动作、小动作、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对于肌张力高或低的儿童,往往需要其他辅助疗法,如针灸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