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球的起源

珍珠球的起源介绍如下:

珍珠球是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由模仿采珠人的劳动演变而来。

珍珠球原名“采珍珠”,满语“尼楚赫”,又被称为“踢核”“采核”“扔核”。在满族语言里,“核”是“尼楚赫”的约简音,即“珍珠”的意思。

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采珍珠的生产劳动,《满族风俗考》与《吉林史点》皆有关于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生产劳动的记。载珍珠晶莹剔透,在古代被认为是女性的贞洁、宗教上的虔诚和富贵的身份象征,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球的外壳用皮革或橡胶制成,内装球胆,表面应为珍珠(白)色。球的圆周长54-56厘米,重量300-325克。球拍为蛤蚌形状,用具有韧性的树脂材料制成。抄网兜口为圆形,兜口内径25厘米。

竞赛规则:

比赛在长28米、宽15米的场地上进行(场地分水区、封锁区、得分区),每队上场6人。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15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1、珍珠球的圆长为54至56厘米,重300至325克。珍珠球运动是从游戏中挖掘出来的民族体育项目。

2、珍珠球场地长28米、宽15米,分为水区(内场区)、哈蚌区(封锁区)和威呼区(得分区)。

3、每场珍珠球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上场7名队员。

水区(内场区)内双方各有4名队员负责进攻和防守,进攻者可将球传到任何方向,向抄网内投球争取得分。

哈蚌区(封锁区)内双方各有2名运动队,持哈蚌(球拍),用封、挡、夹、按等技术动作阻挡对方进攻队员向抄网内投球。

威呼区(得分区)内双方各有1名手持抄网的运动员,他们的任务是用抄网抄(夺)本方队员投来的珍珠球。

4、比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比赛时间为20分钟。竞赛采用单循环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