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除了做题,如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乐于探索,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关系到他们的自我发展。提高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有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和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公平地接受教育,也是对学生健康生命负责的具体体现,是有效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学困生转化、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课的参与度呢?第一,教学生上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很多因素,但如何看待每一节课才是关键。要取得好成绩,学生必须做到:1。做好课前准备,即知识准备、材料准备、身体准备等。2.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上的一切学习活动,始终全神贯注;3.学会科学思考,注重理解,不要只背诵结论,及时摸清教材思路和老师讲解顺序,勇于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多角度求证答案;4.及时做好各种标记和批注,有选择地做好笔记。5.数学课堂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课堂练习册要随时准备好,保存好以备复习。每节课都要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二、课堂上追求高效率,可以在45分钟内提高教学效果,产生最大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到:(1)注重双基,夯实基础。大量的解题都是回归定义,定理等。只有掌握了这些不能改变的东西,才能改变。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像搜索什么东西一样,理解深刻准确,才能有效做题。定义、定理等。,学生要了解和掌握成立条件、适用范围、几何语言表达形式等。比如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教师不必急于给出,而是根据原有的理解判断某些图形是否为三角形,或者通过实验观察任意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否为三角形,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是什么(a)不在一条直线上;b .三条线段;c .按顺序首尾相连)。这样学生就能牢牢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此外,还要掌握基本定义和定理的逆向应用、建模和分析,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2)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一堂高效的课,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记住并掌握这些定义定理。因此,教师每节课都要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主动去记忆和掌握,并检查有效性,不要让归纳和总结走过场。了解本节的重点内容和知识背景。只有在课堂上着重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收益突出。(3)集中练习,深化重点,化解难点,跟踪热点,以考点为重点,对易错、雷同、易混淆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每道题都很优秀,每个人都能掌握,每个人都能通过测试。不要贪多,只求完美,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上下功夫,有独到的眼光。他们要注意收集好的问题和典型问题,建立自己的题库。要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和考点,研究选择题、一题多解、多变题等训练方式,充分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的思维倾向;对相似的话题一起点评,有利于总结归纳提炼,有利于学生区分,形成专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4)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自主考试和解题的过程,暴露学生不同的思维倾向,从而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和行为,让学生从错误中反思和提高;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解题方法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深刻,难以忘怀。(5)培养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有“等、靠、要”的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业没完成,老师讲评时会抄;懒动脑子,懒动手,懒说话,全靠老师分析问题,死记硬背;课堂随意,说三道四,开小差,没有学习精神,也没有学习的紧迫感。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运用限时考试、限时理解、限时解题、限时检查等方法,督促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六)引导学生反思解题,培养良好的解题能力“熟能生巧”是一个古老的教学,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经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学生反复做题,通过反复训练强化记忆,让学生停留在“单纯做题”的水平上“题海战术”,效率低下,会让师生身心俱疲。这种观念必须提高,引导学生反思解题,不断提高和形成良好的解题能力。三、优化课堂提问,让数学课堂充满跌宕起伏(1)深入学习课本,创设问题情境课本中的主题情境图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透彻理解其内涵,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对学生进行思维活动。(2)在学生的疑惑中提问,在学生对学习和主动思维的疑惑和障碍中设计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学生有问题,就会有学习的欲望。比如学习“圆锥体的表面积”时,学生想不通怎么计算侧面面积,需要教师演示:沿一条母线切开事先做好的圆锥体模型,然后问: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学生赶紧回答:范。“如何找到扇面区域?用的什么配方?”学生们一直在思考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教学突破了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据研究,人的认知水平可分为“已知区”、“最近开发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而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要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要太容易,也不要太难。太容易会导致高思维能力的下降,太难则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设计问题。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关,而学生又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完全解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有吸引力,能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索。(4)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后的等待技巧,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回答后,不要马上评论或问其他问题,让学生有时间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详细的解释、补充或修改,使答案更加系统和完善,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问时,教师也要树立“学生是发展的人”的观念,营造心理安全环境。他们不应该只根据结果来批评学生,而应该允许、理解和容忍学生的错误问题和答案。长此以往,学生敢问敢答,课堂提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第四,解决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互动的真正实现需要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师生互动应该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教师应做到:(1)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师生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借助探究问题的方式互相提问,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这种活动是很难出现在老师居高临下、满嘴灌水的课堂上的,只能出现在民主、平等、友好的和谐氛围中。因此,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在教学互动中,尤其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随意挫伤,既要克制自满,又要鼓励自卑;我们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态度、情绪和行为。教师只有具有友好、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感,才能引起学生满意、愉悦、喜悦、崇敬的态度和情感。我们要牢记韩愈《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不必优于弟子”的教导,虚心向学生学习,升华学生的思想水平、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这些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考验和检验,需要教师精心培育和珍惜。(2)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学生作为个体,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这是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基础;合作学习促进了探究的效果和学生的社会化发展。(3)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作用。成功的课堂师生互动充满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方案,主要包括互动问题的确定、互动形式的选择、课件与板书的配合以及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预案。其次,对实施过程的艺术控制,或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惑释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助于讨论的深入;或者总结实践学生意见画龙点睛;或者对一些不正确的理解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解释,对一些不完整的理解进行必要的补充;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对不同意见的看法,供学生参考;或者用幽默的语言限制散漫、跑题的发言;或者遇到意见冲突,巧妙化解。再次是结尾的评论和总结。系统总结互动的成果,尤其是阐述的观点;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把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留给老师和学生课后继续讨论;给有创造力的学生以鼓励。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起主导作用,而且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收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