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

# 1年级#绪论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和安排的实践性教学文件。以下是《10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知米: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征。根据最初出现的1米,可以做出一些直观的判断和思考。

2.知道1 m =100 cm,就可以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渐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丝带、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分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缎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对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量身高。都量过了吗?谁能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谈论自己的身高)大家异口同声地用了同一个词“m”。今天我们要去见见Mi(板书项目)。对于体积很大的物体,通常用“米”作为单位。

二、初步了解1米

1,估算实际长度1米。

谈:老师身高1.72 cm。你能估算一下地面到老师的距离大概是1 m高吗?(学生根据现有经验估算)

对话:大家都想估计一下,那我们玩个游戏好吗?让两名学生慢慢打开这卷丝带,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打开的丝带。如果你觉得打开的丝带长度是1米,马上喊“停”。(学生活动)

启示:(指绘制的丝带)这个丝带的长度正好是1米吗?我怎么知道它有多长?(可以用尺子量一下)

【说明:对于“饭”,同学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高度入手,让学生大胆估计,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知道1米。

给我看看米尺。

对话:这是一把米尺,长度是1米。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米,看看1米有多长。

问题:看一看,数一数米脚上的刻度。你能找到什么?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黑板是1 m =100 cm。

3.用米尺测量。

谈:刚才怎么用米尺测量丝带的长度?谁来试一试?

按名称量一条1米的丝带,然后让每组按图案量一条1米长的丝带。

问题:张老师想知道她在离地面1米的地方。谁来帮老师量量她?(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你想知道你在哪里吗,离地面1米?同桌合作,互测。

讨论:标签都是离地1米。为什么贴在不同的位置?

【描述:学生年龄小,缺乏合作学习的经验。对合作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加有序有效。同时也兼顾和重视合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个体经验和思考。]

谈:现在学生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请张开你的双臂,做一个估计。你的床是长于1米,还是更短?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问题:用两只手能画出1米的大概长度吗?

学生手工绘制实际长度1米。

谈话:让每组在教室里选择任何东西,测量一下,看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正好是1米。

小组活动结束后,交换报告。

【描述:先让学生将自己的图片与1米进行对比,然后伸出手来画出它与1米相比有多长。有了参考,学生们会画得更准确。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征。]

三、加深对1米的理解

(1)问题:你能估算出一个1米长的队伍的人数吗?(同学们可能觉得一个竖排大概有五个人;横排大概有3个人)

问题:想一想。同队1米长。为什么有的团队5个人左右,有的团队3个人?

(2)要求:估计一下,以我们平时的步伐走1米需要走多少步?(请一些学生上来走一走)

问题:为什么走1米的时候步伐不一样?

对话:学生们想知道走1米需要走多少步吗?分组作业,在地面上测量1米的距离。我们去散步吧。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3)说话:请闭上眼睛,想想1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伸出双手,对比1米的长度。

(4)问题: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不用米尺量,能剪出1米长的丝带吗?

学生活动结束后,用尺子量一下剪彩是否有1米长。

【描述:1米需要多少人排队,1米需要走多少步,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1米的理解。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通过闭眼再次对比图片,尝试在脑海中建立1米的清晰表象。再者,让学生再根据外观剪出1米的丝带,借助测量进行调整,这样学生心目中的1米的样子就会逐渐准确。]

(5)谈话:让孩子在教室里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约为1米。

学生活动结束后,组织交流。

(6)完成“试一试”。

先分别估算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和高,然后分组作业,测量,填写。

(7)对话: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让你和老师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不能在离老师1米的地方再找个座位?你还能再找到这样的职位吗?

学生们纷纷站在老师身边,最后围成一个半径为1米的圆圈。

第四,课堂总结

问题:我们今天学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

第二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类与排列: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方法。

2.学生只要看一眼一个点,就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4.我意识到在我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景,探索新知识

1,感知分类

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怎么分类?

揭示题目,把生活中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叫分类。

(板书题目:分类)

2.巩固发展经验的分类

根据一个点的形状,如何记录该点的结果?

讨论并汇报。

板块分析法。

还能怎么分?

第二,巩固和加强差异创新

1,课件展示练习7 1,2,3,学生集体完成。

2.拓展思维的开放式练习(分成小方块)老师:学生们从你的书包里拿出另一袋学习用具。请将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和交流。

三、课堂总结

学生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初三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册

理解时钟: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钟面,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认识钟面。整点或接近整点。

2.学生在观察、运算、概括、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初步培养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的重点

知道钟面上的所有时间。

三,教学难点

知道钟面上的大概时间。

第四,教学准备

钟面教学工具。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

1.猜测:小马骏不停地走,没日没夜地休息,它的蹄子像战鼓一样敲打着,提醒人们要抓住每一天。

2.揭秘题目:小朋友猜对了。你想看看钟面长什么样吗?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认识时钟”。

(2)思考探索。

1,初步了解钟面。

(1)描述:我们经常看钟面来知道时间。让我们仔细观察钟面,告诉同学们你在小组里对钟面的了解。

(2)学生活动和教师参与。

(3)说出与钟面相关的知识。

(4)有12个数字,学生可以从1到12依次阅读。

(5)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的针叫分针,短的针叫时针。让学生向同桌展示分针和时针。

2,对整个时间的初步了解。

(1)展示7点钟位置的钟面,让学生猜猜现在是什么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数字。再次展示5点钟位置的钟面,让学生谈论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数字。表盘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个小时。

(3)试教:

给我看三个全时钟面,问这三个表上是几点。你怎麽知道?

学生们在钟面上留出时间,让同桌说几点了。

(4)完成“想做”题1。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早上什么时候起床,晚上什么时候睡觉,然后说出他们的名字。

3.你们什么时候认识的?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时间到了。

先拨7点,7点多一点,最后7点多一点。

(2)七点不到一点。

问:现在几点了?小组讨论,学生报告。

(3)刚过7点。

问:这将是什么时候?

(4)总结:像这样接近7点的情况,可以说是“7点左右”。

(5)盘整:分别显示4点和8点刚过的钟面。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对话,然后全班交流。

(6)完成第三题“想一想,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谈,然后点名回答,适当地询问他们的想法。

(3)检测完善。

1.完成第二题“想一想,做一做”。

(1)告诉我钟上几点了,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每天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2)指出儿童应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良好习惯。

2.完成第四题“想一想,做一做”。

让学生先在自己的钟上拨3,让他们互相看着,看他们拨对了没有。然后分别拨9点和12,同桌互查。

3.完成第五题“想一想,做一做”。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哪些针,还缺了哪些针,然后根据钟面下标注的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时针应该比分针短,分针应该比时针长。

4.完成“思考和行动”的第6题。

问题:第一张图中时钟上的时间是几点?图片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第二张图呢?

追问:为什么是10小时?在小组中谈论你的想法。

总结:一天有两个10小时,一个在早上,也就是早上的10小时;晚上一个,下午10。

5.完成“思考和行动”的问题7。

展示不同时间的图片,问: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个表情?

(4)全班总结。

1.在小钟面上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四年级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册

发现规律:活动目标: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探索各种规律性现象和类似现象中的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认识和理解这种现象及其简单规律,并能把这种理解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观察、猜测、运算、验证和与他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和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与同龄人合作,自己动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规律,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业纸和水彩笔

活动流程:

第一,引入游戏

老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老师说一句话,你用一个具体的动作来表达。你准备好了吗?(拍手-拍手-跺脚)(3次)

老师:孩子们,猜猜你们下一步该做什么?

哇,猜得不错。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猜到的?

老师:小朋友仔细观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安排。今天,我们一起来找规律。(板书:寻找规律)

二、活动的内容

1,找到规律

猜表情:首先,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淘气。(演示课件)可以调皮,可以笑,可以哭,可以笑。让我们学习淘气的表达,好吗?看哪个孩子学得最好!你知道小淘气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吗?

哦,那个淘气的小男孩笑了,每个人都说,孩子们真聪明!

放飞气球:那个淘气的男孩又去公园放飞气球了。看这些气球。你发现了什么?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解锁代码:气球在玩,淘气的男孩准备回家。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他忘了门上的密码。孩子们愿意帮助他,对吗?

2.绘制规则

老师:孩子们很棒。如果他们能找到规则,他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会找到一种模式。你能画一个图案吗?(展示一组圆圈)你能用手中的水彩笔把它们变得有规律吗?(同桌交流,实物展示)

3、计算法则

老师:小朋友画的规则真好看。老师想把这些规则的圆圈串成一条漂亮的项链。接下来老师应该怎么串?那你知道第一个红色的第二十个是什么颜色吗?那31呢?这条项链可以串43颗珠子。你知道最后一个,第43个会是什么颜色吗?

4.生活中的法律

老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看,(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代文物-少数民族服饰-一年四季跳舞的孩子)除了老师说的,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矩吗?看看周围,想想平时都见过什么。还有什么?

5.创造法律

老师:原来我们的法律无处不在。要不要自己创造一些规律?

你能用行动制定一个规则吗?

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学习工具。可以用材料包里的学习工具来设置规则,也可以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出规则,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猜规则。让我们以四个孩子为一组,比较哪一组学生创造的规则更多,也更漂亮。

三。活动摘要

这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一些生活中的共同规律。学完有什么想法吗?

是的,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希望你能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我们的法律无处不在。我们回家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和有趣的数学现象,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五章

数字的顺序: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字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的数字。

教学过程

首先回顾引言,揭示主题。

1,对话介绍: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会了数字的构成,数字的读写,数字的顺序。老师想考考你。你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1)6是()位数,100是()位数,82是()位数。

(2)28中的8在()位置,表示()();2在()位置,表示()()。

(3)36由()个十和()个一组成;四个十和五个一组成的数是();99里面有()十和()一,后面是()。

(4)按数据顺序填写数字:

34、35、()、3769、70、()、72

2.学生们学得很好。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1),在○、"3□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