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思怕便便?如厕训练卡关了!

小心思怕便便?如厕训练卡关了!为什么别人家孩子1岁半开始如厕训练就戒掉纸尿裤,我家孩子却如厕训练有困难?我家孩子居然说怕便便,讨厌厕所!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以消极的态度威胁过孩子上厕所。特别需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吗?孩子讨厌上厕所,但当父母受到长辈的巨大压力,要求在厕所训练时,应该如何应对?让这三位专家告诉你如何成功地协助孩子愉快地完成如厕训练,从而解除你的焦虑。

从这里开始!基本如厕训练技巧1.1.5 ~ 2岁,肌肉控制的发育已经逐渐成熟,可以开始尝试如厕训练,只要你有能力(不一定是口语能力,有的孩子会用手势)主动向父母表示你有排尿或排便的意图。

2.有些孩子可以顺利地直接使用成人马桶上的小马桶,但有些孩子不喜欢脚飞的感觉。家长可以带着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马桶,放在家里固定的位置,让孩子上厕所的时候,脚有踩在地上的感觉,更安心。

3.因为孩子晚上控制额叶的能力差,不容易成功,所以最好选择白天进行如厕训练。

4.爸爸是孩子比妈咪最好的模仿对象,尤其是1.5 ~ 3岁的孩子,可以尝试鼓励或者带孩子一起上厕所。

5.可以用相关绘本引导孩子明白,上厕所就是长大了,或者戒掉纸尿裤自己上厕所很有趣。

6.4岁左右,大部分孩子已经几乎完全控制了膀胱和肠道的肌肉,但是完全控制并不代表100%的成就!如果孩子尿裤子或尿床,请家长以平常心对待。

延伸阅读:孩子准备好戒掉纸尿裤了吗?在你决定之前做这个测试!

如厕训练一定要从夏天开始吗?

台北万华亲子中心副主任、心理咨询师陈燕琪认为,训练孩子上厕所的季节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早期有这个想法,可能是怕孩子冬天着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到了冬天,如果真的很冷,家长可以把家里的暖气或者相关设备打开保暖,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光着身子就感冒了。

还是卡关了?高级如厕训练技能及格1。孩子害怕排便怎么办?情境:孩子会说“我怕便便”“我讨厌上厕所”,观察孩子的行为、表情、举止真的是这样。但是孩子在家里从来没有受到过威胁,一次次用有趣的绘本引导。我们如何帮助他们?

心理学家李说,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h·埃里克森(Eric H. Eric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如厕训练会跨越幼儿期(1 ~ 3岁)和学龄前儿童(3 ~ 6岁)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孩子开始每天“自主地、自发地”尝试使用身体不断进化的能力,“有个人意志”地走、爬、说话、吃、抱、拿、扔、咬、排泄,从行动的结果中获得反馈,在试错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力量和方法,从而增加控制感。

建议父亲比母亲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和观察是什么影响了孩子“自主性和自发性”以及“个人意志和控制感”的发展:

1.自主性和自发性:孩子对“便便”的恐惧真的会影响他对自主性的尝试吗?孩子对便便的理解和想象是怎样的?孩子如何理解便便和自己的关系?「便便」会伤害自己吗?比如你可能经常便秘,在“便便”的时候要非常用力,很痛苦,很难受?还是孩子认为“便便”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或者像自己的宝宝一样,不希望“便便”离开自己的身体?害怕赤裸冰冷?

心理医生陈燕琪说,有些孩子可能不喜欢在厕所里撒尿,会有一种水溅到自己身上的感觉。有些孩子不喜欢每次大便都会被爸爸催得比妈妈还紧的感觉。建议他们的父亲可以静下心来,一起思考一下,是什么可能让孩子减少这种主动性和自发性。

2.个人意志和控制感:孩子缺乏完成“便便”这个动作的意志和动力,可能与他们无法控制力度、时间、场地或厕所有关。当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调整,或者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就会失去自控力,从而降低完成“便便”的动力和意愿。

具体做法:

1.“你在担心什么,孩子?”,“哦,难怪你担心……”我告诉你,其实,这个只要……,你愿意和爸爸一起试吗?」

2.“孩子,我们来玩个游戏。我们吃的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旅行。哦,他的第一站是在我们的嘴里,咬穿我们的牙齿后,他进入食道,然后去胃…你知道最后一站在哪里吗?是我们* * * (* *)哦,所以尽量让他慢慢离开我们身体的最后一站!」

3.“孩子,我们来变个魔术吧。我们把便便从身体变成了马桶。你觉得会改变多少次?”是要5秒改还是10秒改?」

4.“便便藏在我们的身体里。让我们一起变魔术,看看我们能不能改变它。加油!能变出来的人都很厉害!」

5.“你觉得便便长什么样?”“你看像不像…(巧克力,毛毛虫)?」

总之,肯定孩子做过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动力,给出明确的建议让孩子去尝试。重点是轻松、有趣、好玩的方式和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主性、意愿和控制感。

延伸阅读:尿床,反抗,不断失败?如何让宝宝成功戒掉纸尿裤?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恐惧期?《广广老师的细心咨询室》一书中提到,恐惧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原始反射。当人受到不熟悉的事物威胁时,会用我们的反应来保护自己,感到害怕。尤其是4岁以下的孩子,由于自我保护能力尚未成熟,特别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给人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让孩子知道,你和他在一起,不会离开,不会消失。有了父母的鼓励和安慰,你的孩子就会愿意鼓起勇气去尝试!当孩子的恐惧感上升时,父母所有的威胁性话语或行为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害怕,哭得越来越多,没有任何积极的帮助。

家长的整体心态影响孩子的学习意愿。

3-4岁的孩子特别担心做错了事或者受到责备。孩子往往会因为害怕被指责而更加抗拒一些东西。孩子的情绪其实是和父母联系在一起的。当家长此刻有过度的情绪表达或责骂,更容易导致孩子的错误连接。

小心思怕便便?如厕训练卡关了!卡间隙2。孩子一直假装上厕所,不肯真的去的情况:孩子3岁了,却只能假装玩厕所的游戏,问为什么不真的出来。孩子回答:“我已经装乖了,我不想真的去。”我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李进一步指出,在“假装排便”的情况下,孩子坐在马桶上可能是为了配合父母,可能是“被要求”而不是自发的。为了促进孩子的自发性,孩子们通常会有一个儿童厕所。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给自己的马桶起名字,比如“马桶娃娃”,问孩子“你想什么时候和你的马桶娃娃玩?””,“你要马桶娃娃怎么帮你真的便便出来?“要不要厕所娃娃陪你聊天?你说什么鼓励你?”,“爸爸比妈咪记得更清楚,好像有一次马桶娃娃真的帮你排便了。它是怎么做到的?尽量通过积极有趣的方式,着重提高孩子的自发性和控制力。

特定实践

1.使用向上奖金法。比如,孩子假装上厕所五次,哪怕只有一次真的成功了,也要把注意力放在那次成功的经历上,立即给予强化和鼓励,逐步强化孩子上厕所的意愿和自己上厕所的独立感,让孩子和自己产生积极的体验联系。

2.爸爸可以试着说:“哇,这次你要告诉爸爸妈妈你很棒。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能做到。”哇,你已经知道什么是假装,什么是上厕所了。那么下次你准备好了,爸爸妈妈就可以和你一起慢慢练习,真正的便便出来。」

高级如厕训练技巧8重点整理泰安医院安美诊所敦南儿童集中中心医疗合作万功能治疗师的建议:

1.如果孩子在训练期间还在厕所里穿纸尿裤也没关系。没有必要一开始就强制要求脱下尿布。孩子只需要坐在他的马桶里,即使不想脱尿不湿,也可以先包好再放进尿不湿里。

2.在固定的时间养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固定的时间,还要注意的是,孩子一定要带足够的水,多喝水,多吃纤维类的水果蔬菜,这样孩子上厕所的时候才能真正出来。否则,即使他们故意在固定的时间把孩子放在马桶上,孩子的生理状况也不会出来,当然也很难成功,这样孩子就越来越难以有效地将尿液或粪便与马桶连接起来。经过郝伟治疗师的例子,比如爸爸可以引导孩子先喝300杯水左右,30分钟左右后,带孩子先坐在马桶上。因为之前喝了更多的水,孩子小便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3.爸爸不要过度焦虑孩子对如厕的恐惧或抗拒,甚至是训练不成功。孩子其实比妈咪更能感受到爸爸的焦虑,这种焦虑更难成功。其实有时候小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大凳子会去哪里,也不知道厕所是怎么回事,尤其是厕所居然是个洞。这个洞会让一些孩子感到害怕或不舒服。可能是孩子害怕从那个洞里掉下去或者感觉到了。

4.当孩子有不敢反抗大便或如厕的言语或行为时,迅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一直拼命问孩子:“你怕什么?””“你为什么会这样?或者故意强调:“你是不是怕大便又黑又脏!因为害怕,孩子有时候会把注意力放在* * *事情上,这会让他们越来越紧张害怕。这个时候,不如赶紧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害怕的东西上。甚至让孩子拿着自己喜欢的或者只是——玩的玩具去上厕所也不心疼!

5.孩子害怕的时候,请不要老提“勇敢一点”、“你胆小一点”、“有什么好怕的”之类的话。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耐心地给孩子更多足够的时间。其实有时候孩子自己也会发现原来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自然会愿意去尝试,去亲近。家长要明白,有时候你觉得孩子害怕,但有时候并不是真的害怕,只是相对于其他事情,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和理解,或者说他们使用的描述性词语并没有那么多样。

6.如果如厕训练一开始就失败了,包括爸爸已经可以比妈咪更能感受到自己和孩子的焦虑或压力,请先暂停2个月左右,多给对方一些时间,等你准备好了再重新开始。

7.只要发育或生活上没有身体上的问题,父母就不必过于担心或焦虑。上厕所的关键点是孩子独立自主,并不是到了一定年龄一定要达到的目标。

8.心理学家李曾多次强调:“在65、438+0 ~ 6岁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反应。如果采取鼓励的态度,孩子就能发展自主和勇敢的尝试;如果偏向于严厉的态度,会影响孩子自主性和控制感的发展,容易造成孩子内心感到害怕和害羞,行为上更加孤僻和被动。」

家里有长辈的压力吗?至于来自长辈的压力,心理医生陈燕琪建议,爸爸不必比妈妈马上做出所谓的回应。有时候长辈还没学会上厕所就忍不住对孩子说比较或负面的评价。爸爸可以在回家的时候安排一段快乐轻松的时间和他们的父母孩子在一起,认真自然地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爷爷奶奶刚才对孩子说的话的含义。这同时也会给他们一个机会。

如果长辈真的总是急着对孩子说一些不合适的话,那么爸爸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当场对孩子说:“妈咪已经觉得你每天都在进步了,你已经学会了巴拉巴拉巴拉。相信你会慢慢学会的。妈咪会陪你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慢慢学习练习。一方面避免与长辈不必要的冲突。另一方面,孩子能感受到更多的支持,更有安全感,更有学习和进步的意愿。

宝宝停尿布时,大人的NG行为为NG 1,打断孩子玩耍,突然打电话或要求孩子上厕所,没有任何征兆。心理专家陈燕琪建议,家长要注意打电话或让孩子上厕所前后的情况。有时候,可能孩子在玩耍,他沉浸在自己觉得开心的活动中,大人却突然跳出来拼命问他有没有大便。你想去洗手间吗?也许孩子的不愿意,只是不愿意离开被命令快乐的情境。并不是像家长想象的那样,孩子不理解,不愿意或者拒绝上厕所。

NG 2。明明我自己也会说屎,突然就完全不说了。父母超级生气。2-4岁的孩子其实遇到的是所谓逆反心的发展问题。有时候父母要求或者邀请他去上厕所,他就是不想去,有的甚至故意忍住,让父母去找孩子的大便。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天来临,气温骤降。其实孩子的大便在尿布里。没有大人想的那么难受,但是孩子其实感觉很温暖很舒服。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不会主动表现出排便的。所以,请不要因此而感到愤怒或无奈。其实静下心来想想也很正常。

NG 3。总是催孩子上厕所。《我家的好医生》这本书里提到,当父母提醒或问孩子要不要上厕所时,孩子一般回答“不要”,但可能过一会儿就马上出来,或者说有急事要上厕所。这种情况往往会让父母感到愤怒和不耐烦。请不要责怪孩子,因为你之前问他的时候,他真的不想尿尿,但是你的一句话到了他的大脑,提醒了膀胱尿尿!所以没多久孩子就出来了或者很快就说我要上厕所。

不要把如厕训练当成“不成功”,或者当成孩子成长的“过渡期”。

心理专家陈燕琪建议,当如厕训练没有想象中顺利时,家长要减少焦虑。一般来说,儿科医生会说,大概一年半以后,肌肉会逐渐成熟,可以尝试开始如厕训练,但这并不代表一定要从这个时候开始。如果他们年龄大一点,口语表达能力好一点,一开始肯定会很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