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活动运营

我来说说我对活动运营的看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活动的价值、如何策划活动和案例分析。全文近7000字。建议你慢慢看,多看几遍。1.活动的值是1。这可不是泡一杯好咖啡那么简单。刘璐的咖啡店开张了。虽然她费尽心思装修店面,但在门口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没有注意到咖啡店。她急了,想不通为什么传说中的“口碑效应”还没出现,因为刘璐坚信,她的咖啡比对面的星巴克好喝多了,只要尝一次就会爱上。她越想越生气。她决定做点什么,于是她去找店里唯一的一个年轻人,征求他的意见。男嘉宾抬头慢慢说,咖啡味道不错,环境也不错。听到这个评价,刘璐激动地坐了下来,凑过去问:怎么人这么少?男嘉宾想了一下说,我没找到这个地方。没有理由从星巴克转到这里,而且我不知道你的咖啡很好。刘路突然意识到,没有理由不去尝试,所以不知道咖啡好喝,口碑传播也就没有了来源。开咖啡店不仅仅是做咖啡!咖啡店只是静静地躺在路边,人们不会注意到。他们需要伸出一只“手”来拉客户进来。“这手”就是一个活动,比如爆款半价、减卡免卡、满送一等。,然后用美味的咖啡让顾客爱上它,从而带动后续的消费和口碑传播。2.互联网和咖啡店之间有一些共同之处。即使产品的功能和体验非常好,也可能没有人去访问。没有用户,就没有价值,就无法形成口碑,用户也无法滚雪球。从这个角度来说,做互联网产品和开咖啡店差不多。道理和开咖啡店一样。我们需要让用户关注这个产品,给他们一个访问的理由,加深他们对产品定位的理解。还要伸出“活动”之手,不断但有策略地吸引用户访问、参与或购买。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不断加深用户对产品的理解,促进留存和口碑传播。通过上面咖啡店的例子,阐述了“活动运营”的价值及其在产品运营中的作用。总的来说,为什么要做活动?把“活动运营”的价值总结如下:吸引用户注意力,激发用户贡献,强化用户对互联网上所有线上活动的认知,最终的效果离不开这三点。2.如何策划一个活动下面是一个活动从头到尾的完整策划过程。先写具体方法,然后12案例讲。1.活动类型:补贴、滴滴与美团外卖的红包话题、keep的#我要上头条#、微博的#我要带微博去旅行#有奖品、功夫熊猫3影评活动、贴吧的抽奖游戏、支付宝集福、百度地图的#樱锥跑酷#2。活动目的:拉新,下单或启动app的新用户活跃。提升某个产品或品牌的订单号,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3.从需求切入:用户需求的场景,滴滴春节拼车用户关注的热点,微博中#汪峰#用户的逐利心理,O2O活动的满减。4.策划活动的第一步,从目的出发,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目的是什么,哪个最重要。合理的做法是先明确目的,再据此思考活动后续。理想的情况是把“目的”变成“数据”。比如app希望增加用户规模,这是目的,把它变成数据是为了提高DAU。所以宣传DAU是活动的目的。活动的目的是策划活动的出发点,是思维的源泉。把握好这一点,在接下来的步骤中就不会偏离我们的初衷。第二步,确定目标和时间目的是一个数据,目标就是把这个数据具体化。在上例中,活动的目标是将DAU提高50%或达到10W。这一步,要确定这个目标预期,即使没有具体数字,也要有一个大概的数量级。因为预期的幅度会影响下一步计划活动的形式。如果预计DAU从5W提升到6W,适用的活动很多,难度也没那么大。但是如果期望从5W提升到10W,那就要绞尽脑汁了。很多形式的活动都是不可行的,因为达不到预期。另外,活动的起止时间也要有一个大概的范围。如果你渴望得到活动的效果,活动一定要尽快展开;如果没有,那么你可以有一个选择。因为一个活动如果能获得动力,就会事半功倍,而这个“动力”就是时间点。第三步,规划活动形式的目标和时间就像画一个框架。这一步是在框架内规划活动形式。通俗地说,就是做什么样的活动,这是活动策划的核心步骤。策划活动的本质是寻找活动目标、用户需求和产品形态的最佳组合。就像射箭一样:目标是活动的靶心。不管你用什么姿势射击,都要瞄准靶心。用户的需求就像风向一样。会沿着它射出的强大而精准的产品是弓箭,活动要落在产品上,就像用弓箭射靶心而不是扔石头一样。有几个重点需要注意:①尽量让活动有趣,只有在玩的过程中达到操作的目的。所以,即使不是游戏,也可以把活动游戏化,这样会更有趣。诚然,很多产品与游戏无关,但也可以转化为游戏的形式或角度。举个猫眼电影的例子。这一页太长,只剪了一部分。在这一页的底部有一个电影列表。活动规则是根据这些表情猜电影写影评,根据猜的次数来奖励。2操作便捷从用户看到活动开始到操作环节结束,每一步都会受到极大的损害。首先,主动操作步骤少;其次,不要让用户在非活动进程的页面里跳来跳去,用户会找到路的,尤其是app。③在策划活动时,尽可能把规则做得简单,让用户不用研究就能明白,一眼就能看出“做什么就会得到什么”。除了简单的规则设置,规则的表达也要简洁。一个完整的活动规则需要很多字,包括时间、操作方法、奖励方式、奖品清单、附加条件、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用户的阅读成本。其实只有最关键的规则才能理解,用户才能参与。其他的都不重要,甚至有些条款只是为了免责。因此,在活动页面上表达规则时,核心规则放在页面顶部的显著位置,具体规则和免责条款放在页面底部。这部分内容刚好可用,用户看不到也没关系。以优步为例,看看活动规则的表达是否容易理解。当我看到优步的活动规则时,我被那笨拙的不同角色的文案弄得崩溃了。这简直就是考验智商的测试题。似乎目的不是让用户明白,而是让更多人难倒。我试着改了一下:本周六周日带优步3次,也就是下周免费用6次;带优步5次以上,下周就有机会免费申请10次!你可以对比一下上面的文案,我觉得更好理解最重要。上图很多文案毫无意义,反而增加了阅读成本,比如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这样的文字已经很多了,不需要这样的文案来烘托气氛,页面的标题已经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了。而且因为有“查看详情”入口,所以这里不需要写太多细则,比如最高立减15元,到账日期,活动截止日期等等。感兴趣的用户会点击详细规则阅读。(4)突出用户利益。用户参与活动会有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利益。在活动页面中,用户的收益要放在明显的位置,优先级最高。因为页面的受众是用户,符合用户的利己心理。所以很多活动页面都会把奖品放在第一张图,比如物质类的iPhone,红包,礼盒,精神类的特权,等级,称号,然后活动规则,操作区都在下面。这样的案例很多,这里就不细说了。⑤视觉进度标记活动一般有一系列操作,每次操作后都要给用户一个反馈,比如数字+1或者进度条迈出一步。目的告知使用者操作成功,已被记录,也是一种精神鼓励。活动页面也需要营造大众化的氛围,符合中国人爱热闹的心理。所以很多活动页面会在页眉显示“12345人已参与”,数字会不断刷新。下图是Meituan.com当年推出的第一款产品。页面会显示有效时间倒计时,有多少人买了。虽然从现在来看,美团不是一个活动平台,但在成立之初还是很活跃的,所以这个案例也可以借鉴。以上五点是活动本身要注意的事情,具体方法就不多说了。成功没有捷径,只有知方法,多积累,拼天赋。在这一步之后,活动背后的形式、规则和逻辑就确定了。第四步,跟进设计、开发、上线活动,这是全权负责运营的项目。这个环节主要体现项目经理的作用。无论PM落地、UI设计、线上研发、申请资源、对外合作等。,操作人员要跟进,注意最后的效果和时间。第五步,推广资源就绪活动的有效性,推广渠道也很重要。这些都要在活动上线前准备好,包括确定上线时间安排,素材设计,数据统计。这一步和前一步是并行的,同时进行。推广资源分为站内和站外。站内主要是资源位、推送、系统通知等现有渠道,或者精准用户群的定向推送站外,一般需要进行资源交换或者付费。寻找更适合推广这个活动的产品,会比站内转化率更好。另外,应用市场和Appstore也是场外渠道。前者可以申请发起、有奖活动、专题等合作,也可以付费推荐。后者就是刷榜。第六步,做好风险控制和备选方案,列出活动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根据每个风险点有备选方案应对。风险点大概有几类:技术方面,上线时间延迟或者上线后的BUG推广,资源没有按时到位的用户方面,作为活动主要卖点的用户对外部环境不买账,其他热点爆发,比如雾霾,六小龄童,马航法。有违法行为,比如色情,欺骗消费者权益漏洞,被用户发现,刷水七步很短,大概一个。但对于这种短期爆发,应该有预热和关后,串联服务于活动高峰。这是控制活动的节奏。其中,活动预热很重要,关系到能否迎来爆点,爆点有多高。最简单的预热方式就是告知,比如什么时候上线,什么活动。更复杂的方式不仅仅是告知,而是要有噱头的元素来吸引用户的兴趣和关注,投入推广资源来扩大受众。预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滴滴品牌的升级,这是我的分析步骤。我没有和滴滴的朋友交流过,所以可能不准确。(1)发布类似“打车再见”的传播图片(下图),引起用户猜测。(2)告知将有大事发生,导致用户猜测。各种有趣的“滴滴XX”在朋友圈传播。(3)临近公布日期开始倒计时,如下图。4将这些信息植入滴滴红包,如下图。⑤正式更名,发布官方公告,如下图。⑥在微博等平台发起#拼D大赛#其实是为了巩固用户对新品牌的认知。属于上线后的传播,如下图。第八步:上线后随时关注活动进展。以上七个步骤之后,活动上线。这个时候运营的主要职责就变成了监控效果,看活动是否在预期的轨道上。如果在可调范围内,尽快行动。需要监控的是数据和反馈:数据。分实时和单位时间(一般按天计算),对数据波动要有心理预期,认为有涨有跌很正常。如果超出波动范围,则认为是异常情况,具体原因需要追查。可能性相当于上面的“风险点”。反馈。密切关注用户反馈会出现的所有平台,如用户群、贴吧、微博、朋友圈等。在关注活动过程的同时,也要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为活动总结做准备。例如,一个优化的流程或体验会记录数据的波峰和波谷,收集用户的反馈,并在活动过程中讨论有趣的截图。第九步,活动结果公布之前,做了那么多事情。事实上,这一步最容易被忽视,因为在这一步中,官员和用户的角色被颠倒了。前面官方恳求用户参与活动,这一步成为用户更主动关注的结果,官方收入阶段已经结束。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虎头蛇尾。此时此刻,用户都在密切关注我们,让他们满意还是失望就看这一步了。就像一个消费者买房,在房子前面签合同,迎接他的是一个楼盘销售的笑脸。交房的时候,消费者的钱已经给了房地产公司,心态会更加微妙。希望对方有更好的送货服务,完成整个交易。不要像某些房地产奸商一样,对人不理不睬。发布活动结果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①告知活动受众的所有用户,如果活动是针对完全用户发起的,发布时也要向完全用户展示结果;如果一开始只给部分用户看,结果公布的时候才会给这些人看。简而言之,发布活动结果的受众用户要和活动发起时的受众用户一致。②给用户反馈的渠道在活动结果页面,为用户提供一个投诉和提问的渠道,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跟电商的售后一样。即使有挥霍的可能,操作也无法避免,因为这是操作本身的职责之一。③在尽可能完全透明公正地发布结果时,列出每个获奖用户的ID、成绩和奖项。如果允许,你甚至可以列出所有参与用户的分数。严格按照活动规则执行和发布,不能有任何含糊和隐瞒,这关系到用户心中的信用。第十步,活动总结先写给自己,就像在学校检查自己的考试成绩一样,这期间你对自己的工作有个交代,自己开始的事情就要完成。二是总结活动经验,好的地方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下次避免。这也是财富。最后是给上级和同事的,目的是汇报和分享。过程再苦,上级也要根据最终结果来判断操作工作,也需要了解项目每一步的进度;同事也需要其他方向的进步,对产品贡献大的人自然会有相应的话语权。活动总结要包含的要素:①背景这个总结必须是大家都懂的,即使是不了解项目的同事。所以要完整的写清楚背景,千万不要默认有些信息别人应该懂。比如作业帮就是K12的学习软件。可以拍照搜题或者向学霸提问。目前的问题是因为答题成本高,高中数学的解题率比较低,希望通过活动提高解题率。(2)目标明确告诉活动目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提高多少数据。比如高中数学题1小时解答率90%,初中数学98%。预计通过活动提高到95%,和初中数学差不多。活动时间65438+10月1-65438+10月7日。(3)这里的效果是最终效果,只写核心数据,是否达到预期。不需要编写流程数据和分析流程。比如,活动结束后,高中数学解题率提高到95%,达到了活动预期。(4)详细分析列出具体措施和数据,分析活动每一步的进度并得出结论。比如,为了提高高中数学1小时的解题率,策略是扩大引入答题老师,将现有的激励杠杆向高中数学倾斜。然后分别列出每个具体步骤,每个项目差别很大,这里就不详细写了。⑤总结活动的优缺点,单独列出。比如优点是引进师资的方法优质有效;缺点是对低质量答案准备不足。⑥后续计划,从本次活动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如果活动有效,以后会不会重用,或者可以把活动中的模块拿出来继续发挥作用。比如下一步会通过产品梳理出引进老师和落地的完整流程。以上六点是活动总结的要素,以上案例结合在一起。背景:根据资料显示,高中数学的解题率比较低,希望通过活动提高解题率。目标:高中数学题1小时解答率90%,初中数学98%。预计通过活动提高到95%,和初中数学差不多。活动时间65438+10月1-65438+10月7日。结果:活动结束后,高中数学解题率提高到95%,达到了活动的预期。详细分析:为了提高高中数学1小时解题率,策略是扩大答题老师的引进,将现有的激励杠杆向高中数学倾斜。经验总结:1。优点是引进师资的方法优质有效。2.缺点是对低质量答案的准备不足。后续计划:1。下一步将梳理引进老师的完整流程,通过产品落地。3.案例分析以上思路将在下文中应用。每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