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教案是教师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的实践性教学文件。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让我们看一看。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1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观察图片,学会描述小动物的表情。

2,知道小伙伴要友善。

3、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积累孩子的想象力。

4.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活动准备:

1,体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孩子玩跷跷板,让孩子自由交流玩跷跷板的感受,学习儿歌《跷跷板》。

2.配套材料: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跷跷板”

活动流程:

先用“跷跷板”的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导游:孩子们都喜欢玩跷跷板。玩跷跷板真的很有趣。我们一起来读儿歌《拉锯》:“拉锯,真好玩,你上天堂我下地府。上去像飞,下来像坐飞船。上下车真幸福。”让我们来看看图中小动物在跷跷板上玩耍时发生了什么。

二、一次展示四张挂图,引导孩子自由观察和交流。

启发孩子交流:兔子在做什么?当熊来的时候,他应该做什么?结果如何?

三、引导孩子观察图片,逐一启发提问,帮助孩子理解和讲述图片内容。

1,图①: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公园里玩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丰富词汇:开心)

2.图② ③:这时,来了一只小熊。它做错了什么?它是怎么对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什么表情?(丰富词汇:恐惧)

3.图④熊还说了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呢?

第四,引导孩子互相讲述图片的内容。

五、要求个别幼儿利用挂图或操作材料中的“跷跷板”在小组面前完整地说出图片内容。

第六,讨论交流,给图片命名。

伊伊:熊做错了什么?它应该做什么?朋友玩跷跷板怎么玩才有乐趣?我们可以给这幅画起什么名字?

教学反思:

教这一课的时候,我先放图片跷跷板。问大家: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这个问题比较刺激,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得更好。把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到这个相对简单的环境中,让学生更好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能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2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跷跷板》感受音乐的高低和音阶的旋律。

2.我可以设计相应的动作,用音乐玩相应的游戏,喜欢和同龄人互动,参加音乐活动。

3.初步掌握学习唱儿歌的技巧,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游戏乐趣。

4.感受歌曲的幽默特点,听音乐游戏。

5、能唱出准确的曲调,口齿清晰,并能在团前大胆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与伴奏,图集,玩偶,玩游戏的道具。

活动流程:

一、比赛节奏:高的人和矮的人

1,带领孩子听音乐,玩“高人和侏儒”的游戏。

2、幼儿跟着老师在教室里围成一圈队形,随着音乐变换动作,上下起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声乐练习

玩吹气球,练习用“Woo”发长短音和高低音。

老师示范:双手在空中比划气球,一边发音,一边改变气球大小,用刻度,“123”、“12345”、“1234567”逐渐由低到高,气球变大,由高到低,气球变小。孩子学习模仿,达到练声的初步效果。

第三,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认识跷跷板。

1,对话引出游戏内容。

说明:孩子们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怎么玩?

老师用动作解释跷跷板的形状和玩法,用肢体动作表达跷跷板。引导幼儿用动作展示跷跷板,反映跷跷板高度的不同变化。

2.两个孩子一起玩跷跷板游戏。

引导孩子学会互相合作找朋友,像跷跷板一样行动。在游戏过程中,首先介绍儿歌。

第四,孩子学唱歌。

1,欣赏这首歌,说说你在歌里听到了什么?

跷跷板,真有意思。一会儿高,一会儿低。1234567i天上的星星。

跷跷板,真有意思。一会儿高,一会儿低,i7654321落地。

先由老师示范演唱,让孩子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对儿歌有初步的了解。

2.老师第二次示范唱歌,展示图集,熟悉歌词。

老师对照图集讲解歌曲内容,让孩子在理解图集的过程中熟悉歌词,激发对图集的记忆。

3.帮助小娃娃唱音乐的步骤。

说明:小娃娃身上的这一步叫音乐步,每一步都有不同的发音。请在小娃娃旁边跟着音乐一起唱。引导孩子学习唱歌,认识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音阶。

4.完全学会唱歌。

老师边唱边教,引导孩子带着肢体语言去表达歌曲的感情。

第五,用肢体语言表演歌曲。

在熟悉歌曲的前提下,孩子可以用跷跷板的动作来唱歌。

六、两个孩子配合,加上跷跷板游戏表演歌曲。

游戏:跷跷板。玩跷跷板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3活动目标:

1.听故事,学习“过年”的传说。

2.我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人们应该互相拜年,并学习简单的问候和新年祝福。

3.感受“过年”的节日气氛,激发过年的欲望。

4.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和特点。

活动重点:

知道“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过年”的传说。

配套课件:小班语言故事课件《过年》PPT课件

活动准备:

1,《年兽》故事课件,课堂

2.环境布置成新年的喜庆气氛。

活动流程:

1.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

“哪一年?”

“年最怕什么?”

"人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除掉年?"

2.引导孩子讨论过年的时候人们应该做什么,说什么。

(1)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讨论。

“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都互相做什么?”

“拜年了该怎么办?”

“拜年的时候应该说什么?”

(2)教师总结:

春节期间,人们应该互相拜年。拜年的时候说一些吉祥的祝福,比如见到爷爷奶奶时说“祝你身体健康”;见到叔叔阿姨,可以说“恭喜发财”“祝你一切顺利”;遇到小朋友可以说“祝你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聪明”等等。

3.和孩子一起玩音乐游戏“恭喜”。

孩子们边唱歌边找朋友。当歌曲结束时,他们应该对他们的好朋友说一句祝他们好运的话。

4.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映:

教这一课的时候,我先放图片跷跷板。问大家:你们玩过跷跷板吗?现在有个问题:只有你爸爸玩跷跷板,那你怎么把你爸爸翘起来?这个问题比较刺激,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得更好。有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个大石头,或者另找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只有你和爸爸不能去接她的东西,也不能去找同学。这样,学生的思维只能从爸爸、自己、跷跷板中寻找。把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到这个相对简单的环境中,让学生更好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能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第四部分活动目标

1,感知和理解童谣内容,感受“高”与“低”的对比所产生的趣味之美。

2.尽量用合适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背诵和表演儿歌。

活动重点

感知和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节奏美和情趣美。

活动难度

识别和区分红色直箭头和绿色弯箭头,理解这两种不同箭头图标的含义。

要准备的活动

1,经验准备:有过玩跷跷板的生活经验。

2.资料准备:PPT教学课件;婴儿座椅呈半圆形排列。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人生经历,感受跷跷板的乐趣。

老师:孩子们,你们有人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怎么玩?

第二,尝试背诵童谣,理解童谣的内容。

1.老师完整背诵儿歌《跷跷板》,孩子感知儿歌内容。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叫《跷跷板》。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告诉你你听到了什么。好吗?

引导点:识别“上下”的小箭头标记。

2.教师分段背诵儿歌——第一段,集体感知和理解第一段的内容。

老师:跷跷板,上,上,上,下。我是一条鱼,这条鱼游到了河底。

指导要点:识别地图标记“鱼游到河底”

3.教师分段背诵儿歌——第二段,集体感知和理解第二段内容。

老师:跷跷板,上去,低上去,高上去。高高在上,我是一只鸟,鸟儿飞到树梢。

指导要点:识别“鸟儿飞向树梢”的地图标记。

第三,尽量用肢体动作来表达儿歌的内容和情境。

指导重点:尽量用“伸臂、侧摆、下蹲、起立”等肢体动作配合老师和孩子集体唱儿歌的速度,合拍表现儿歌的内容和情境。

活动扩展

1.尝试把跷跷板上的儿歌读给父母、爷爷奶奶听,复习巩固练习,帮助孩子掌握背诵儿歌的节奏、速度和韵律美。

2.在幼儿完整、富有表现力地背诵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学习唱“跷跷板”歌,在班级表演区摆放“小鱼小鸟”的头饰进行分组表演,有针对性地提高小班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歌唱表演能力。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5活动目标:

1,用等价替换法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运用判断和推理灵活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教具:天平、塑料水果、实物图片。

学习工具:每人一张操作卡。

活动流程:

首先,展示天平,介绍原理

1,余额是干什么用的?

2.介绍原理:当指针在中间时,左右托盘平衡是什么意思?

左高右低是什么意思?

右边高左边低是什么意思?

3、示范秤称塑料水果

称一个苹果和一个草莓,苹果这边的托盘低,草莓这边的托盘高,说明谁重谁轻?

称一个苹果和两个草莓,两边托盘平衡,说明什么?

总结: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草莓的重量。

第二,展示实物图片,了解重量关系

一个西瓜相当于两个菠萝的重量。

一个菠萝相当于三个苹果的重量。

一个西瓜有多重?

孩子先要,老师用等价替换法引入。(有图演示)

(也就是把所有的西瓜和菠萝都换成苹果的数量)

第三,展示跷跷板图进行进一步转换

图:一个长方体积木等于两个正方体和三个圆柱体的重量。

1.在跷跷板的左边放两个长方体的积木。你能在右边放几块积木来平衡跷跷板?

2.把四个方块放在跷跷板的右边。你能在左边放几块积木来平衡跷跷板?

有很多方法让孩子讨论,老师总结,这样跷跷板才能平衡。

四、操作游戏《我是小平衡》

老师配图:一颗白菜等于两个萝卜,三个茄子的重量。

要求:以孩子的身体为支点,左右手为托盘,在操作筐中找到两种蔬菜,使左右手托盘中的蔬菜种类相等。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第六课的教学目标:

1,能利用观察、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杠杆尺的平衡做一个假设性的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了解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注人们使用杠杆天平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和沟通;愿意用我所学来改善我的生活,

3.了解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结构;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杠杆尺子平衡的规律。教学准备:

课件,杠杆尺,钩子代码等。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场景,提出问题。

1,看课件,看看猪遇到了什么麻烦。

2.学生交流小猪犯的错误,并尝试帮助小猪。

3.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看课件,看看猪遇到了什么麻烦。

4.如何帮助它改正?

5.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提问。水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持平衡?你猜对了吗?如何才能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第二,师生之间的互动

1.展示杠杆尺,介绍杠杆尺的零件。

2.学生观察交流杠杆尺的特性。

3.问一个问题:我在左边第一个框里挂一个钩子代码。怎样才能让杠杆尺保持平衡?

4.学生交换意见并操作演示。

5.如何验证老师的进一步提问?

6.通信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7.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8.学生报告并交流实验结果。

9.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什么规律?如果我在左边第四个盒子里放两个tick码,你能直接告诉我如何在不动手的情况下保持杠杆尺平衡吗?如果你在左边的第五个盒子里放两个校验码会怎么样?

10,找到规律了吗?

11.适用法律。在杠杆尺能操作的范围内自己提问,让小组同学直接说出结果并验证。

第三,生活中的平衡

1,我们已经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定律。我来考考你,看你能不能用平衡定律解决问题。看课件。

问题1。爸爸和孩子怎么玩跷跷板?问题2。那三个孩子呢?

2.平衡法则在生活中运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继续看课件。

(1)杂技演员走钢丝。

(2)引入平衡

第四,拓展活动

1.你从这一课中得到了什么?揭示主题。

2.我们探索了关于平衡定律的知识。你打算用它做什么?展示秤,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