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游戏

学前教育网整理了一篇关于儿童游戏的专题论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儿童游戏》,希望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一种能使儿童快乐、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自发的、不寻常的行为。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孩子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可以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孩子玩游戏离不开老师的引导,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舞台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可以供老师学习。

第一,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们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就像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并孕育着发展的一切趋势。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老师可能会认为游戏是孩子自己玩的。只要没有问题,老师可以不管,完全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老师知道通过观察来引导孩子的游戏,但不清楚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存在想观察却不观察的现象。其实只要我们反复尝试,仔细观察孩子的每一次玩耍,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情况,分析孩子在游戏中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了解孩子的游戏兴趣和需求,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定适合孩子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方案,真正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二,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孩子自主的活动,是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大人强加的强迫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不是大人意愿的执行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玩游戏。教师要全方位地看待孩子的游戏自主性,让孩子自己决定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去哪里玩等。孩子是游戏的主人。

平时老师在指导孩子游戏时,要仔细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不要把大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孩子,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游戏,更不能代替或指挥孩子的游戏,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剥夺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游戏中,孩子拥有决定一切的权利,比如: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要放在孩子需求和兴趣的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和内容应该是儿童自身经验的再现;游戏中的矛盾纠纷,应该由孩子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儿童游戏的需要来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让孩子愿意自觉遵守。只有让孩子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与玩具材料进行互动,才能让活动的方法变得灵活,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兴趣并自主体验,才能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将外界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所以,教师要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孩子主动控制活动的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老师引导孩子游戏的关键。

三,指导儿童游戏的具体策略

首先,不同年龄特征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游戏。比如小班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所以老师在玩游戏的时候要时刻关注孩子。当他们对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者只是喜欢玩某一类游戏的时候,老师会用和孩子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做游戏,引导孩子模仿,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助者来指导孩子的游戏。即当儿童需要教师参与游戏或教师认为有必要干预和引导时,儿童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角色或教师本人参与儿童游戏,通过教师与儿童、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引导儿童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段时间,让孩子说说游戏中的过程经验、存在的问题、创意的想法和做法,通过孩子之间的讨论,让他们与已有的经验碰撞,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其次,针对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游戏。儿童在玩游戏时,由于材料不同、游戏规则不同、游戏中活动范围不同等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不同游戏主题中的问题也不同。在角色游戏中,可能会因为不与人互动而产生矛盾,或者物资无法满足需求,产生问题;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在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技巧或指导;或许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演游戏中道具的使用;在规则游戏中,可能是理解和遵守规则等等的引导。在相同主题的游戏中,由于儿童经验的多少,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比如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都喜欢“经营一家”这个游戏,但他们在游戏中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阅历决定的。所以不同游戏主题的引导方式是不一样的。老师要根据每个游戏的特点和孩子的需求来引导游戏。

那么对于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剧情发展阶段,就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儿童在游戏中对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出现、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孩子的游戏情节、表演、需求在每个阶段都不一样,对每个阶段的引导也应该不一样。如果老师不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来引导游戏,可能会让孩子的游戏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因此,在游戏阶段,教师要根据儿童对游戏的兴趣和需求,提供环境和素材,运用各种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孩子的情况,根据孩子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应尽可能地估计儿童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儿童游戏中新的玩法和思路,为儿童提供各种质地、种类和功能的材料,包括模压玩具、替代品和辅助材料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在游戏高潮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孩子对游戏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进行推理,从而帮助孩子形成和分享正确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