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持续博弈的思考

最近几天,我发现班里几个孩子的学习状态都不是很好。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与之前的学习和活动,包括游戏相比,反差很大。活动区的积极性不高,活动质量也差。总是有些浮躁。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也意识到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我和班里的老师讨论过,我自己也反思过。

区域活动是给幼儿一个教育性、趣味性、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性和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通过玩玩具、独立操作、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特性和物体之间的关系,解释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形成智慧,发展个性,培养自信,促进人人。但是这一周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总是走神,坚持性不强。

通过查阅资料和对比,我发现日常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过多干预孩子的活动,尤其是建筑区、美工区和表演区。建筑区的活动是在前一个主题的基础上丰富起来的,中间经常会跑或者玩小积木。相对于不做和不愿意做的想法,艺术区不够清晰,依赖性强。在表演区,也许是因为一个孩子没有熟练地背台词,表演无法继续。第二,也许太注重线条的准确性而忽略了表演。孩子们的想法不能及时自由表达,他们的活动受到了太多的限制。鉴于这几点,我学习了以下两点,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了改进:

首先,师生互动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因为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可以无拘无束的自由交流和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孩子是放松的,是保持独立性的,这是老师无法直接引导的。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充分尊重幼儿玩耍的权利,允许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表达,并及时进行观察、捕捉和引导。

第二,让他们获得足够的活动机会,没有心理压力。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场景,利用自由的活动时间开展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创设各种符合孩子需求的游戏活动,为孩子创造提供充足的素材,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活动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交流,发展社会性和健康的人格。

提高小班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需要有同伴的积极影响,教师的积极示范,幼儿的积极肯定和鼓励,必要时还要有参与者的活动,这样才能逐渐激发兴趣,保持幼儿活动的持久性。我们也会不断观察,记录,反思,学习,积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