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游戏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游戏教学的基础
体育游戏占小学体育教材的四分之一以上,具有寓教于乐的心理特征,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在娱乐游戏中锻炼身体,掌握“双基”,发挥潜能,发展能力,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合理使用,提高有效性
1利用游戏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明确一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合理设计游戏,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课的每一个游戏都是以某一个技术动作为基础,或者是几个技术动作的组合,巧妙地融合成一个游戏。游戏可以在主教材教学前优化引入,作为辅助练习,也可以放在教材后作为巩固练习,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利用“抢座位”、“叫赛”、“大鱼网”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情绪激动,精力充沛。再比如小学一年级的立定跳远教学中,可以先安排学生跳单圈和双圈,然后再教立定跳远。学生通过游戏练习单跳和双跳,为立定跳远教学中“双脚稳稳向前跳”打下基础。当然,教师也可以在立定跳远教学后进行“两脚接力赛”游戏。学生在剧中复习了立定跳远的教学内容,巩固了“双脚用力后同时落地”的动作。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不仅对教学内容起到辅助作用,还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 .利用游戏,有效实施“双基”
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本质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体育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善于发现游戏内容的知识以及游戏教学与技能习得的结合。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比如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热身阶段,用“谁做得好,谁做得好”的动物动作来模仿练习游戏。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燕子飞、兔子跳、大象走、企鹅走、袋鼠跳等。),让学生自己练习游戏。同时,让他们互相竞争,互相评价,比较哪一组做得最好,哪一组做得最好。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学生不仅练习了基本的物理技能,还了解了相关的自然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课堂评价的能力,也为下一阶段的主教材学习做了准备。
3利用游戏有效激发兴趣,引导学习
要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由好奇心和兴趣驱动的。兴趣是学习最直接的动力。体育参与的目标是课程标准中的首要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游戏生动有趣,变化多样,可以极大地满足小学生好动、好奇、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对教学产生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游戏教学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比如我在讲授“用轻物投掷(一级)”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玩“弹射纸火箭”的游戏。当学生们听说他们在玩游戏时,他们都笑了,高兴地等待老师给他们一个密码。看这个场景,我指导学生用手中的橡皮筋从不同角度弹射纸火箭,观察比较哪个角度最远。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下,同学们把它们抛起来,横着向前,玩得不亦乐乎。我趁机在同学中指导纠正错误的投掷方法。为了扔得更远,同学们积极改进投掷动作。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好,投掷动作通过率超过93.5%。
4 .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
首先,老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强调它的教育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游戏中灌输“勤奋、敬业、奉献、守纪律”的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教育。如“登峰造极”、“冰雪奇缘”、“过独木桥”等游戏的创作和编写,使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思想、功能、目标等富有教育意义。
其次,老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突出自己的竞争力。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往往最大限度地将身心投入到比赛和自我表现中,以保证比赛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最终取得胜利。学生将在比赛中体验快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利用游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无聊和厌烦,让学生在练习某个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我们在教短跑的时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来教短跑。我在教三年级短跑课程“30米加速跑”时,先指导学生玩“打龙尾”的躲闪游戏:学生分成两组,圈外的学生用软式排球攻击圈内的学生。被撞者离场,两组每5分钟交换一次。在游戏过程中,同学们逐渐认识到,要避免被击中,必须做到:一要反应快,二要快。这个游戏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在短跑中的快速启动能力。然后,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组,练习30米加速跑。运动能力相近的同学会在练习中互相评价,互相竞争,互相赶超,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短跑成绩。然后,我带一部分中等组的同学去差组,一部分尖子组的同学去中等组,起到了激励、带动、帮助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个学生的跑步速度。最后我把三组学生组合成四组,实力相当,进行“30米加速接力赛”学生不会因为素质差而自卑害怕冲刺练习,也不会因为素质好而在练习中自满懈怠。为了集体荣誉,他们都竭尽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冲刺学习中取得了成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突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体育课程的运动技能目标之一是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上学习运动技能难免会出现畏难、厌学的行为,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影响体育教学效果。游戏因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比赛中经常使用竞赛,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难度。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等优秀品质。比如在1000米交替走和跑的时候,很多同学怕累。如果用游戏引导学生练习,大部分学生都会克服自己的生理反应,坚持练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游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游戏可以直接选择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打猎、钓鱼、划船、农耕等。,使体育锻炼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更加有效。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和安排一些包括“跑、跳、投、爬”在内的综合性游戏练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二、在游戏活动中,除了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外,有时还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根据瞬息万变的情况,集中精力利用各种适当的活动来完成游戏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机智、果断、灵活和快速适应能力。第三,在竞技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大局,善于利用游戏中特有的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维护一切利益、自觉遵守纪律等思想品质的教育。第四,由于在游戏练习中有时难以准确分配运动负荷,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时,应尽量按照预定的程序安排活动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限定游戏内容、规则、时间、器材、场地范围等,及时控制和调整运动负荷,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质疑和思考的。新课改背景下,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健康目标:立足于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当下,立足于课堂,加强学生的体育实践;以终身的眼光,抓住时机开展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改善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游戏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中的恰当运用,将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从思想观念、行为观念等方面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健康向上、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创造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