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摇篮曲”教案
幼儿园班级“摇篮曲”教案1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宁静的旋律和深情,体会其中蕴含的母亲对宝宝的爱。
2.学会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和情感唱歌。
3.感受旋律的氛围,和同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孩子们可以用优美的声音唱歌,体验妈妈对孩子的爱
要准备的活动
1,自制夜景图。
2.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唤起孩子快乐的心情。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自然。
刚才孩子们跳的《快乐的小猪》真的很漂亮。你跳《快乐的小猪》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开心,开心)
嘘:听,孩子们,谁在睡觉?
显示课件
宝宝在睡觉!宝宝睡觉的时候要听到我们这么吵,肯定睡不着。他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小朋友随口答)
总结:睡觉的时候要听优美、安静、舒缓的音乐。
你应该听摇篮曲。
孩子们享受着“摇篮曲”,展示着夜景。
总结:这是一首时间为4|4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律较强。
弱亚强弱
3、孩子学唱歌曲《摇篮曲》
要求孩子跟老师完整地学习歌词,并根据节奏说出歌词。
学完整首歌,用图片帮助孩子记忆歌词。
4.总结:小孩子唱歌真的很好听。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这一首,还有很多风格各异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你想听吗?
5、音乐欣赏东北民间的“摇篮曲”
教学反思
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欣赏和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静静的听可以记住歌词,有要求的听。
个别孩子没注意。
百科全书:摇篮曲,原本是母亲为哄孩子入睡而创作的歌曲,通常很短。旋律柔和甜美,伴奏的节奏带来摇篮里的骚动感。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和勃拉姆斯都写过这样的歌曲。由于音乐简单动人,常被改编成器乐独奏。还有专门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幼儿园《摇篮曲》教案二的行动建议:
1,A段,八拍做一个乐句,乐句前四拍是四切的动作,后四拍变成一个形状。
2.B段老师的示范要尽量漂亮。用老师自己的姿势去感染孩子。
3.在老师的B段音乐中,老师做了一个挂线前后左右转弯的提示。老师鼓励孩子理解后尽快按照建议的方向改变自己的体位和姿势。
对教学活动的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氛围,和同伴一起体验扮演“放风筝”角色的‘快乐’。
2.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掌握B节中老爷爷收风筝和放风筝的动作。
3.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全展现放风筝的场景。
要准备的活动
1,音乐《放风筝》和风筝图片的PPT
2.孩子们有过放风筝的经历。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个老人,他喜欢系风筝。他系的风筝栩栩如生,形状各异。
(播放PPT,儿童观看)
老师展示了四张不同种类风筝的图片。“我们来看看爷爷做了什么风筝?”
2.感受A段的音乐,学习改变风筝形状。
过渡:哪些风筝来了?怎么出来的?
(1)老师根据音乐改变风筝形状,孩子们观察发现老师改变形状的规律。
说明:老师的风筝是怎么形成的?
(2)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根据节奏变换风筝形状。
3.感受A段和B段的音乐,初步展现放风筝的场景。
(l)继续讲故事:后来你猜到风筝飞上天空了吗?但是没有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呢?可就在这时,爷爷回来了。他不仅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些风筝非常聪明,爷爷拉风筝线,它们就飞到哪里。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碎了他们的家。
(2)听音乐,孩子当风筝,老师当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小朋友一起玩放风筝游戏,充分展示放风筝的场景。
(1)老师是爷爷,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次。
(2)教师引导幼儿寻找一个按照节奏富有美感地飞翔的“风筝”,并要求幼儿演示。
(3)请一些小朋友来当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做爷爷指挥放风筝。
(5)小朋友两人一组合作,一个是爷爷,一个是风筝做游戏。
指导儿童评价:合作如何?动作是否优美,有没有节奏感,有没有看过师傅的指挥。
5.展示中国龙的图片,并指导孩子们如何集体更换龙风筝。
过渡:爷爷今天系了一个龙风筝。你能把这个大家伙弄出来吗?
(1)引导孩子讨论:如何变成龙,如何飞翔。
(2)教师要做爷爷,让“龙”飞起来。
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